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活化改善心肌顿抑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活性对心肌顿抑进程的影响。本实验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10分钟后,再灌注2小时造成短暂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模型,观察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细胞K+、Na+、Ca2+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化KATP通道能显著降低心脏后负荷(80±7vs.102±10,P<0.05)和心肌耗氧量(2.2±0.05vs.2.75±0.09,P<0.01),逆转缺血心肌细胞内钙超载(2.49±0.28vs.0.99±0.08,P<0.01),提高再灌注期LVdp/dtmax(41.5%vs.89%,P<0.01),降低MDA浓度及MDA/SOD值(3.6±0.4vs.7.6±0.5,P<0.01;0.092±0.008vs.0.270±0.034,P<0.01)。表明活化KATP通道能产生直接的心肌保护作用,逆转心肌顿抑。  相似文献   

2.
利用Langendorff方法灌注心脏,观察了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后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specifictroponinT,TnT)、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过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1)TnT呈双峰曲线,再理注后TnT迅速上升,5分钟后下降,然后又逐渐升高,4小时仍保持较高水平。CK、LDH呈单峰曲线,再灌注5分钟CK、LDH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3~4h恢复至基线水平。(2)4小时内LDH、TnT的总释放量(ΣLDH、ΣTnT)与左室压力(LVP)呈负相关(t分别为-0.83、-0.71,P均<0.002),ΣCK与LVP无相关关系。(3)再灌注4小时,1分钟内TnT的释放量与LVP呈负相关(r=-0.68,P<0.002),而CK、LDH与LVP无相关关系。结果表明,TnT可以作为判定心肌细胞坏死程度及左室功能障碍的良好指标,优于传统心肌酶学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的作用机制。采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模型,检测缺血预处理后即刻、12、24、48和72h各时相点再行心肌缺血1h复灌12h时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及心肌梗塞范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白细胞(PMNs)浸润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后24~72hICAM-1表达明显减少,SOD含量增高,PMN浸润数减少,心肌梗塞范围缩小(P<0.05),以48h最显著。本实验表明,预处理后24~72h心肌对再次长时间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产生可能与ICAM-1表达降低所介导的PMNs浸润减少及SOD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8),心肌缺血再灌注+卡托普利治疗组(n=8)及假手术对照组(n=8);分别测结扎前,缺血0.5小时,再灌注0.5小时、1.5小时和6小时共5个时相点。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紫外分光光度计测一氧化氮(NO),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循环内皮细胞。结果:心肌缺血0.5小时,血中ET、NO含量无明显变化,于再灌注0.5小时NO下降、ET升高,尤以再灌注1.5小时和6小时变化显著(P均<0.05)。循环内皮细胞则以再灌注1.5小时明显增高(P<0.05)。卡托普利可逆转上述指标。结论:再灌注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加重内皮细胞损伤,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卡托普利通过保护内皮而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素(ET)释放及心肌损伤特征。方法采用对照兔14只、高脂饮食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兔(实验兔)12只,在清醒状态下阻断冠脉左室支30分钟,然后再灌注6小时或48小时。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ET含量。结果实验兔血浆ET水平于缺血开始时至再灌注48小时呈进行性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兔;对照兔血浆ET水平于再灌注6小时后开始下降。实验兔未缺血及缺血未坏死区心肌组织E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兔,再灌注6小时心肌收缩带坏死少,再灌注48小时肌纤维溶解、断裂多见。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事件,ET释放反应不但程度上增加,而且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超声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心肌超声微泡造影探讨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部分钳闭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钬激光在缺血区进行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并在缺血前、缺血后及激光打孔后取左室短轴切面进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缺血后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前明显降低(P<0.001),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升高(P<0.001),接近正常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P>0.05),激光再血管化区心肌超声微泡较正常心肌提前显像。结论: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可即刻明显缓解心肌缺血,使缺血区血流灌注明显改善。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可作为观测和评价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可靠手段,钬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中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抗室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用电脉冲刺激家兔心脏引致室颤发生,在麻醉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正常及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室颤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于室颤阈的电脉冲刺激可致家兔心脏发生室颤,继而自行恢复为正常心律。静注CGRP(.5μg/k)后,血压和心率无明显的变化,室颤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扎冠脉后,室颤时间延长(P〈0.01);松扎后再灌注期可见室颤时间恢复到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灌流技术,以停灌注45分钟、再灌注15分钟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洛沙坦(losartan)对这一作用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分别较对照组升高17倍、12倍和11倍(P<0.01),组织丙二醛和钙含量分别增加5倍和1倍(P<0.01),缺血预处理使这些变化得到明显改善,而预处理前给予10-6mol/L洛沙坦,则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消失,组织AngⅡ的变化与上述指标的变化相平行。还发现,5分钟停灌注反复3次后,组织An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又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中,AngⅡ是介导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主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白介素-8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炎症介质白介素- 8(IL- 8) 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 用ELISA 方法测定28 例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1、4.5、10 、20h 血浆IL- 8 的变化。(2)在兔的缺血再灌注模型上检测血浆IL- 8,缺血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聚积,髓过氧化酶( MPO) 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1)13 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15 例未通。两组溶栓前IL- 8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 ,并持续升高24h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 兔缺血1.5h 血浆IL- 8、缺血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MPO 活性及MDA 含量明显增高;当再灌注1h 和4h 时升高更显著( P< 0.05 ,或P< 0.01) ,且IL- 8 的释放与MPO 活性呈正相关(r= 0.664 ,P< 0.01)。结论 IL- 8 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期间释放,并诱导了中性粒细胞致心肌的浸润与损伤,其在临床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急性压力超负荷时心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部分结扎Wistar大鼠腹主动脉(OG),并与对照组(CG)对比检测6个时相点(0.5h,4h,1d,5d,10d,30d)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与图象分析半定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bFGF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1)MAP、LVSP与LVMI分别从4h和5d(P<0.05)开始逐渐增高直到30d(P<0.01);(2)OG中bFGFmRNA和蛋白分别从1d及5d开始增加(P<0.05),于5d~10d达峰值,30d时恢复正常;(3)OG中LVMI和LVSP分别与bFGFmRNA及蛋白在1d、5d、10d时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47~0.956,P<0.05~0.01)。结论bFGF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急性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大的早期病理过程,并不参与其中晚期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结扎犬左冠脉前降支90min,恢复再灌注240min。将犬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缺血即刻、治疗组静点人参二醇组皂甙(PDS)25mg/kg,以生理盐水100ml稀释,对照组静点生理盐水100ml。观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LP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240min、血清CPK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于再灌注240min、血清及心肌LP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PDS对犬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认为可能是通过提高心肌组织SOD活力,加强氧自由基清除,减轻了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青、老年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s)胞浆游离钙([Ca~(2+)]i)、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规律,探索上述变化对老年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特征,并寻找一种可替代心肌组织标本作为判断再灌注损伤的检测指标。方法5年龄及6月龄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30、90、360分钟,分别取外周血PMNs及心肌组织测定MDA、SOD、PMN[Ca~(2+)]i和心肌组织钙。结果青、老年组PMN[Ca~(2+)]i、MDA于缺血期均明显升高,至再灌注时更显著,而SOD活性则明显降低(P值均<0.01);上述改变在老年组更明显(P值<0.05及0.01)。PMN[Ca~(2+)]i、MDA、SOD的变化分别与心肌钙、MDA、SOD的变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92、0.9436和0.9867)。结论钙超载、氧自由基不但共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老年期对致损因子更敏感。PMNs指标测定可作为判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电脉冲刺激家兔心脏引致室颤发生,在麻醉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正常及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室颤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于室颤阈的电脉冲刺激可致家兔心脏发生室颤,继而自行恢复为正常心律。静注CGRP(2.5μg/kg)后,血压和心率无明显的变化,室颤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扎冠脉后,室颤时间明显延长(P<0.01);松扎后再灌注期可见室颤时间恢复到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扎冠脉及松扎同时均注射CGRP,发现室颤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该实验结果说明:CGRP具有较强的抗室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犬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后再灌注L-精氨酸(L-Arg)和单独灌注L-NMMA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L-Arg完全逆转了灌注L-NMMA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率回升,下降的基础冠脉流量(CBF),从20±8ml/min回升至28±7ml/min,P<0.05),降低的冠脉储备恢复,从51±10ml/min升至94±15ml/min,P〈0.01),ET-1的含量不再升高,从15.5±3.0ng/L下降至5.0±2.0ng/L,P〈0.01),Ach介导的CBF增加不再受到抑制(P〈0.01)。结果提示提供外源性L-Arg可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使由于NO抑制而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T-1升高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100例(男8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5.6岁)冠状动脉造影者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组QTd较冠脉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在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5%组和狭窄小于75%组间,QTd差异显著(P<0.05),说明QTd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P<0.01)。本文讨论了单支冠脉病变、多支冠脉病变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QTd的关系,其中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QTd无明显差异(P>0.05),而LVEF>40%和LVEF≤40%两组间,QTd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QTd与左室射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保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建立兔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观察缺血预适应时的心肌保护效应、乳酸代谢和冠状动脉(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的变化。结果发现: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后的梗塞面积(P<0.01),乳酸生成率降低(P<0.01),内皮素的释放量减少(P<0.05)。认为: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对缺血和再灌注性损伤的耐受力,其机理与心肌细胞代谢降低、乳酸生成率减少和冠脉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观察青、老年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浆游离钙、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规律,探索上述变化对老年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特征,并寻找一种可替代心肌组织标本作为判断再灌注损伤的检测指标。5年龄及6月龄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30、90、360分钟,分别取外周血PMNs及心肌组织测定MDA、SOD、PMN和心肌组织钙。青、老年组,MDA于缺血期均明显升高,至再灌注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肌浆网Ca2+调节蛋白mRNA表达。方法 实验用犬12只,主动脉阻断缺血60min、继之开放后再灌注60min,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全心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于主动脉阻断期间,分组以冷晶体液停跳液间断灌注(ICCC)或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CWBC)做心肌保护。采用RTPCR技术,测定 SR Ca2+-ATP酶、钙螯合蛋白的mRNA水平,观察心输出量(CO)/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两项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前比较,再灌注60min后:①ICCC组两种蛋白mRNA均显著上升(P<0.01),CWBC组无显著变化(P>0.05);②两组CO/ LVESP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ICCC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③ICCC组心肌细胞出现超微结构破坏性改变,CWBC组超微结构保持良好。结论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I-R损伤后早期,心肌细胞肌浆网Ca2+调节蛋白发生了损伤后的分子修复;这种修复可能与心肌损伤程度呈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血压病人的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10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99mTc-MIBI负荷(运动或ATP介入)和/或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52例与10例心肌灌注显像出现放射性异常减低的病人于24~48h后分别进行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与卡托普利介入心肌显像。结果高血压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发生率80.0%。22例冠脉造影有10例(55.6%)证实为高血压合并冠脉狭窄≥50%。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使放射性减低节段填充或部分填充(血流灌注改善)64.4%,无填充31.1%,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卡托普利介入心肌显像能使减低节段填充或部分填充占53.8%。结论高血压患者心肌灌注显像所表现的放射性异常减低,其原因可有合并冠心病。心内局部合成肾素-血管紧张素参与,而高血压性心肌病变也是重要的原因。硝酸甘油介入与卡托普利介入心肌显像是鉴别上述病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