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纠纷、医患矛盾日益增多、日益激化。医疗纠纷以及医患矛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热点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中,医方的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医德医风沦丧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众多原因之一。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教育,仍然未能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过分强调医学知识与...  相似文献   

2.
李翀  李欣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76-777
自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来,我院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尺,深化文化建设,培育服务理念,大力弘扬集团医院文明服务之风;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推进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提升核心技术,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医疗护理质量安全;选树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的目标,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客观角度认识医患关系的现状,论述医德教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医德教育的具体措施: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医德规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等,对促进和谐医院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医德教育与职业化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尚的医德是医学生职业化素质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医学生的就业和就业稳定,影响着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医德教育,能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能解决引起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源头性问题,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还必将促进学生就业和就业稳定。  相似文献   

5.
急诊医护人员存在风险意识待增强、应急能力待提高、沟通障碍待消除、服务质量待改善等问题.强化急诊医德医风教育是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关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的策略:立足于说服教育、典型引导;健全管理、考核、绩效、创新等制度;践行人文精神,培养高尚医德,力求掌握高超医术,以急诊窗口服务特色取信于患者.  相似文献   

6.
王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147-147,149
本文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及医患法律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要减少和化解医患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合理健全的医疗体制和法制,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服务一学习”是流行于许多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医德教育课程中应用“服务一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形成了新的医德教育模式。通过对参加过“服务一学习”活动的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面谈、问卷评估医疗扶贫活动效果三种方式,对新模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新模式教育效果较显著,创新了实践教学途径,提高了学生医德课程的学习效果,满足了灵性需求;增强体验,提高了学生自尊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以创先争优促医德医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俊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2):154-155,186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落实新医改任务的重要思想基础。结合当前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趋利”经营,服务宗旨淡化;价值取向偏颇,理想信念淡薄;医德修养缺失,服务意识淡漠;过度医疗,损害患者切身利益等问题,从强化思想教育、规范医疗行为、完善医德医风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是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实现正确诊断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的需要。分析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共同能力培养的困境,提出提高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加强综合能力培训,拓宽研究生视野;重视医德教育,建立正确的医德观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倡换位思考,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医护纠纷、医护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偶有发生,加之网络舆论的放大,有时候这些"纠纷"甚至会加倍放大,上升为"热点事件",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管理和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了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广大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制度,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基本操作,不断提高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医患关系的解决,分析《弟子规》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价值判断鲜明、明确了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内容贴近生活、增强了主体的道德认同,道德行为规范操作性强、养成主体的道德行为.建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弟子规》纳入到医德教育内容、使学做人内化于心,结合《弟子规》内容评议医患矛盾、培养医学生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利用《弟子规》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体验式教学使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德情操.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进行医学伦理继续教育是医学专业伦理精神重塑的社会需求、是解决医疗伦理思想临床贯彻中存在的“知而行难”问题的需要,加强医学伦理继续教育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医务人员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基层医院要增强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认识,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医学伦理学;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规范意识;要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体对策包括:岗前规范教育、在岗强化教育、环境熏陶教育。  相似文献   

13.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生的服务观念需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医务工作者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需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根据当前时代背景和医学生医德养成的特点,从医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本宗旨、基本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儒家思想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医患关系仍不甚和谐的背景下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以“心理定势”作为医务人员“内化”医德医风要求的契入点,通过对医德境界层次的分析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使其明白自身医德境界的层次;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实现医德医风教育内化的不断转变,并通过群体教育和自我教育两种方式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观念,以推进医德医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在校及毕业医学生对“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效果的主观评价,为探索适合我国医学生有效的医德教育模式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 利用自编调查问卷对831名在校医学生和近5年来从汕头大学医学院毕业的302名医学生(现为医生)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参加服务学习活动的27名在校学生和9名毕业学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采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α=0.05)分析,用Nvivo8软件对深入访谈材料编码后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参与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的比例高,77.6%的在校医学生及74.8%的医生认为服务学习对医德教育起到很大或较大作用,其收获主要体现在“了解病人疾苦,鞭策自己做一个好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同情患者”及“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等.结论 “服务学习”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医德教学方法,为医德教育搭建理论联系实践平台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手段,提高了医德课程的教育效果,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医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医德医风建设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德医风建设需要配套的评估体系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弘扬专业精神,提出了医德医风评估体系的总目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其子目标——拒斥医疗腐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对医疗腐败进行实证分析和伦理分析,澄清医德医风与医疗腐败的内在关联,进而阐述“构建医德医风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就是秉承有利原则、职责观念和信托关系拒斥医疗腐败,弘扬专业精神,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反映了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隐性危机和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缺陷;改进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就需要确立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理念,改革和完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医学生医德教育形式和医学人文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改善医患关系,在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之外,还需医患双方的美德建设.这就需要:减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建亲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减少医患认知差异和冲突;培育和提升医护人员的美德和职业精神;提高公民文化与道德素养,提高患者就医道德.  相似文献   

19.
按病种付费的实施,规范了医疗行为,有效规避了医方道德风险,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统一的价格标准促进不同医院之间费用的平衡,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但同时也产生了限价与患者需求存在矛盾,医院的利己行为,新技术、新疗法应用的困境等医学伦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认为加强伦理教育,构建患者至上、医者仁心的医院文化;科学制定按病种付费各项标准,保证按病种付费顺利、有效实施;制定按病种付费管理考核办法,规范按病种付费诊疗行为;做好对医院的监管工作,积极维护参保人员利益等量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临床路径诊疗模式蕴含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伦理原则,体现了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也体现了医患合作的原则.通过探讨临床路径诊疗模式蕴含的伦理学价值,挖掘临床路径的内涵,使临床路径在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下,展现了全新的服务模式,从而使临床路径得到发展、完善,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