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尊严死的认知与接受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127名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对尊严死的理解、是否认同及其理由。结果:61.4%的医务人员听说过“尊严死”“生前预嘱”。90.6%的医务人员认同尊严死,原因主要为: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解除痛苦、节省医疗资源、减少医疗纠纷;9.4%的医务人员不认同尊严死,原因主要为:错失治疗机会、没有法律保护,害怕引起医疗纠纷、违背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医务人员对尊严死的态度与所在科室、文化程度、家属患病经历有关。结论:法制不健全和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被认为是尊严死实施所面临的两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变迁,尊严死的出现与传统孝道文化产生了冲突,使得尊严死的推行遇到了挑战:孝道观念束缚、亲情观念约束、乐生恶死观念限制,强大的文化惯性。只有对以上挑战作出批判性分析,才能从传统观念、生活方式、代沟这三方面有效应对孝在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进而厘清人们孝意识,使孝发挥应有价值,通过积极孝行实践优化生命情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论述住院患者生前预嘱的必要性、认知态度现状、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进而提出加强生前预嘱宣传与推广、促进尊严死的发展,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提供生前预嘱可行性方案,积极研发评估生前预嘱认知及态度的工具等建议,为进一步推进生前预嘱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完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肝癌患者的临终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小峰 《医学文选》2004,23(3):358-359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给予关怀、减轻痛苦使之获得人生的满足,在其生命的最后一段过程得以平静、尊严的死去.当患者处于疾病的末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期保证患者生命的质量,减轻痛苦,维持尊严,减轻家庭成员的悲痛,是临终护理的目的.现将我科1996~2000年收治的29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儒林  刘辉  姚丽 《海南医学》2011,22(4):146-147
目的为ICU患者提供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这四方面的护理来提高患者临终生存质量,并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方法建立临终关怀病房,实施音乐疗法,允许实施宗教仪式,稳定家属情绪,施行临终陪伴制,认真进行尸体料理。结果临终者平静的死去,家属最终能够面对失去亲人的现实,以平和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料理死者的后事。结论建立临终关怀病房,实施音乐疗法,允许实施宗教仪式等临终关怀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其安静地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家属平静地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合临终患者及家属对尊严死认知的质性研究结果 。方法 搜索了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PsycINFO,检索有关临终患者及家属对尊严死认知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4月。通过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 提炼5个结果:自主实现;无负累;价值体现;多方关爱;精神力量。结论 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是提高死亡质量的核心所在,尊严死需要在症状控制、舒适护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个人意愿、文化敏感和以家庭社会关系为导向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7.
癌症目前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约635万例,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许多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等治疗价值,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如何使患者摆脱疼痛、生理心理方面障碍,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保持其生命尊严,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关怀的兴起、研究和发展,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临终护理是指对那些已经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前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照护,它的内涵在于对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照料,其外延伸在于对临终家属的精神支持。通过对我院2003年-2005年18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护理,收到良好效果,使我们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相对意义上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最终达到能够坦然地面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蔡倩  潘梦燕  沈翠珍 《浙江医学》2018,(10):1094-1098
目的系统评价尊严疗法对临终患者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Scopus、EMBASE、EBSCO、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集有关尊严疗法对终末期患者干预效果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5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尊严疗法在干预>1周时能改善临终患者焦虑[SMD=-0.95,95%CI:(-1.86,-0.05),P<0.01],抑郁[SMD=-0.85,95%CI:(-1.61,-0.09),P<0.01],希望水平[SMD=3.74,95%CI:(0.89,6.59),P=0.01];而干预不足1周时,尊严疗法组和对照组相比,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改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尊严疗法干预>1周时对改善临终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干预≤1周时效果不明显。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帮助患者面对死亡,减轻家属痛苦。方法:对住院的临终患者的心理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针对具体情况,运用人文关怀知识结合疾病医学知识对他们实施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然后评估护理效果及调查家属满意度。结果:98例患者中有82例能消除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忧郁心理,接受事实,能平静地面对死亡;9例能减轻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忧郁心理,勉强接受事实,4例未评估,3例完全抗拒。家属满意度为98.7%。结论:人文关怀的应用能帮助临终患者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感、焦虑、忧郁心理,使他们接受事实,平静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临终与死亡病人,护士在护理这些病人时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死的描述使得死亡对于中国人来说仍是不可轻易碰触的;第二,中国现代的护理教育在临终护理教育方面的忽视导致护士在面对临终病人时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大量临终护理工作都落在护士的肩上;第四,临床护士的缺乏以及日益繁忙的护理工作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大大增加。如何提高临终护理的质量,减轻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我们尝试用以点带面的小组工作形式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相关治疗情况及心理,了解家属对自然安宁死的认识.方法选择五所医院肿瘤科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加化疗放疗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处于痛苦状态但肯定治疗产生的作用;被调查的大部分患者家属认为可以或应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分析调查结果后认为,末期病人的安宁治疗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自然死还较不能被接受,而宁养院病区的患者家属肯定安宁治疗.结论 应明确界定恶性肿瘤末期阶段;加强自然安宁死的宣传;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自然安宁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反思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宁养院构建宁养疗护"本土化"实践的历程。认为符合国情的"本土化"宁养服务是宁养疗护的根基所在;宁养疗护在改善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医药费用的开支;宁养疗护是对癌症患者治疗上的哲学思考,是理念不是界限。为使肿瘤防治走出"治疗过度"和"姑息不足"的误区,发展以居家服务为特色的中国宁养疗护模式,尚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病情危重的终末期患者能够得到救治并延长生命,同时也导致对一些不可逆疾病患者或处于临终状态的病人进行毫无意义的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临终关怀尊重死亡的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因此,临终关怀是避免医疗资源过度浪费的有效手段,但这也引发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争议。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还处于较低的情况下,深入思考终末期病人救治中的伦理学问题,对于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护理伦理学应用于临终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于一些恶性疾病,治疗已经没有意义,进行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护理学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应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权。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要适宜适度。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相似文献   

15.
末期癌患者的预后自觉度、生存意志与医护期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透过对末期癌患者的访问和研究,探讨他们对病情严重度的认知和预后自觉程度,如何影响其生存意志,及其在生命的晚期的医护期望.对象与方法:对象是首次入住安宁护理病区的20名病人,共6男14女,平均年龄是68.9岁,全确诊为扩散性末期癌症.以半结构的面谈方式,让癌患者诉说其疾病及生活经验,内容包括住院的期望,及身、心、灵等方面的关注.采用范甘的"查验解说"进行了资料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能说出所患疾病,但没有一人是直接从医生口中确定自己的诊断.病人从自己的病征病状,院方给予的诊疗方案、及医护人员/家属的神情等途径"意会"到自己的病情严峻.病人的生存意志有三种表现:拼命求生、无奈接受现实和要求加速死亡.生存意志与病人的生存质量相关,也影响他们对医护的期望.结论:医护人员要在"保密避谈"及"坦诚沟通"间取得平衡,给予病人最佳临终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跟终末期病患者"坦诚沟通"并非不可行,也不一定如传统观念般带来不良后果.反之,能够了解病人所关注和关心的事情,帮助他们安然走过最后一段日子,才符合临终关怀的宗旨.医护人员跟病人坦诚交谈有助增强彼此的互信关系,建立合理的医护期望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癌症临终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质量、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积累资料。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6名癌症临终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78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28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 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施癌症临终关怀护理时,应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期间存在与生命伦理学原则相悖的伦理困惑.通过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使临终关怀伦理取向价值利益最大化;以换位思考的理性举措,使临终患者伦理价值取向权利人性化;用健康知识的灌输使患者家属走出公平伦理价值取向的误区,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清临终关怀期间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非脑死亡患者399例放弃治疗后死亡伦理与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399例非脑死亡患者在住院期间放弃治疗后死亡的事例,分析放弃治疗的原因、放弃治疗涉及医学、伦理、法律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方法重审我院2007—2008年死亡的病历,将放弃治疗后死亡的病历分类分析统计。结论病情恶化、病程不可逆转是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医生应该尽告知义务.要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和隐私权。医生没有放弃治疗的权利。患者和家属应该签署“放弃治疗”的医学文书,以示对“放弃”负责和承担相关后果。在法律的基础上,弘扬我国社会和谐,人文道德,医学伦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60例行PICC置管术需带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于出院前3天详细调查260例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并记录在册。结果在相关并发症方面,患者最关心的是导管堵塞(79.6%)和导管断裂(76.3%);日常生活护理方面,患者最关注的是家人关心(82.4%)、带管出院后在家中的家务活动及体育锻炼(74.7%);自我观察方面,患者关心的是如何测量患肢臂围及观察患肢有无血栓发生(77.4%)、异常情况观察如:穿刺点及导管有无回血、敷料有无潮湿等(78.5%);导管维护方面,患者最关注的是导管如何妥善固定(82.5%)和返院换药时间(69.2%);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以床旁个体指导和建立PICC护理手册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对住院行PICC置管即将带管出院的患者,要根据其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相似文献   

20.
蔡招辉 《中外医疗》2014,(21):143-143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42例肝癌晚期患者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