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高阶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高阶像差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而波前引导手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本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高阶像差增加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及高阶像差的波前引导矫正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吴鹏  崔巍 《临床眼科杂志》2012,20(3):278-280
随着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高阶像差也逐渐成为视觉质量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可矫正术前的高阶像差和控制术中增加的高阶像差,进而提高视觉质量。本文就波前像差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准分子角膜磨削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切削治疗术后屈光回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用以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最优个性化角膜屈光矫正程序(OptimizedRefractiveKeratectomyORK)治疗各种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oKeratectomy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过矫、欠矫或回退的疗效。方法运用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ORK程序及小光斑高速飞点激光扫描系统对38例(57只眼)多种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欠矫、过矫等患者行再次激光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及屈光状态。结果38例57眼手术顺利,全部术眼术后裸眼视力≥0.6,即57眼(100%);≥1.049眼(85.96%);57眼屈光度均少于±1.0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ORK)程序矫治RK、PRK、LASIK术后的屈光回退安全有效,但需深入研究和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波前像差引导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是一种新型角膜屈光手术,已成为激光屈光手术一种新的选择。许多研究证明波前像差引导的角膜屈光手术能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我院对不适宜行LASIK的近视眼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是指融合波前技术,检测、分析并引导矫正包括高阶像差在内的屈光不正,改善视网膜成像,增加视网膜处理图像对比度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它能弥补传统屈光手术增加高阶像差的缺陷,是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制约因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是指融合波前技术,检测、分析并引导矫正包括高阶像差在内的屈光不正,改善视网膜成像,增加视网膜处理图像对比度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它能弥补传统屈光手术增加高阶像差的缺陷,是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环节。本就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制约因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波前像差及其应用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炜  徐渊  惠延年 《眼科研究》2004,22(3):325-328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通过测量人眼的波前像差,运用测量结果引导激光手术的一种个体化切削。随着这一手术的开展,波前像差成为屈光手术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介绍波前像差的基础理论以及3种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外向型Shack—Hartmann波前检测、视网膜成像型Tscherning波前检测以及入射型空间解像屈光测量(Scheiner法)。  相似文献   

8.
侯杰  王雁 《国际眼科纵览》2009,33(4):240-24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部分患者产生了眩光、光晕等一系列的光学并发症,引起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研究证实与手术引起高阶像差的增加密不可分.了解手术源性高阶像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设计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提高波前像差引导手术的准确性.本文就LASIK手术中角膜瓣制作、激光切削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研究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球镜-6.00D以下,柱镜0.00~2.00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Q调整组32例64眼行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照组32例64眼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中的慧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增加值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残余屈光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调整组高阶像差的增加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Q调整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可以减少术后角膜波面像差的增加,尤其是减少球差增加,明显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前瞻性研究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球镜-6.00D以下,柱镜0.00~2.00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Q调整组32例64眼行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照组32例64眼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中的慧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增加值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残余屈光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调整组高阶像差的增加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Q调整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可以减少术后角膜波面像差的增加,尤其是减少球差增加,明显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标准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10/2009-05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共60例12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波前组,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30例60眼;标准组,接受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30例60眼。所有患者于术前与术后6mo行波前像差(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AMOCo.,USA)检查,观察两组术前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并发症,矫正视力≥1.0。波前组和标准组高阶像差均呈增加趋势,以彗差和球差增加为主。波前组HOAROM,Z7,Z8,Z12分别显著增加了73.2%,64.1%,128.9%和139.5%(P<0.05),标准组HOAROM,Z7,Z8,Z12分别显著增加了98.3%,149.1%,193.2%和107.8%(P<0.05)。波前组在总高阶像差(HOAROM)、30°三叶草(Z6)、垂直彗差(Z7)和水平彗差(Z8)高阶像差的改变显著优于标准组(P<0.05)。结论:术后6mo的随访结果表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可更好的控制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屈光手术方式治疗屈光不正前后的高阶像差的改变。方法近视患者777例(1554眼),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三组,各206、950、39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别给予不同的屈光手术治疗。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1136眼,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术(TOGCA)404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WAGCA)14眼。采用iTrace全功能视觉分析仪测量手术前后角膜及晶状体的高阶像差。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视眼患者术前角膜与晶状体各像差互为补偿。角膜高阶像差:术前不同屈光度组间角膜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加随着屈光矫正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增加最大的是球差,TOGCA患者术后球差增加较小。晶状体高阶像差:术前高度近视组较低、中度近视组有更多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手术前后晶状体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和晶状体高阶像差互为补偿,人眼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影响较小。屈光手术导致人眼高阶像差的增加,而个体化切削术能减少高阶像差的产生,提高屈光手术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手术的发展,如何提高手术后的视觉质量,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角膜非球面性是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准分子屈光手术医师关注的焦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手术后角膜非球面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术前的长椭圆形(prolate)演变为术后的扁椭圆形(oblate);非球面改变的直接结果是使角膜的负球差和高阶像差增加。高阶像差的增加导致手术后的对比敏感度较手术前降低,进而影响视觉质量。本文就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其相关与不相关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周跃华 《眼科》2011,20(5):297-300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状况,实施角膜表层切削还是LASIK术的依据以及如何解决两者间的矛盾,LASIK术中不同的角膜瓣制作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讨论了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Q值调整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波前像差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熊露  谭少健  宋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10-1112
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体化切削是目前临床角膜屈光手术的热点.其优点已得到广泛认同和证实,但作为新技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就波前像差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of keratomileusis,LASIK)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术与常规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比较,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性更好.眼表泪膜、瞳孔大小和调节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影响着像差测量的准确性.制作角膜瓣的过程、激光切削的深度及直径、术后角膜伤口的愈合反应(基质重塑和上皮增生)及生物力学变化均带来新的像差.准分子激光仪眼球跟踪和虹膜识别技术也是影响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术疗效的因素.虽然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获得零像差和超级视力仍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但它能降低部分高阶像差,提高视觉对比敏感度,至少对部分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7.
于靖  陈辉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547-550
偏中心切削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波前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进行矫正,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眼科临床经过20余年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与之相关的技术不断改进:波阵面像差、角膜地形图、Q值调整的准分子个体化切削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降低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对比敏感度;而飞秒激光制瓣、虹膜识别技术可为个体化切削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波前优化技术是消除手术诱导球差改良消融模式;表面切削技术的进步可提高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和远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optimized refractive kratectomy-customized ablation manager,简称ORK-Cam),使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的视觉效果上迈进了一步.现将我中心47例患者使用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LASIK)和常规的LASIK对低中度近视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比研究,选取6mo内连续的低中度近视患者32例58眼实施常规LASIK(A组,其中低度近视24眼,中度近视34眼),34例52眼实施角膜波前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B组,其中低度近视23眼,中度近视29眼)。所有手术均使用德国Schwind公司Esiris第九代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Carriazo Pendular钟摆式角膜板层刀,使用4.2.0版本的Optikon keratron Scout2000角膜地形图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6mm瞳孔直径时角膜高阶像差检查。结果:两组病例角膜球差和均方根均高于术前。A组低度近视术后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236μm、彗差0.146μm、球差0.139μm和三叶差0.054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367μm、球差0.284μm、彗差0.177μm和三叶差0.021μm。B组低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球差0.127μm、均方根0.088μm、三叶差0.051μm、和彗差0.042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175μm、球差0.162μm、彗差0.027μm和三叶差0.024μm;两组病例术后3mo裸眼视力非常接近.同样条件下低中度近视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切削的深度较常规LASIK深。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低中度近视LASIK较常规LASIK角膜高阶像差影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