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40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标本染色体进行分析。方法绒毛细胞培养法及G显带制作染色体分析。结果4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标本染色体异常共17例,占42.5%,单体型7例(41.2%)、三倍体5例(29.4%)、易位4例(23.5%)。结论说明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佟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7):863-863
目的:分析自然流产的原因。方法:对72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培养失败12例,检出核型异常34例,检出率为56.67%。异常类型有: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单体、三倍体、四倍体、嵌合体、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等。结论:胎儿绒毛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这对临床医生分析流产原因及合理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11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病例中绒毛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开展优生优育工作.方法 针对11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 110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细胞培养成功103例,成功率为93.7%,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52例,占50.5%,并以三体型最为常见.单一流产与反复流产(≥2次)的异常胚胎比例分别为29例(52.9%)与23例(42.6%),无统计学差异.自然流产胚胎中女性胚胎78例,占75.5%;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中,女性35例,占染色体异常胚胎的67.3%,两者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对早期自然流产胚胎开展染色体检查有利于判断流产的原因,并达到针对性地指导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自然流产患者的不同超声表现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前有定期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流产后成功行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者共183例?根据流产前的B超分为有胎心组和无胎心组,比较两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183例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异常核型109例(59.6%),正常核型74例(40.4%)?有胎心组102例,异常染色体发生率61.8%,无胎心组81例,异常染色体发生率5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有胎心组中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为(45,X)?三倍体和16三体,而无胎心组中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为16三体,无1例(45,X)和三倍体?有胎心组中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29例,占异常染色体的(46.0%),明显高于无胎心组,仅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6.5%,(P < 0.05)?在有胎心组中,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的胚芽长度平均(17.7 ± 6.4)mm,明显大于其他异常染色体的胚芽长度(8.8 ± 5.3)mm (P < 0.05)和正常染色体的胚芽长度(11.1 ± 8.4) mm(P < 0.05)?【结论】 绒毛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多发生于已有胎心的自然流产者?  相似文献   

5.
46例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培养及其染色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虹  李辉  林静吟 《广西医学》2005,27(2):176-177
目的 46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标本染色体进行分析。方法 绒毛细胞培养法及G显带制作染色体分析。结果 4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标本染色体异常共17例,占42.5%,单体型7例(41.2%)、三倍体5例(29.4%)、染色体易位、缺失、嵌合体倒位等共4例(23.5%)。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9例自然流产绒毛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9例自然流产绒毛采用直接法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常规制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42例;异常率为53.16%。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染色体检查,对自然流产的病因、诊断及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寻找自然流产和胚胎发育不良的病因.方法应用绒毛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取75例自然流产和胚胎发育不良患者流产下来的绒毛作为实验组,取计划生育人工流产者的绒毛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结果(1)实验组中72例获得染色体分析结果,成功率95.8%,染色体异常31例,异常率43.1%;对照组成功率100.0%,1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2.0%.两组异常率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实验组中孕≤60d发生自然流产和胚胎发育不良21例,染色体异常12例(57.1%);孕>60d的51例中,染色体异常19例(37.2%),前者异常率高于后者,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实验组中31例绒毛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平均年龄(26.21±3.33)岁,41例染色体正常的流产患者平均年龄(26.04±3.28)岁,两组间年龄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造成自然流产和胚胎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且有流产发生得越早,染色体异常率越高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中非整倍体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结果:核型分析成功84例,异常核型48例,其中非整倍体34例;16例无核型的绒毛用MLPA分析,异常8例,非整倍体4例;非整倍体占异常核型的67.9%?结论:染色体发生非整倍体突变是胚胎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还是诊断非整倍体的主要方法,应用MLPA方法能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和核型正常的标本作进一步检测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胎盘绒毛HLA-E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13例6~12wk自然流产与正常早孕人流刮宫患者的胎盘绒毛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技术(RT-PCR)测定其HLA-E mRNA的表达.结果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胎盘绒毛HLA-E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85±0.2566和0.5761±0.2531,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mRNA水平上,胎盘绒毛HLA-E的表达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对106例一次以自然流产夫妇做了染色体检查,利用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G带分析,检测其染色体异常出现。结果,发现6例染色体异常,占受检者的5.665,其中常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臂间倒位2例,染色体次痕增大和G组短臂加各1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正常早孕妇女和早期自然流产妇女之间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37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绒毛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两组绒毛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的表达。结果HE染色下两组绒毛滋养细胞形态对比,见早期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层变薄、滋养细胞变性甚至坏死、滋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间质水肿坏死;免疫组化示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07±0.05,自然流产组绒毛滋养细胞CXCL14的表达量为0.12±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116±0.067,多次流产组CXCL14表达量0.086±0.1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中CXCL14表达升高,可能在自然流产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致妊娠的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妊娠早期流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受孕类型,分为A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100例和B组(自然受孕)100例。分离、培养两组流产孕妇的绒毛细胞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染色体情况。结果:A组染色体异常率为54.00%,B组染色体异常率为5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层次染色体异常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既往不同流产次数染色体异常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所致妊娠早期流产,对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无明显影响,年龄可能是影响染色体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病,一般是指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扰下,怀孕不满20周,而中止妊娠。引起自然流产的因素很多,除免疫、内分泌等因素外,遗传因素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1胎儿染色体异常大量资料表明,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流产胎儿的染色体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父母遗传而来,二是受精卵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或受精卵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畸变,致使胚胎染色体异常,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早期胎儿死亡或流产。在自然流产中,妊娠时间越短,染色体异常率越高。染色体异常大多数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卵子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异常,这种情况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而频率增高。2夫妇的染色体异常夫妇任何一方的染色体平衡易位或倒位、缺失,都可使下一代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致使胎儿染色体为部分三体或缺失,发生流产、死胎。涉及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报道很多,据统计,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2%左右。根据多家报道,在检出的异常染色体中,平衡易位占比例较大。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异常可发生于每一方,据大多资料表明女性多于男性。如果平衡易位携带者为男性,那么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对低于女性携带者,因为男性携带者有一个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次数与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因自然流产进行染色体检查的1 784对夫妇的基本信息,其中1次流产者663对,2次流产者869对,≥3次者252对,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结果: 1次流产组检出染色体异常夫妇27对,异常率为4.07%(27/663);2次流产组检出31对,异常率3.57%(31/869);≥3次组检出18对,异常率7.14%(18/252),比较不同流产次数组染色体异常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 (χ?分别为0.252、3.639、5.922,p均>0.05);1 784对(3 568例)自然流产夫妇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77例,占2.16%(77/3 568),其中结构异常49例,占异常核型的63.64%(49/77),数目异常28例,占异常核型的36.36%(28/77),且结构异常多于数目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5.79,p<0.05)。结论: 自然流产次数与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之间无相关性,建议在1次自然流产后即行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 CMA)技术在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CMA技术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共431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检测。 结果 431例标本CMA检测全部成功,检出染色体异常标本283例,异常率为65.66%。异常标本中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16、18、21、22三体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26例(44.52%),不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72例(25.44%),染色体复合三体10例(3.53%),染色体部分非整倍体9例(3.18%),多倍体29例(10.25%),嵌合体4例(1.41%),全染色体多处重复缺失31例(10.95%),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2例(0.71%)。 结论 CMA技术与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等技术相比,在针对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优势明显,对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再次妊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淑珍  吴群 《广东医学》1992,13(1):28-28
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我们对来我院就诊的40对有1次或1次以上自然流产史或死胎、死婴史的夫妇作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无菌操作下抽血0.5毫升,加至备好的1640培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20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异常绒毛染色体319例,包括295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24例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异常率为61.3%。常见的异常类型为常染色体三体(包括嵌合型)(64.6%),三倍体(10.7%),X单体(8.8%),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7.5%)。结论绒毛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异常率高达61.3%。高通量测序法检出率高,可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是检测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的有效方法。应重视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测,以明确流产原因,指导下次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