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 SP)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和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SP模拟医患沟通培训能够提高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医患沟通概况和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设计切合实际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式。包括确实有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相关的考核手段。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本科实习生85人,随机分为A、B两组,并将该模式用于A组学生,B组学生按原常规模式进行培训。通过现场医患沟通量表和医疗文书评分量表两个评价指标和医患沟通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结果 A组医疗文书书写评价得分为(74.59±9.82)分,沟通现场评价得分为(21.57±4.53)分,均分别高于B组的(65.85±10.84)分和(17.71±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对A、B两组学生,分别调查了84和86名患者,A组学生培训后的患者满意度53.57%(45/84)明显高于B组的33.72%(29/86)。结论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对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 医患沟通障碍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研究较少,缺乏信效度良好的评估工具。 目的 构建"五习惯"医患沟通评价量表(5HCS),检验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 2014年3月,采用Brislin翻译法在"四习惯"医患沟通评价体系(4HCS)的基础上,形成5HCS初稿;2014年4—6月,采用德尔菲法,使用问卷分两轮征求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条目后形成5HCS定稿;2018年3月,使用新构建的5HCS对127名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其评价数据,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评价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和标准关联效度。 结果 正式版5HCS包含5个维度("尊重示善,融洽关系""采集信息,引导观点""表达共情,建立信任""风险告知,知情同意""提供诊断,协商决策"),21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6,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r值为0.524~0.692,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0.81,量表总分的评价者间信度r值为0.912,组内相关系数(ICC)=0.912,标准关联效度以中文版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为标准,两个量表总分之间的r值为0.377(P<0.01)。 结论 5HC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将其作为我国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测评工具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21,38(5):105-109
目的探讨形象评价在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医患双方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水平、形象评价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程度不高,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低于患者的评价;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水平的评价高于患者对医患沟通水平的评价;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形象评价高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形象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医患沟通水平评价越好,则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越好;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医患沟通水平评价越高,则对彼此的形象评价越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彼此的形象评价越高,则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越好。结论医患沟通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形象评价作为中介变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医患沟通有助于形成医患之间的积极形象评价,医患之间的积极形象评价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具身认知理论与PDCA循环结合融入医患沟通教育实践的路径和效果,提高医患沟通教育教学质量,减缓医患矛盾。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300名自愿入组的住院规培医师进行具身认知理论与医患沟通教育带教法(LBL)相互融合的教学实验,采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量表)进行教学前基线测评,制定教学计划实践后再次行SEGUE量表测评,分析原因后再结合具身认知理论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案,实践后再行第三次测评,实践结束后对入组规培医师进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测评。结果:不同阶段医患沟通教育法对住院规培医师在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结束问诊中的成绩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具身认知理论与医患沟通教育存在内在的契合点,两者相互融合的教育实践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水平和能力、解决医患沟通障碍和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医院提高医患沟通质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0份,量表部分缺失数据不超过20%的问卷678份。统计分析发现患者性别、年龄、学历、初诊复诊对医患沟通质量评价没有显著影响,而患者的费用支付方式显著影响其沟通质量评价,报销患者比自费患者和医保卡支付患者评价较高。结论 建议医生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就诊经历的患者都提供翔实的信息,而对不同支付方式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沟通,建议医院管理者对医患沟通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和对医生进行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7.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借鉴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量表),对498位中美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得分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高于中国医学生(P<0.05),且沟通启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沟通结束5个维度的得分也高于中国医学生(P<0.05)。基于此,建议我国提高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开设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并重视医学生临床实习中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我国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研究甚少且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准确、全面地检测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目的 编制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0月和11月参加出科考试的448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住培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小组讨论、专家论证及小样本预调查形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初稿,模拟住院患者入院至出院情景,以住院患者为评价者,对住培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运用决断值(CR值)、相关系数、克朗巴赫α系数及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形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并检验量表的同质信度、分半信度、组合信度、同时效度、结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标准拟合指数(NFI)、相比较拟合指数(CFI)、对拟合指数(RFI)〕检验量表的结构合理性。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量表448份,回收有效量表395份,其中10月份176份,11月份219份。通过条目筛选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了含沟通态度、疾病了解、病情告知、沟通效果、病史采集、诊治解释6个维度24个条目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其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63,分半信度为0.716,各维度的组合信度为0.766~0.837;6个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39~0.79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RMSEA为0.050,GFI为0.837、NFI为0.872、CFI为0.835、RFI为0.819。结论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住院患者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急诊环境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是否能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方法 随机选择60名三年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人)和培训组(30人)。对照组学生给予医患沟通基本知识培训及同伴角色扮演教学;培训组学生除对照组学生所学内容外,还额外增加了网络医疗平台案例讨论和临床见习项目。培训前后,利用自我测评量表和马斯特里赫特综合评价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自评和专家评价。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量表信度分析及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显著差异,经过培训后对照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明显提升;相反,培训组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认可度以及专家评价中整体沟通能力和三个单项能力(探索患者需求、情感支持及移情)都明显提高。接受培训组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整体沟通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F(time×course)=5.38, P<0.05, Partial η2=0.133]。结论 通过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其急诊环境下医患沟通能力。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是医患沟通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例医疗纠纷的案例,从中发现医患沟通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摒弃医患沟通的问题,不断学习医患沟通的方法来提高医患沟通技巧,从而解决医患沟通的问题,减少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医患沟通的现状。方法: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国内59所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医患沟通方式趋向多样化,52.54%的受访医院采用了网络平台上的医患沟通方式。公立医院已逐步开展患者来院前的医患沟通与就诊后的跟踪沟通,但还没有医院借助网络技术全面改进医患沟通流程。对于未来医患沟通工作的期望,84.87%的被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赞成借助社交媒体改进医患沟通工作。结论:改善当前的医患沟通状况需要政府、社会、医方、患方多方努力;未来需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与考评,并且借助网络技术,延伸医患沟通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已有的关于医患不信任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问卷调研、个案研究以及思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现实的医患信任关系:完善医患信任关系的概念,深入剖析医患不信任现象背后的成因链条,在破解医患不信任迷局的基础之上提出构建医患信任关系的基本对策:走出医患不信任关系的认识误区、营造医学执业"诚信"生态、提升个人"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0.90)分,医生沟通能力重要性得分为(1.83±0.62)分;医学生对沟通能力提升的传统干预方法评价持不满意态度,其中教育培训为(2.06±0.64)分,医患沟通课程为(2.33±0.73)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2.28±0.71)分。医学生沟通能力发展涵盖了下降期、转折期与提升期。结论 "转折期"与"提升期"是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角色干预的最佳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医患沟通存在着不愿沟通、不会沟通、沟通简单及沟而不通的问题.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强化社会担当意识、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医患双方需相互理解、配合.同时,需要让医务人员学会详细解释病情、安慰患者、提醒患者等能力,以提高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务人员应学会倾听、学会运用技巧语言,掌握沟通技巧.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还应态度真诚、与患者互动并与患者进行持续沟通,以解决"沟而不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患者在需求层次方面的满意与否是医疗投诉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实施有效管理,加强医疗环节质量控制;倡导人性化诊疗服务,提升人文关怀水平;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倡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双向性;优化卫生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改善医患关系,在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之外,还需医患双方的美德建设.这就需要:减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建亲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减少医患认知差异和冲突;培育和提升医护人员的美德和职业精神;提高公民文化与道德素养,提高患者就医道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患方的角度了解医患沟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医患沟通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某地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z医院的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对数据采用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方对目前的沟通状况总体较为满意,但希望医方能进一步增进与患者的沟通,满足患者的诉求。讨论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关系,解决医患沟通问题的关键是医者能否以同理心来对待患者。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患沟通不畅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学的课程建设、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医患沟通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医患沟通概念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医疗机构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对以往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演绎、归纳基础上,对微观层面的医惠沟通概念进行了探讨,对医患沟通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医患沟通的构成要素,并对医患沟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