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汇总统计2011年度肾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采取强化护理人员素质培训与风险意识教育、细化护理管理流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风险管理措施。结果与风险管理前相比,实施风险管理后肾内科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从而提高科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潜在问题的干预.方法 分析和总结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潜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观察.结果 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引发纠纷的隐患.如护患冲突、交往障碍、信息量过少、缺乏责任,违反患者隐私权等;护理干预后护理纠纷问题明显减少.结论 必须重视医疗护理安全,规范护士的行为,强化护理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以减少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中,护士应该如何减少与避免护患纠纷。本文总结了多年护理临床工作,认为应从7个方面使护理工作更规范,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学习卫生法规,加强道德修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质量安全;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书写护理文书要规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尊重患者的权利;严谨语言行为,保持和谐关系。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行为上控制,护患纠纷可以大幅度减少,使护理工作更主动、更舒心,更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使病人早日康复.本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以下几点着手:1.创造良好护患关系的气氛及环境.2.规范礼仪服务、语言及行为.3.树立角色榜样,增强患者的信任感.4.提高护士的沟通水平,优化护患关系.经多年临床实践,认为优化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更好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5.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指以护理工作者为一方,以患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即建立,直至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可以说护患关系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而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也是护士。面临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怎样在护理工作中协调护患关系,减少摩擦与纠纷,取得患者信赖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患者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才能有利于护患和谐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汤宏媛  王艳秋  梁久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7):155-155,157
探索妇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将传统护理学、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与技术融为一体,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规范职业形象及护理用语;加强语言沟通、融洽护患关系;采取优质全方位服务。经实施人性化护理问卷调查后,满意度上升。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纠纷,并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改变和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的普遍实施,事故处罚条例的规范和法律法规意识的不断强化,传统的护患关系正悄然地发生改变,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怎样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工作安全系数,防止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完善护理服务,使沟通技巧越来越被重视。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就我科开展整理护理以来,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加强护患沟通 减少急诊科护患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强急诊科护患沟通,预防护理活动中护息纠纷发生的措施。方法采取“三强化教育”,规范服务行为,做好急诊住院病人回访。结果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只有加强护患沟通,才能及时化解护理工作中的矛盾,减少急诊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护患关系和谐息息相关,护患沟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良好的护患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沟通契机,才能不断改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既建立,直到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护息关系在护理的全过程中至关重要.而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患沟通,规范自身行为,才能密切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蒋菊芳 《中外医疗》2009,28(27):19-20
目的对妇产护理提示作用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建立护理提示制度,确立提示内容,近2年对妇产科17名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孕产妇或家属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护理提示工作,护士工作纪律性和成就感有很大的提高;(2)孕产妇和家属对护士提供的医疗服务比较满意,护妇关系得到很大的改善;(3)护士对内部管理工作比较满意,对职务晋升,加薪,个人评先工作的透明性感到满意;(4)护士团队精神得到改善,护士交接班工作顺利;(5)通过护士提醒等工作在妇产科的示范作用,该制度在全院得到很好的推广,并得到高度好评。结论护理提示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护妇关系,降低护士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的透明度,护士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防跌倒警示卡在骨关节科无陪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自制意外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于我科住院并接受无陪伴护理患者进行评估,将患者按照评估得分<22分的8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防跌倒警示卡,对两组患者进行预防意外跌倒效果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防跌倒警示卡应用后,患者意外跌倒率明显下降,在护理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康复指导的满意情况评分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防跌倒警示卡在骨关节科无陪伴病房中的应用可有效的预防患者的意外跌倒,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风险意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7-150+154
目的 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方法 南昌地区以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1~6月感染科180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另抽取非感染科护理人员180例为对照组,以SAS、SDS评分法调查两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观察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具体因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得知,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生育情况严重影响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后经干预措施制定与落实,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与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显著低于非感染科。为感染科护理人员行本文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指数,消减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探讨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该院妇产科、儿科两个科室2011年9月—2012年3月住院期间的患者和在妇产科、儿科工作的6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安全量化评分标准的评价表,评价患者安全,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和护士考核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士考核优秀率、护士健康知识普及率、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士水平、有效及早发现患者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新毕业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00名新护士进行临床基本技能方法体系的培训,分析护理培训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培训后,新护士的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同时也加大了与病人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对新毕业护士的临床基本技能方法体系的建立与临床护理实践,能大部分护士能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秋花 《当代医学》2009,15(34):16-17
目的探讨106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06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病情观察与分析,熟悉治疗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做好抢救及护理。结果通过抢救及护理措施的实施,96例抢救脱险,成功率90.6%;死亡10例,死亡率9.4%。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护理中,护士的工作应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抓紧救治的"黄金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各个阶段的连续性、整体性是救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其作用,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有序的护理服务。方法辨别临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及潜在的风险,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防范能力培训,加大风险监控,改善工作流程,建立常见风险应急程序和健全工作制度。将我科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并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与实施管理前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论风险管理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程序管理措施,只有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提高应对能力,才能有效预防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庞映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37-3138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急诊科46名护士现存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不足、护患矛盾、社会支持不足、职业暴露的危险等。结论通过增加急诊科护理人员编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增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加强专科技能训练、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职业防护措施,使护士充分释放压力,带着良好的情绪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53-15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和对照组(常规培训模式),每组40例,评价两组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标准化考核情况、急救能力、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培训前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情况无差异(P0.05);培训后两组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分析判断、应急配合、急救动手及急救意识评分分别为(90.25±5.41)分、(89.37±7.58)分、(86.74±8.26)和(85.21±10.38)分,各项急救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67.50%)(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有利于强化心肺复苏标准化,锻炼护理人员急救能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樊华  宋瑰琦  秦玉荣  朱守俊  张慧 《安徽医学》2016,37(11):1442-1444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降低ICU轮转护士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ICU轮转的65名护士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名(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学),对照组34名(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对象在发生ICU护理风险事件概率上有无差异以及本科室人员对轮转护士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护士满意度得分(92.7±82.53)分高于对照组(87.2±42.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教学法培训ICU轮转护士,可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轮转护士综合能力,提高医护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