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2003—06/2006—06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52例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22~68(平均43.7)岁。本组中急性肝炎3例,慢性肝炎39例,重型肝炎2例,肝硬化8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45例,丙型病毒性肝炎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2例。 相似文献
2.
现将我院收治1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报告如下。患者黄×,男,66岁,厨师(退休)。因腹胀、乏力、纳差、目黄约半月于1978年8月15日入院,住院号781850。既往无糖尿病史。检查:体温36℃(腋),肥胖体型,皮肤、巩膜黄染,肝右肋下1厘米,质Ⅰ度,肝区叩痛,脾未扪及。血清黄疸指数30 相似文献
3.
4.
甲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病程 ,预后良好。甲型肝炎的肝外表现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住院的89例甲型肝炎患者的肝外表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9例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的单纯甲型肝炎患者 ,占同期住院的甲型肝炎患者56.32%(89/158),其中黄疸型79例 ,无黄疸型10例。总胆红素55~283umol/L ,ALT261~1935u/L ,AST122~1158u/L。本组患者均为急性普通型 ,均有明显的接触史、典型的症状及体征。89例患者中男63… 相似文献
5.
6.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对此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从1984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本文就对上述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合并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娩的57例乙型肝炎孕妇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7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阴性的孕妇做为对照组,观察2组新生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低出生体重儿数、产后出血孕妇数、孕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观察组为64.91%,对照组为1.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观察组为8.77%,对照组为5.26%,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43.86%,对照组为8.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孕产妇住院天数观察组为(8±3.2)d,对照组为(3±2.1)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宫内感染胎儿,增加产后出血量,延长孕产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在临床时有所见 ,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其病情较复杂 ,多为慢性迁延 ,甚至是终身疾病 ,为保证病人病情稳定 ,减少并发症 ,延长寿命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根据本病的特点 ,有的放矢的做好护理工作。1 精心治疗 ,谨慎用药在保肝治疗的同时加用降糖药 ,而多数口服降糖药对肝脏有损害 ,有部分保肝药含糖较高 ,这就要求治疗本病时要谨慎用药 ,需要葡萄糖输液治疗时要加入适量的胰岛素 ,并保证用量精确。保肝药不可滥用 ,提倡少而精。2 计划饮食 ,平衡营养肝炎需要增加营养 ,糖尿病需控制饮食 ,这就需要计划饮食 ,…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器官,临床实践中发现肝脏疾病很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1],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器官,临床实践中发现肝脏疾病很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1],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 相似文献
11.
12.
重症病毒性肝炎由于病情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营养缺乏,并发医院感染的机会与普通肝炎相比明显升高[1]。医院感染可进一步使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为了解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数与诊断标准:对本院1996年3月至1998年5月70例住院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情况及感染病因总结分析。重症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1.2方法:体温38℃以上或有感染症状者送血液、尿、胸腹水等检查。微生物学… 相似文献
13.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两年来收治的 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转归。结果 :62例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 53 4% ,医院感染率为50 9%。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多见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组出现 2个及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 5% ,病死率为 56 5% ,均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容易合并感染 ,并且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石症临床上比较常见 ,尤其肝硬化胆石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作者观察了门诊和住院病毒性肝炎 2 75 1例 ,分析了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胆石症的发生情况 ,探讨病毒性肝炎与胆结石的关系及特点。1 对象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以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 ,根据 1 995年北京会议诊断标准 ,将患者分为 :急性肝炎组31 2例 ;慢性肝炎组 1 91 8例 ;肝炎肝硬化组 30 8例 ;重症肝炎组33例。选择同期非肝炎患者为对照组。1 .2 研究方法 病例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检查肝功能外 ,均进行B超检查肝、胆、脾等脏器 ,… 相似文献
15.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混合后静脉滴注4w;观察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与门冬氨酸鸟氨酸100mg混合后静脉滴注4w。观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2.6±33.7)U/L,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37.7)U/L,总胆红素为(60.7±16.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6.8±23.1)mmol/L;观察组肝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70%,脂肪肝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60%;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与门冬氨酸鸟氨酸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疗效显著,脂肪肝的诊治是整体治疗的重要前提,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整体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暴肝)是肝病中最凶险的一型,死亡率高达70~90%。至今尚无切实有效疗法。结合我们的病例希图摸索本病的临床特点,以求早期诊断。本组20例中1975年10例死亡9例,1976年10例治愈9例。探讨合理治疗规律性,以期提高 相似文献
17.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暴肝)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凶险的一型,各地报告病死率甚高。近年来,各地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措施,病死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开专医院和我校医院七年来(1971—1977)收治暴肝病人32例,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疗效,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住院EB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单一EB病毒性肝炎组18例和EB病毒性肝炎合并其他原因肝损害组22例,总结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EB病毒性肝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黄疸、肝脾肿大,及不同程度损害。合并肝炎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单一EB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是肝功能损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报道很少见,因常伴有肝大;消化道症状及ALT长期不能降至正常,临床医师易误认为肝炎病情加重或反复,强调加强营养,长期卧床休息,结果使脂肪肝进一步加重。为提高对肝炎合并脂肪肝的认识,我们利用B型超声图象对411例各型肝炎进行检测,发现肝炎并发脂肪肝并非罕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病毒性肝炎常可累及胆囊.为了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时胆囊的改变,特对1984年住院的56位 AVH 患者的胆囊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AVH 患者56例(根据1983年11月第二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题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诊断)。既往无腹水、胆囊或胰腺疾病史.男46例,女10例,其中 HBsAg阳性31例.方法:1.在患者住院初期均用 B 超,于空腹时取仰卧或左侧卧位作纵向、横向和肋下扫查.其中一部分胆囊有改变者于肝功改善后予以复查.2.胆囊声象图形有改变者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和胆囊造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