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胃肠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胃肠激素SP、VIP含量、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消炎、镇痛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SP、VI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纤维蛋白粘度、红细胞压积测定,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廊肿胀和大鼠关节肿胀;提高小鼠痛阈百分率;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对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有明显影响。结论:胃肠宁具有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调节胃肠激素、植物神经及免疫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反应、氧化应激和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单一靶点治疗的药物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选用多靶点联合药物治疗已成为当前UC治疗的趋势。黄芩味苦,性寒,入肝、胆、胃、大肠经,功能清少阳热邪,泻上焦实火,燥肠胃湿热;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功能活血化瘀,柔肝止痛,行寒热,中恶,腹痛,且黄芩-芍药两者相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临床实践表明,黄芩-芍药两者配伍治疗UC不仅有深远历史渊源,更受到众多医家认可。本文基于作用机制归纳黄芩-芍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前来本院消化科就诊的的1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2组,各6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芩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4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43,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5.89%显著低于对照组19.12%,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5,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7例。结论:黄芩汤加减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因子、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运用复合法(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黄芩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治疗5天后评估各组大鼠饮食量、体重变化及组织损伤程度,采用Griess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ELISA法测定IL-6、TNF-α、PGE2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饮食量及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血清中NO、IL-6、TNF-α、PGE2水平、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及组织损伤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黄芩汤高、中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好转。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通路活化,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NO、IL-6、TNF-α和PGE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正> 对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UC)的研究,近年来在许多方面均有某些进展,兹分述如下。一、UC与肠癌:近年来对UC病理的研究重在于粘蛋白的组织化学。广泛结肠炎伴有发育不良者主要以涎腺型粘蛋白为主;但这种粘蛋白类型在临床上并不能预测是否发生癌变。结合型花生疑集素(PNA)虽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性,1岁。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哭闹,右下腹疼痛,伴排暗红色血便1次,约50ml,无发烧、呕吐、黏液样脓血便、里急后重、腹胀、腹泻等症状,即去乡医院静脉输液(止血药具体药物剂量不详)。治疗后无明显疗效,又反复出现鲜红色血便3次,约30ml/次,无黏液样脓血便,无里急后重、发烧、腹胀等症状,伴阵发性右下腹痛,哭闹,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枫蓼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小肠推进实验和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观察小肠推进率、稀便率及腹泻指数。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枫蓼提取物11.7,23.4和46.8 g·kg-1剂量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枫蓼提取物46.8 g·kg-1能抑制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减少番泻叶致腹泻小鼠腹泻次数,降低腹泻率和腹泻指数(P<0.05)。结肠炎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DAI评分增高(P<0.05),结肠组织中MPO活性、IL-1β、TNF-α、MDA和NO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枫蓼提取物46.8 g·kg-1组小鼠DAI评分降低29.1%(P<0.05);23.4和46.8 g·kg-1组结肠组织中MPO活性、TNF-α、MDA和NO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枫蓼提取物能改善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解痉、止泻、抗炎、抗氧化及减少炎性介质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9.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探究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分子机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挖掘黄芩汤中4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以及GeneCard数据库筛选UC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eapev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黄芩汤治疗UC靶点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黄芩汤治疗UC的核心靶点。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clusterprofile version 3.12.0对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进行GO (gene ontology)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 (KEGG pathway analysis)通路注释分析。结果发现,黄芩汤化合物-UC靶点网络包含128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41个,核心靶点涉及AKTI、IL6、PTGS2、IL10、IL1β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51个GO条目, KEGG富集筛选得到33条和UC有关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  相似文献   

10.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目的对不同剂量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引起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采用一次性直肠注入大鼠TNBS(25~150mg·kg-1)的30%乙醇溶液,引起慢性炎症性肠疾病(IBD),3wk后外死动物对各剂量下动物结肠的重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TNBS在100~150mg·kg-1剂量下引起的UC肠壁明显增厚,炎症和溃疡至少维持7wk时间,MPO活性值显著性升高,组织学检查发现粘膜及粘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及隐窝脓肿形成,50mg·kg-1剂量时有一较轻度的损伤。25mg·kg-1时对结肠的重量、MPO活性及损伤指数都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用TNBS引起大鼠实验性UC,其溃疡和炎症维持一较长时间,这一病理特征为炎症性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模型的最佳剂量为100mg·kg-1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芩素调控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只,另外选取10只大鼠为正常组。实验组建模后第2天灌胃50 mg·kg^-1黄芩素,对照组灌胃0.42 g·kg^-1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正常组与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干预2周。每天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肠黏膜组织HSP70表达。结果治疗后,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DAI评分分别为0,(3.15±0.21),(0.89±0.14),(0.75±0.12)分,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评分(CMIS)分别为(0.14±0.03),(2.86±0.23),(1.59±0.11),(1.35±0.10)分,结肠黏膜组织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3±0.16,0.43±0.11,0.86±0.12,0.75±0.11,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0.23,0.21±0.06,0.78±0.11,0.65±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芩素可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性反应及结肠黏膜组织炎性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上调结肠黏膜组织HSP70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甘草甲醇提取物FM100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甲醇提取物FM100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和乙醇制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空白对照组和TNBS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地塞米松0.2mg/kg,FM100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FM100300mg/kg、200mg/kg、100mg/kg,连续灌胃14d。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腹泻、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脾脏指数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等指标。结果甘草甲醇提取物FM100可不同程度地改善TNBS/乙醇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质量下降和腹泻症状,明显降低结肠黏膜粘连及其溃疡分值和脾脏指数,但可增高MPO活力(P<0.05或P<0.01)。结论甘草甲醇提取物FM100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减轻结肠局部的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造模组(n=62),造模组大鼠采用高糖高脂、辛辣饮食联合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复制湿热型UC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300 mg/kg)、肠炎宁(300 mg/kg)和Ento-A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以提取物计),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HS)进行评分,测定大鼠脾指数、肝指数和结肠指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HS评分、结肠指数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PGE2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nto-A高剂量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及血清中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Ento-A中剂量组大鼠CMDI评分、HS评分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Ento-A低剂量组大鼠HS评分以及血清中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平衡、减少炎症损伤,发挥其对湿热型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黄芩-黄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芩-黄连药对有效成分及预测药物作用靶点;运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及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基因;得出交集靶标基因后运用STRING探讨其相关性,分析潜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乙酸诱导建立40只Wistar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成四组:TvpL-HGF治疗组(A组),TypL-GFP治疗组(B组),耐治疗组(C组)模型对照组(D组),另设一组正常对照组(E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3d开始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香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8,(3):356-360
目的:研究黄芩-白芍药对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芩组(1.5 g/kg)、白芍组(1.5 g/kg)和黄芩-白芍(2∶1、1∶1、1∶2,m/m)组(黄芩和白芍总量为1.5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复制UC模型。造模结束后次日,各给药组小鼠均按0.2 m L/10 g灌胃相应药液(以生药计质量浓度均为75 mg/m L),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给药结束后,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进行评分,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D-乳酸(D-LA)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并计算肠质量指数,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IL-6、D-LA、DAO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NO、MDA水平显著升高,结肠长度、肠质量指数和结肠组织中SOD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和血清中TNF-α、IL-1β、DAO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白芍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芩-白芍(2∶1)组小鼠除结肠长度外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黄芩-白芍(1∶1)组小鼠除血清中IL-6水平和结肠组织中SOD水平外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黄芩-白芍(1∶2)组小鼠除血清中NO水平外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黄芩-白芍药对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增加机体抗氧化作用,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从而改善小鼠的UC症状,且以黄芩-白芍(2∶1)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改变密切相关~([1])。复方蜚蠊提取物PA、PB、PC[P4]中的君药蜚蠊学名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有促进组织修复、调节免疫的作用~([2-3])。本实验研究复方蜚蠊提取物对慢性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1材料1. 1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96只,♀♂各半,购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湘) 2016-0004,饲养于大理大学动物中心。  相似文献   

20.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发生在结肠、直肠黏膜层的一种弥漫性炎症疾病,人们通常将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Crohn病)统称为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其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通常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近年来,积极选用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多数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