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片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 2 0 0 1~ 2 0 0 2年共施行平片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 4 2例。作者认为 ,这种新型人工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 ,使斜疝修补术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 ,克服了传统手术的高张力。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方法 :本组 4 2例 ,男 39例 ,女 3例 ;年龄2 0~ 70岁 ,平均 4 5 5岁。均为腹股沟斜疝 ,左斜疝38例 ,右斜疝 4例。全部采用涤纶补片修补。手术方法 :腹外斜肌切开后游离其两侧腱膜 ,其宽度能容纳下 6~ 8cm宽的补片。游离疝囊至疝囊颈结扎 ,置补片于精索后 ,以 4号丝线将补片缝合与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外缘 ,耻骨节结表现腱膜、腹…  相似文献   

2.
肖波  黄扶正 《河北医学》2000,6(7):620-62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因其病因及腹股沟区解剖与成人不同,故其手术方法亦有区别,我手术组近二年来开展经腹腔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间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共153例,年龄分布6月至6岁,其中经腹腔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病例52例,男性50例,女性2例,经腹股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101例,男性100例,女性1例。1.2 手术方法:1于内环上方经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2~3cm;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腱纤维方向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横形切开腹横筋…  相似文献   

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6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我们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 6 7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 6 7例 ,32~ 86岁 ,均为男性腹股沟张力性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疝 ,其中 1次复发 4 1例 ,2次复发 19例 ,3次复发 5例 ,4次复发 2例。右侧 35例 ,左侧 2 6例 ,双侧 6例 ,共 73例次 ;直疝 4 1例次 ,斜疝 32例次。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沿腹股沟区瘢痕切开或切除瘢痕 ,适当游离腹外斜肌腱膜 ,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处 ,将疝囊及填充物同时推入腹腔 ,填充物外层叶瓣与疝环周围坚硬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固定 ,再将补片平铺于精索…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1993年~ 1998年采用提睾肌内修补腹横筋膜治疗腹股斜疝 6 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3例患者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42 .6岁。均为男性。发生于右侧 33例 ,左侧 2 4例 ,双侧 6例。随访时间 1~ 2a ,其中随访 1~ 3a 36例 ,随访 4~ 6a 2 7例。1.2 手术方法 常规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 ,由内环处到外环切开提睾肌 ,找到疝囊后切开并返回内容物 ,游离疝囊至内环。由疝囊探查腹壁下血管位置 ,标志于术区表面 ,同时探查海氏三角及股环以免遗漏并存疝。高位结扎疝囊后切除多余疝囊 ,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58例,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为第一道屏障修补,腹横筋膜内上叶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为第二层加强后壁修补,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为第三层加强前壁修补.为了简化手术程序,术中不横断、剥离及切除疝囊.结果58例术后无1例切口区及阴囊血肿,亦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Shouldice法强调加强腹横筋膜修补,从而有效地预防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通过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防止术后切口区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老年巨大斜疝修补术手术困难 ,术后并发症多 ,虽然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颇多 ,但其价格昂贵 ,作为合成材料仍有不足之处。我们从 1998~ 2 0 0 0年 1月间 ,对收治的 15例老年巨大斜疝进行了术式改进。本组疝囊均进入阴囊 ,疝囊直径 15~ 30cm大小 ,术后随访 1~ 3年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均行硬膜外麻醉 ,手术切口同常用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切开皮肤电切皮下组织、脂肪层及腹外斜肌腱 ,游离腱膜 ,显露联合肌腱及腹股沟韧带 ,切开提睾肌 ,打开疝囊 ,回纳疝内容物于腹腔 ,游离精索及疝囊壁达内环水平 ,保护精索 ,用血管钳提起…  相似文献   

7.
陈绍礼 《中国医刊》2002,37(9):43-44
目的:了解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58例,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为第一道屏障修补,腹横筋膜内上叶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为第二层加强后壁修补,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为第三层加强前壁修补。为了简化手术程序,术中不横断,剥离及切除疝囊。结果:58例术后无1例切口区及阴囊血肿,亦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Shouldice法强调加强腹横筋膜修补,从而有效地预防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通过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防止术后切口区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傅移山  王洪林 《重庆医学》2001,30(2):129-129
我院1998~1999年应用Shouldice修补法:为多层加强疝修补法或加拿大疝修补法。治疗腹股沟疝和股疝20例。经1年以上随访,效果满意,仅1例复发,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1~83岁,平均51岁。斜疝10例,直疝8例,股疝2例。单侧15例(右10例、左5例)双侧5例。按Nyhns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0例、Ⅳ型4例[1]。嵌顿疝5例。 1.1 操作方法 本组20例,18例用硬膜外麻醉,2例局麻。切口选择:自腹股沟韧带上2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上端超过韧带中点2cm,下端至耻骨结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暴露腹外斜肌腱和腹股沟管浅环。于腹股沟管浅环和深环的连线上,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走行的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膜,保护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纵行切开提睾肌和切开暴露的腹横筋膜,同时切除部分提睾肌。找到并游离疝囊,做到高位结扎,多余疝囊尽量予以切除。游离并提出精索,完全暴露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2~4]。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共 2 3例次 ,均为男性 ,年龄为 2 0~ 75岁 ,平均 63岁。其中 1 9例次斜疝 (右侧 1 2例次 ,左侧 7例次 ) ,2例次直疝 ,2例次双侧腹股沟斜疝。2 手术方法  1 8例在连续硬外麻醉下手术 ,3例在局麻下进行 ,按传统的疝修补术选择切口 ,长约 4~ 5 cm,逐层切开 ,分离精索 ,显露疝囊 ,对较小的疝囊仅高位分离 ;对较大的疝囊横断后 ,结扎近端 ,高位分离疝囊。充分回纳高位分离的疝囊 ,将伞状疝充填物从疝环口顶入腹腔 ,充填物叶瓣四周与内环周围腹横筋膜固定 4~ 8针 ,在游离精索的后方放置修补网片 (Bard mes…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126例,其中,男121例,女5例,年龄为16-74岁,右侧76例,左侧34例,双侧16例;复发性斜疝6例;术后随访1-7年,仅有2例老年人复发腹股沟斜疝。1.2手术方法常规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修补术9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 98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 ,男 80例 ,女 18例 ;年龄 2~ 82岁。其中复发疝 2例 ,双侧疝 12例。1.2 手术方式 ①高位缝扎疝囊 :按常规切开皮肤和腹外斜肌腱膜 ,在游离精索后 ,打开疝囊并回纳疝内容物 ,离断疝囊 ,于近端高位作内荷包缝合加贯穿缝扎。②缩小深 (腹 )环 :游离精索至深环处。牵开精索 ,分离腹横筋膜移行的精索内筋膜 ,用示指伸入深环 ,触摸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在深环上下缘间断缝合腹横筋膜数针 ,缩紧深…  相似文献   

12.
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对 2 8例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明显患者采用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内环及腹横筋膜缺损的方法。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 65min ,术后第 1次下床时间平均为 3 4h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级愈合。随访 1~ 3年无复发。结论 采用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腹股沟斜疝内环及腹横筋膜缺损 ,简单、经济 ,无复发 ,无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我院从1989~1996年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术后随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年龄1岁以内9例,1~3岁62例,4~6岁23例,7~12岁14例。其中男102例,女6例。腹股沟右侧88例,左侧16例,双侧4例,其中嵌顿疝46例,均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加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 2.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采用腹股沟管斜切口法,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疝囊后于疝颈部高位结扎,远端疝囊止血后不切除,患儿常有腹横筋膜薄弱区,将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充分游离,用“1”号丝线将腹横筋膜的内侧片“U”字形缝合于外侧深面,再将外侧片重叠缝合在内侧片前面各2~3针,修补内环,使修补后的  相似文献   

14.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操作简便、损伤轻、疝环充填的合理可靠 ,无张力的修补和复发率低而应用于临床。我院于 1 998年开始临床观察 4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情况 计 42例 ,其中男 40例 ,女 2例。年龄 6 0岁以上 36例 ,最高 82岁。原发疝38例 ,复发疝 4例 (其中 1例为 2次手术后复发 ,3例为 1次手术后复发 ) ,双侧腹股沟疝 2例 ,斜疝 40例 ,直疝 2例 ,巨大疝 5例。1 .2麻醉和手术 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切口采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1 .5cm ,长约 5cm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不做广泛分离 ,寻找疝囊后游离精索。疝囊不切开 …  相似文献   

15.
年老体弱的巨大疝患者采用一般修补术式 ,复发率较高。笔者对本院近 10年的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对巨大疝或复发疝 38例术式采取了Shouldice法修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男性 ,年龄在 5 5~ 78岁 ,其中巨大斜疝 2 1例 ,复发疝 19例。本组 38例术后随访 5~ 10年 ,均无复发。2 方法行腹股沟上方斜切口 ,游离精索 ,高位结扎疝囊并悬吊 ,操作同一般疝手术程序。在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腹股沟部修补操作 :(1)食指从内环口进入 ,向内下方钝性分离腹横筋膜与腹膜。 (2 )剪开腹横筋膜 3~ 5cm ,注意避免损伤腹…  相似文献   

16.
涤纶补片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芳  李全业 《广东医学》2002,23(10):1085-1085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虽经不断改进 ,术后复发率仍达 5 0 2 %~8 5 3% [1,2 ] 。作者自 1994~2 0 0 0年采用国产涤纶补片对传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 5 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0例传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患者 ,其中男 4 4例 ,女 6例。年龄 33~ 82岁 ,其中 33~ 4 9岁 13例 ,5 0~ 82岁 37例。复发 1次者 4 0例 ,2次者 6例 ,3次者 3例 ,4次者 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 32例 ,左侧腹股沟斜疝 11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 2例 ,右侧腹股沟直疝 4例 ,右侧马蹄型疝 1例。术后常规抗…  相似文献   

17.
经腹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2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 ,作者于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用经腹手术入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 12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 ,男 114例 ,女 12例。年龄 1~ 12岁 ,平均 4 .6岁。其中右侧 82例(6 5 .0 8% ) ,左侧 4 4例 (34.0 8% ) ,择期手术 10 5例 ,斜疝嵌顿急诊手术 2 1例。1.2 手术方法 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上方沿皮纹方向取横形切口 ,长约 2~ 3cm ,切开皮肤、浅筋膜 ,沿纤维方向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并向上牵拉 ,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 ,切开腹膜。用蚊氏钳提起疝囊内口的后缘…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 2 0 0 0年 1月开始使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4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3例中男 40例 ,女 3例。年龄 5 0~ 80岁 ,平均69岁。腹股沟斜疝 2 5例 ,直疝 8例 ,复发性腹股沟疝 1 0例。其中合并前列腺肥大排尿不畅 8例 ,糖尿病 1 1例。2 修补方法2 .1 修补材料 美国巴德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充填物及成形补片。2 .2 手术方式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 ,找至疝囊 ,钝性分离提睾肌 ,游离精索 ,将疝囊分离至疝囊颈部 ,小疝囊不必切开疝囊 ,用锥形体将疝囊通过内环翻入腹腔内 ;大疝囊…  相似文献   

19.
Lichtenstein式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应用人工网片实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得到广大外科医师的认同。2003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应用Lichtenstein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1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8例,其中腹股沟斜疝86例,直疝30例,斜疝嵌顿2例。年龄26~80岁,单侧发病110例,双侧发病8例;男113例,女5例。1.2手术方法①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进行,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5~6 cm,将精索及其上的提睾肌纤维从腹股沟管后壁和耻骨上分离,通过分离提睾肌纤维(斜疝)或提拉精索(直疝)游离疝囊,将疝囊分离至颈部,疝囊内所有的疝内容物回纳至腹腔内,疝囊本身回纳到腹膜前腔隙。较小的和中等大小的疝囊翻转回纳至腹膜前腔隙内,不需缝合结扎。巨大直疝时,翻转疝囊后,用荷包缝合将其固定。巨大的滑入阴囊的疝囊可沿腹股沟管在其中点处横断,疝囊的远端部分开放,近端部分则进行缝合结扎。将网片内侧端剪成圆弧形,与腹股沟管内侧端形状一致。将网片放置于腹股沟管的后壁,用不可吸收的单股缝线将其圆角缝合在耻骨上的腹直肌鞘,采用连续缝合,将网片下缘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斜疝是婴幼儿外科常见疾病 ,我院自 1985年~ 2 0 0 0年共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 8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8例 ,女 10例 ,其中新生儿 2例 ,1岁以内8例 ,1~ 3岁 39例 ,3~ 6岁 39例 ,左侧 16例 ,右侧 64例 ,双侧 4例 ,嵌顿疝 39例。2 方法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是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 ,不存在腹股沟肌群薄弱的原因 ,勿须加强腹股沟管壁 ,只做疝囊的高位结扎。我们的方法是 :在氯胺酮麻醉下 ,在腹股沟内环的皮肤表成作与皮纹相一致的横行加口长约 2厘米 ,切口略向下牵拉后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在精索前方很容易找到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