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审视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姬军生 《重庆医学》2007,36(1):19-20,22
医患关系是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各类人员之间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关系呈现出紧张、对立的趋势.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医患关系特点的基础上,从社会、医方和患方3个角度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对立的原因,进而就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医患关系的现状,并对医患关系紧张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主要有: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分级诊疗,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医疗人文关怀理念;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童俐俐  骆宏 《中国医院》2003,7(5):56-57
目的:分析比较医患对医疗工作认识的态度差异,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对策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比较医患之间对医疗工作的态度;对医疗风险的态度及认识的主要来源。结果:医患之间对医疗工作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医务人员的负性态度比较明显。结论:应当关注医患之间的这种态度差异,改变态度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医患关系中信息的不对称,医生为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信息隐藏等手段,选择不利于患者的治理方案而引起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使医患关系逐渐恶化。笔者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医患之间的博弈关系并设想构建一个闭合的双向委托代理结构来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医患关系不和谐现状入手,对医患关系的性质做了再思考,从医务人员角度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并探讨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切实增强对医德医风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方向;建立医德医风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摘要:  文章阐述了信任形成的社会机制,分析了加强医患信任的迫切性,解读了医患关系和医患信任的基本内涵。从体制、医院、医生、患者和信息地位等层面出发,剖析医患信任缺失的根源或诱因。对医患信任危机缓解途径以及互信关系改善对策作出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处理医患关系中对患者投诉的认知情况,分析其认知程度及其态度、行为,从医务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出防范和处理患者投诉的对策。方法对5所医院共220名医务人员随机进行调查访谈,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医患沟通不够、医院投诉管理机制不完善,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时的行为态度与主观心理之差异,以及患者对就医行为的认知不足等,是影响医务人员正确处理患者投诉的主要因素。结论政府应加强公众的素质教育,提高患者对就医行为的认知;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纠正消极心态,增进互信,改善医患关系。医院应通过改善就医环境,建立并完善投诉管理机制,做好防范机制,妥善解决患者投诉。  相似文献   

8.
医患沟通不良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从描述医患沟通的现状入手,从心理学层面探讨了医患双方的认知、情绪、人格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医患沟通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医患沟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式医患关系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医患关系模式转型、医患紧张关系的扩大化与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多样化等新特点,同时,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医患双方的心理特点、社会舆论导向、诊疗结果的预期与患者知识结构的变化也成为新时期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形式。针对新时期中国式医患关系的特点,从改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调节医患双方心态、建立医疗机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影响医患关系变化的潜在因素,研究相应对策,找出相应的措施并予以实施.方法平时门诊医疗服务过程中,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思想,加强医患沟通,努力解决患者的身心痛苦,突出以诚相待,提高服务水平,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结果通过多方面努力,医患相互沟通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降低了诊疗过程中医疗差错的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结论医患如果能建立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意识到医患关系其实是应该相互协作的关系,这样既提高了医疗诊治水平,又减少了医患之间矛盾的发生,事实证明医疗纠纷明显降低,医疗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人文关怀与医患关系之间的关系,以"人文关怀"和"医患关系"为主题词,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2003~2012年)进行检索,共收集到821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频次统计法对医患关系紧张所产生的成因、解决对策及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等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并按频次进行重要程度排序;最后提出只有在分析医患矛盾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才能有效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西安3所大型医学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①西安市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当前医患关系总体认知仍以“紧张”为主,但认为“特别紧张”的不多;②对医学生造成影响的医患关系社会舆情最主要来源依次是媒体报道、社会传闻和亲朋好友;③带教老师、影视剧中医惠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④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于医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上。结论当前不良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医学生的专业热爱度和择业观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想减少这种负面影响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医患沟通的现状。方法: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国内59所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医患沟通方式趋向多样化,52.54%的受访医院采用了网络平台上的医患沟通方式。公立医院已逐步开展患者来院前的医患沟通与就诊后的跟踪沟通,但还没有医院借助网络技术全面改进医患沟通流程。对于未来医患沟通工作的期望,84.87%的被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赞成借助社交媒体改进医患沟通工作。结论:改善当前的医患沟通状况需要政府、社会、医方、患方多方努力;未来需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与考评,并且借助网络技术,延伸医患沟通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而后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就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代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审视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学模式认识、医患关系、医院补偿机制、医院管理队伍建设几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应正确认识生物性疾病对人类生命与健康危害的影响,确认医患关系是人民生命健康的维护者和被维护者的关系,建立能够维持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健康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尽快建立医院管理专业队伍,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紧张诸因素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往的医患关系的研究仅从医德医风方面寻找对策有失偏颇.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卫生投入减少、医保范围缩小的原因;也有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的原因;还有医者重程序轻人文关怀,患者就医经济压力增大、维权意识增强的原因等.因此,多视角的研究医患矛盾,对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患方及居民中开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对纠正患者就医心态、净化就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社区居民进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教育需要社会多部门参与,动员居民积极参加教育活动,运用多种教育形式、针对不同人群,从“知-信-行”三个维度转变群众对待医患关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杨红  冯欣 《中国病案》2013,(3):48-49
目的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的对策。方法通过对330例患者投诉的原因分析,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类,了解患者投诉的相关因素和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结果医方在医患矛盾中承担主要责任,高达82.7%,其中医方责任中服务质量、诊疗常规、医患告知、医疗质量在投诉记录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59%、14.29%、9.52%、8.79%;患者在医患矛盾中承担次要责任,占引发投诉的8.8%。医方通过解释、道歉以及协调等方式解决患者投诉,大部分患者能够接受,为85.2%。结论医患关系处于可控范围;医方应转变观念,改善服务,优化流程,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站在伦理的视角审视医患关系,发现其是一种特殊的、多层次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更是一种道德关系。因此,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体制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引入伦理维度,对中国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进行伦理探讨,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滕姗 《黑龙江医学》2014,(12):1410-1411
自媒体的出现,不仅扩展了新闻传统传播途径,而且增大了网络医患危机爆发的风险。本文分析当前网络医患危机产生的原因和面临的新挑战,找出有效化解网络医患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