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免疫组化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恶性黑素瘤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4.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很高,但对于发病率相对较低的黄种人及其他有色人种,黑素瘤的常见病理类型和相应的遗传学改变和分子机制有很大的不同.白种人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非慢性阳光损伤型恶性黑素瘤,遗传学上以BRAF和NRAS基因突变多见,亚洲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肢端型及黏膜型恶性黑素瘤,以kit变异和CCND1扩增多见.通过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黑素瘤的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基因诊断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恶性黑素瘤(maligmant melanoma,MM)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原发性MM和20例正常人皮肤中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①MM中,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皮肤(P<0.001),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皮肤(P<0.001);②FHIT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与MM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发生的部位无明显相关,而与其Clark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明显相关(P<0.01);③MM与正常人皮肤相比,其细胞凋亡指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比值显著降低(P<0.001);④FHIT蛋白表达与MM细胞活跃增殖和凋亡受抑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1)。结论 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MM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的调节,其表达下降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抗癌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及小鼠恶性黑素瘤细胞系B16-F1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及时效关系.25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即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16.7%±2.1%.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可达39.6%±3.3%.10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A375细胞凋亡率为17.2%±1.7%,作用72 h时达52.3%±4.1%;相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为18.4%±1.6%,作用72 h时达56.7%±4.5%.白藜芦醇处理组A375及B16-F1细胞周期均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此阻滞效应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5 μmol/L、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A375 G1期比例分别为40.51%±3.97%和55.64%±4.95%.B16-F1细胞分别为41.34%±3.12%和53.93%±5.12%.白藜芦醇明显下调A375及B16-F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A375及B16-F1的增殖,其机制与调节Be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素瘤免疫逃逸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黑素瘤治疗困难,免疫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新型策略,治疗性疫苗则是其最为重要的形式.目前黑素瘤治疗性疫苗开发远未成功,究其原因与肿瘤具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有关,主要包括两类:①肿瘤低免疫原性、肿瘤相关抗原及MHC Ⅰ类分子表达缺失、免疫隔离等所导致的免疫识别障碍;②抑制性树突状细胞、PD-1等抑制性配体、调节性T细胞、抑制性细胞因子等造成的免疫效应障碍.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开发更为合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黑素瘤,其组成细胞来源于成黑素细胞,却缺少黑素颗粒。其临床表现可模仿很多黑素来源及非黑素来源其他疾病的特点,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也缺少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免疫组化、电镜、皮肤镜、共焦扫描激光显微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Akt(Ser-473)表达水平与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恶性黑素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中p-Akt的表达,以21例色素痣作对照,分析其与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Akt在转移性黑素瘤的表达阳性率(67%)高于原发性黑素瘤(56%),而在色素痣中表达阴性,三组间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肿瘤浸润深度及年龄与p-Akt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和0.53,P均 < 0.05)。p-Akt的强表达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r = 0.41,P < 0.05),而高危黑素瘤(浸润厚度 > 1.5 mm)患者中p-Akt的强表达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更为显著(OR = 2.586,95%可信区间为0.906 ~ 7.382,P < 0.05)。结论 p-Akt的表达随着恶性黑素瘤的浸润程度和进展显著提高,并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此外,p-Akt可能有利于判断高危黑素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度高、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及死亡率高等特点的皮肤肿瘤,对传统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且疗效差,目前缺少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恶性黑素瘤为免疫源性较高的肿瘤,因此,恶性黑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已成为其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研究热点.肿瘤免疫治疗是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的治疗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持久和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通过免疫调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疫苗治疗和过继性T细胞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单独或联合应用于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显著改善了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预后,为研发恶性黑素瘤新治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恶性黑素瘤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黑素瘤预后差,死亡率高,多种因素与其自然病程和生存期限密切相关。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状况等资料,有可能对其预后作一大体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恶性黑素瘤的诱发因素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黑素瘤的诱发因素及早期诊断周云龙近年来恶性黑素瘤(Malignantmelanoma,MM)的发生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据报道美国1991年皮肤癌的新诊断病例为50~60万,其中MM为32,000例,后者约为过去40年总和的3倍,其增加的速度比所有...  相似文献   

14.
黑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是近年来在研究黑素瘤细胞株HTZ19时分离的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的因子,其基因与在软骨细胞内发现的CD—RAP基因相同。在对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观察到,MIA主要在胚胎的软骨细胞内表达.在乳腺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有该基因的短暂表达,乳腺发育成熟后即消失,并且发现MIA在部分乳腺癌及胰腺癌、胃癌中有一定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双PAP法、对2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恶性黑素瘤(MM)组织进行了铁蛋白(FE)、S100蛋白和α1-抗胰糜蛋白酶(A1Achy)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同时观察了MM的甲醛诱发荧光(FIF),其阳性率分别为77.3%(FE)、95.5%(S100蛋白)、63.6%(A1Achy)和100%(FIF)。结果提示1、MM患者血清FE升高可能由于瘤细胞合成增加、间质反应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非特异性反应所致。2、S100蛋白及FIF有助于低分化MM(特别是无黑素性MM)和皮肤Panget病及某些组织起源不明的肿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少见病理类型的恶性黑素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根据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通常将恶性黑素瘤分为原位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insitu)和侵袭性恶性黑素瘤(invasive malignant melanoma)。原位恶性黑素瘤又分3型,分别为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aligna)、浅表扩散性原位恶性黑素瘤(superficial spreading malignant melanoma)及肢端原位恶性黑素瘤(acral melanoma in situ)。  相似文献   

17.
恶性黑素瘤是高度转移性肿瘤,对传统的治疗抵抗,黑素瘤的发生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大多数黑素瘤为原发性,但部分黑素瘤从黑素细胞痣发展而来。以往认为,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皮肤黑素细胞逐渐积累致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了黑素细胞的增殖,并获得侵袭性和转移的能力,成为黑素瘤。另有假说认为,黑素瘤起源于毛囊外真皮黑素干细胞,紫外线诱导的突变可能会改变正常黑素干细胞自我更新、扩展和分化的过程,导致黑素瘤的形成。深入了解黑素瘤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β连环蛋白作为胞浆内的一种重要多功能蛋白,具有介导细胞黏附和在Wnt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双重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连环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表达与其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对于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度高、侵袭性强的难治性皮肤肿瘤,对传统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不敏感,疗效不令人满意.免疫学方法治疗恶性黑素瘤已成为研究热点.免疫学方法是一种用免疫细胞或免疫制剂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方式如细胞因子治疗、过继细胞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等单独或联合应用于恶性黑素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为治疗恶性黑素瘤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0.
恶性黑素瘤(MM)病理诊断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难点之一是无色素性MM的鉴别诊断。当无色素性MM以某些特殊的形态如气球样细胞、梭形细胞、粘液样细胞等出现时,常易与一些肉瘤、低分化癌、淋巴瘤、汗腺肿瘤等相混淆。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无色素性MM的鉴别诊断有了重要突破,本文对免疫组化技术在MM实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