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地高辛配基标记的HBV DNA及HDVc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了一例胆管细胞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HBV DNA和HDV RNA。在癌巢及癌旁肝组织中均检出HBV DNA及HDV RNA阳性细胞,以核型为主。癌巢中阳性细胞数及阳性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经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及DNase I,RNase A处理试验,证实阳性信号为HBV DNA或HDV RNA产生。进一步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出了HDV RNA,确证了HDV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流式细胞光度术研究大鼠肝癌及癌前病变DNA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探讨大鼠肝癌和癌前病变DNA变化的意义.方法取正常大鼠、肝硬变、非典型增生和肝癌大鼠肝脏组织块,制成单细胞悬液,做FCM分析.结果从正常肝组织到肝脏的各级病变,二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逐渐增加(710±22,750±28,760±44,800±39,P<005),四倍体细胞百分比则下降(150±14,140±10,120±24,99±17,P<005),S期比率(%)升高(84±14,100±10,108±25,113±18,P<005).在肝癌大鼠中50%为异倍体.结论FCM分析对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周汉高顾公望Subjectheadingsliverneoplasms/pathology;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analysis;genes,p53;genes,ras主题词肝肿瘤/...  相似文献   

4.
胃癌细胞DNA含量肿瘤相关抗原及其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异质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抗SSEA1,抗胃癌单抗MG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5例胃癌和1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DNA含量和SSEA1,MG7抗原表达的研究.结果正常胃粘膜细胞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的DNA相对含量分别为1160±0207,2176±0703,2214±0663,2206±0602,1196±0279和1665±0491,其中正常胃粘膜958%细胞为2C细胞,而胃癌常见>8C,>12C细胞,在直方图上分布弥散;同一类型的不同病例间,同一病例切片的不同部位呈明显的异质性,但印戒细胞癌的DNA含量接近正常.大部分胃癌标本中可检出SSEA1和MG7Ag,但分布及染色程度呈明显的不均质性.SSEA1,MG7Ag的表达与DNA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DNA含量和SSEA1,MG7的表达是互相独立的,均与肿瘤的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HBV DNA在肝癌细胞中的整合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66例HCC标本来自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济南市千佛山医院,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标本置20℃冰冻保存,用于抽提DNA.1.2方法探针的制备按地高辛甙元标记试剂盒(BoehringerManhei...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雌激素受体表达及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内分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Lee氏荧光配体细胞化学法检测41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ER的表达.本组男38例,女3例,年龄25岁~72岁.同时检测肝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血清AFP及CEA.6例ER阳性者采用他莫昔芬治疗(每次20mg,2次/d,长期服用)并观察疗效.结果肝癌组织ER阳性20/41例,阳性率488%.ER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AFP、CEA含量及组织类型(梁状型ER阳性450%,腺样型333%,实体型714%,硬化型667%,透明细胞型250%;P>005)无明显关系,与肿瘤体积(≥10cm,ER阳性率750%;<10cm,ER阳性238%;P<001)和分化程度(分化好26例,ER阳性346%;分化差15例,ER阳性733%;P<005)有显著关系.本组ER阳性病例中6例经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有效5/6(833%),其中4例AFP下降.结论ER阳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小肝癌DNA含量与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定点PCR技术,研究HBV的S和C基因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存在状态,探讨癌旁HBsAg表达与S基因的关系。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及癌旁组织28例,HBsAg免疫组化后的切片分别切割癌组织、癌旁HBsAg强阳性区(P2)及癌旁HBsAg阴性区(P1)各1个低倍视野,作S及C基因PCR。结果癌组织S基因较C基因检出率高(18/28vs10/28,P<0.05),癌旁二者无差异;癌旁中P1与P2的S及C基因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高分化肝癌S和/或C基因检出率较中分化者低(2/5vs20/28,P<0.05)。结论癌组织中整合的HBVDNA为残缺不全的,HBsAg强阳性与阴性区的S基因检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肠道脱落细胞DNA含量图象分析诊断大肠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脱落细胞DNA含量图象分析诊断大肠癌的意义吴显文1李世荣2田玉旺3王志红2邢惠清3Subjectheadingscolonicneoplasms/diagnosis;rectalneoplasms/diagnosis;DNA,neoplasm...  相似文献   

10.
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其与DC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检测临床确诊中晚期肝癌(HCC)患者(n=10)外周血DC表面免疫分子HLADR及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HCC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VOF)为67±16及6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4及96±12,P<005).其DC体外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min-1)为3100±120,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200±90,P<001).结论.HCC患者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下降,并与DC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原发性肝癌29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3岁~80岁,平均56岁.GdDTPA增强扫描10例共11个肿块.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SE)、FLASH,扫描层厚8mm~10mm.结果肿瘤不规则692%(36/52),边缘模糊385%(20/52),长TE肿瘤的信号强度增高不明显.假包膜征19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单环,T2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单环,典型表现为外高内低双环.15例镶嵌征T1WI和T2WI表现为肿瘤内线样或不规则低信号区.13例斑征T2WI表现为肿瘤内高信号斑块.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中心不规则强化364%,肿瘤边缘结节样强化455%.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是原发性肝癌的辅助征象.结论原发性肝癌MRI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IL2R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ELISA法动态检测113例乙型肝炎及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水平,另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以q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POMS200版).结果各型乙型肝炎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其顺序依次为:HCC>CSH>CH(II)>LC>CH(II)>AH>CH(I)>NC.HCC组sIL2R均值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且与CH(I),CH(I),A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及<005);CH(II)组显著高于CH(I)组(P<001).HBeAg阳性组及HBVDNA阳性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sIL2R是监测乙型肝炎病情、HBV复制及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雄、雌激素受体的变化.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吸附法检测21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同时测量7例男性肝硬变患者肝组织中的AR和ER.结果癌组织中AR阳性率(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13%)(P<001)及硬变肝组织(P<005)中的AR阳性率(286%),而ER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R表达的增加与肝细胞的癌变有关,部分HCC具有雄激素依赖性,为HCC可能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AFP阳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甲胎球蛋白阳性+肝实质占位病变=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方法本院1989年~1994年1033例AFP阳性,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肝占位病变组73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303例.AFP的阳性标准>31μg/L.结果肝占位病变组、AFP>200μg/L者620例,>31μg/L但<200μg/L者11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188例AFP>200μg/L,115例AFP>31μg/L但<200μg/L.AFP>200μg/L伴肝SOL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981%,其它恶性肿瘤占08%.AFP<200μg/L伴肝SOL者,HCC符合率占591%,肝良性占位占345%,按诊断标准(AFP>20μg/L),有1/3肝良性占位病变被误诊为HCC.结论对AFP升高的患者应针对病情全面、综合分析.当肝SOL存在时,用AFP>200μg/L作为诊断HCC的标准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否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方法结直肠粘膜活检组织123例,其中结直肠癌35例,乳头状腺瘤17例,炎性息肉11例,结肠炎30例,以及正常结肠粘膜30例,用对各型HPV高度保守的通用引物和16、18型特异性引物作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DNA.结果HPVDNA总检出率146%,正常粘膜,结肠炎和炎性息肉组为33%(2/71),乳头状腺瘤为176%(3/17),结直肠腺癌为371%(13/35).在正常粘膜,结肠炎和炎性息肉组未发现16、18型HPVDNA,在乳头状腺瘤组有3例为18型HPVDNA阳性,结直肠腺癌组13例HPV阳性病例中有3例为16型,9例为18型感染;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HPVDNA检出率依次增高.HPV在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感染率依次为286%,14%,26%.结论结肠癌的发生与HPV16、18型有关,腺癌以18型感染为主.HPVDNA检出率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依次增高.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或多因素显著性检验及Wilcoxoncox回归检验,对156例治疗性切除人肝细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学(包括性别、瘤数、瘤大小、肝包膜浸润及门静脉累及等)分析.结果肝细胞癌156例中,首发癌73例,复发癌83例,术后复发率532%,其中亚临床可再切除复发肝癌65例,再切除率为783%(65/83).全组病例1、2、3、4、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684%,573%,467%,315%和286%.肝癌术后复发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主要是:男性,多个,瘤体大(直径>5cm),包膜浸润和门静脉累及等,术后复发率高,无瘤活存时间短(P<005).结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多个(>2个),体积大(直径>5cm),包膜癌浸润和肝门血管癌栓形成等.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单中心性,肝右前叶为术后复发多发肝段.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70例临床随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总结老年人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 70例肝癌患者分手术组、介入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分15、47及8例。确诊肝癌对甲脂蛋白(AFP)〈25μg/L者占57.1%,有肝炎病毒感染证据者占90.0%,肿瘤病灶〈5cm者40例。结果 手术组1、2、5年生存率为75.1%、48.4%及26.1%;介入组为70.8%、48.0%及3.2%;保守组1年生存率为8.1%。治疗组1年、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