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高阶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高阶像差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而波前引导手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本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高阶像差增加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及高阶像差的波前引导矫正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深入开展,尤其是LASIK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接受。但是在改善视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夜间眩光,夜间视力和对比敏感度下降等问题。随着波前像差的引入,将波前像差仪与准分子激光连接,先用波前像差仪测量眼的相差(近视、远视、散光、球面像差、不规则散光等),  相似文献   

3.
角膜瓣的种类对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仁远  戴锦晖 《眼科》2005,14(Z1):43-46
角膜瓣的制作是影响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疗效较关键的一步,角膜瓣包括基质瓣和上皮瓣,普通基质瓣术后视力恢复快,但存在瓣厚薄不匀、厚度预测性差、制瓣后可诱导像差增大.飞秒激光基质瓣厚薄均匀,对像差影响小,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普通基质瓣,但设备昂贵,制瓣时间长.乙醇浸泡制作的上皮瓣操作安全,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普通基质瓣LASIK术,微型角膜刀法的上皮瓣无乙醇对角膜上皮的毒副作用,较乙醇浸泡法LASEK术刺激症状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轻.角膜基质瓣的蒂位于上方时,术后角膜知觉下降较蒂位于鼻侧时明显且恢复慢,干眼症状更重.在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视觉质量方面,制作上皮瓣优于基质瓣,上皮瓣存在的刺激症状较明显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是进一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optimized refractive kratectomy-customized ablation manager,简称ORK-Cam),使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的视觉效果上迈进了一步.现将我中心47例患者使用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短期高眼压是否对患者的波前像差产生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眼压患者16例(31眼),男11例(21眼),女5例(10眼),年龄18 ~39岁,其中LASIK患者21眼、SBK患者2眼、WG-SBK患者8眼.使用VISX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Canon公司的TX-F非接触式眼压计分别检测患者高眼压状态下及随后的正常眼压条件下的波前像差、眼压.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前、后两次波前像差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31眼高眼压患者中30眼被纳入研究,眼压升高幅度为4.2~14.7 mmHg(1kPa =7.5 mmHg).统计结果显示:高眼压与正常眼压条件下,患者的残余散光分别为(-0.347±0.197)D、(- 0.354±0.200)D;散光轴分别为(89±52).、(78±52).;视模糊效果分别为(0.73±0.30)D、(0.67±0.20) D;总像差分别为(1.10±0.53) μm、(0.99±0.36) μm;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52±0.22) μm、(0.50±0.22)μm;彗差分别为(0.27±0.19) μm、(0.28 ±0.21) μm;球差分别为(0.26 ±0.18) μm、(0.24±0.15) μm;三叶草像差分别为(0.17±0.13) μm、(0.17 ±0.14) μm;高阶像差百分比分别为(54.4±21.2)%、(55.3±19.2)%;术后高眼压与正常眼压条件下各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短期小幅度眼压波动未见对屈光手术患者术后的波前像差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侯杰  王雁 《国际眼科纵览》2009,33(4):240-24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部分患者产生了眩光、光晕等一系列的光学并发症,引起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研究证实与手术引起高阶像差的增加密不可分.了解手术源性高阶像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设计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提高波前像差引导手术的准确性.本文就LASIK手术中角膜瓣制作、激光切削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49例(94眼)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值,分析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结果(1)近视术前角膜非球面性Q值为-0.32±0.11,角膜球差为(0.51±0.19)μm,呈正态分布。(2)屈光手术后角膜球差值增加4.37倍(P〈0.01),球差改变与等效球镜改变(r=0.520,P〈0.01)和Q值改变相关(r=0.792,P〈0.01)。(3)角膜非球面性由prolate(Q〈0)变为oblate(Q〉0)(P〈0.01),其变化和等效球镜改变相关(r=0.578,P〈0.01)。(4)术后LASEK组Q值,角膜球差及其变化值均小于LASIK组(P〈0.01)。结论激光本身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和伤口愈合导致角膜形态变化,从而改变角膜的非球面性,引起术后角膜像差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角膜瓣上使用不同光区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视力变化及像差差异,研究对一些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而角膜已不足够厚的病例,进行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方法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病例48例(84只眼),因残余角膜薄而不能在角膜基质床行增强治疗,将84只眼分5组,在角膜瓣上分别使用4.5 mm、5.0 mm、5.5 mm、6.0 mm、6.5 mm的光区进行激光切削,对各组术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力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像差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光区组术后短期内(1个月以内)裸眼视力均可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但4.5 mm、5.0 mm5、.5 mm的光区组术后3个月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回退,而6.0 mm6、.5 mm光区组视力稳定;术后6个月各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大,而5.5 mm以下组像差增加又明显高于6.0 mm以上组(P〈0.05)。结论在角膜瓣上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而角膜薄的问题,但其应用也有一定范围,在角膜瓣上进行切削最好使用6.0mm以上光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屈光再回退及高阶像差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屈光手术方式治疗屈光不正前后的高阶像差的改变。方法近视患者777例(1554眼),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三组,各206、950、39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别给予不同的屈光手术治疗。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1136眼,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术(TOGCA)404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WAGCA)14眼。采用iTrace全功能视觉分析仪测量手术前后角膜及晶状体的高阶像差。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视眼患者术前角膜与晶状体各像差互为补偿。角膜高阶像差:术前不同屈光度组间角膜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加随着屈光矫正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增加最大的是球差,TOGCA患者术后球差增加较小。晶状体高阶像差:术前高度近视组较低、中度近视组有更多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手术前后晶状体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和晶状体高阶像差互为补偿,人眼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影响较小。屈光手术导致人眼高阶像差的增加,而个体化切削术能减少高阶像差的产生,提高屈光手术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波前像差技术与屈光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人眼球的像差像差 (aberration)存在所有光学系统 ,人眼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光学系统 ,它同样存在像差。像差分色差 (chromaticaberration)和单色差 (monochro maticaberration) ,后者又分为球差、慧差、斜向散光 (像散 )、像的场曲和畸变 ,人眼成像的最大缺陷是球差和色差〔1〕。用光线的巨阵轨迹形成波前 ,并和理想的球面波相比较 ,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的偏差 ,这种偏差称为波前像差 (wavefrontaberration) 〔2〕。通过检测人眼的波前像差可以详细分析人眼光学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三种手术方式术后人眼角膜高阶像差(包括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方根)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82 例164 眼,其中行飞秒激光制瓣(FSLASIK)手术者31 例62 眼,B 组行SBK 者31 例62 眼,C 组行LASEK 者20 例40 眼,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15d;1,3mo 彗差(C7,C8)、球差(C12)及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术后各时段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角膜像差: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角膜像差均有显著影响,三组患者角膜彗差(C7,C8)、角膜球差(C12)、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均于术后1d 开始显著增加(P<0. 05)。术后3mo,患者的C7,C8,C12 和RMSh 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但FS-LASIK 组患者增幅比其它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SBK 和LASEK 相比,飞秒做瓣LASIK 在术后早期拥有较好的裸眼视力,且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近视LASIK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视LASIK手术患者75例145只眼,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总体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3~7阶像差均方根值(RMS3-RMS7)、球差、慧差、三叶草像差等数值,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引起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改变的因素.结果 术前角膜高阶像差与年龄无相关关系;术后各观察值的大小主要受术前相应各数值的大小、预矫屈光度数、切削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术前值越大、预矫屈光度越大以及切削区越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值越大;术后Q值、RMSh以及球差的增加量主要受预矫屈光度数和切削区大小的影响;慧差以及三叶草像差的增加与切削区大小无关.使用较小切削区(5.25mm)时的单位屈光度矫正引起的高阶像差增加值以及角膜前表而非球面系数改变值高于使用较大切削区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大,预矫屈光度数高和切削区小是引起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式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珍  魏锐利  蔡季平  朱煌  马晓晔 《眼科》2006,15(3):191-194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LASIK、LASEK)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行LASIK及LASEK患者各22例(各43眼)。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波前像差检查。主要指标视力、屈光、波前像差的变化。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与等效球镜度相近。6mm瞳孔直径下,术后1个月时,总波前像差的RMS值比术前减少61%,高阶像差增加110%。术后高阶像差的主要成分大部分增加;其中,球差增加最大,1个月时比术前增加285%。术后1、3个月,LASIK术式组高阶像差RMS值稍低于LASEK术式组;术后6个月,LASIK术式组高阶像差RMS值稍高于LASEK术式组(P>0.05)。其中,两组的三阶彗差、三叶草、球差RMS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与LASEK患者术后视力与屈光结果相近。术后总波前像差和低阶像差降低,高阶像差增加。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高阶像差无显著性影响。(眼科,2006,15:191-194)  相似文献   

14.
波阵面像差技术在屈光手术中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波阵面像差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发展迅速 ,已成为评价屈光性手术前后眼屈光状态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用以指导个体化切削手术 ,提高术后眼视觉质量 ,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波阵面像差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中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飞秒激光定制薄角膜瓣技术、改良表层切削技术、波阵面像差与角膜地形图引导技术、眼球定位及联机跟踪技术,以及老视补偿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未来5~10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仍将是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前筛选出亚临床圆锥角膜,是预防屈光手术后角膜扩张及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关键.为保持角膜生物力学的完整性和更好的视觉质量,可选择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个体化切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随着激光设备的改进及控制系统的逐步完善,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个体化切削,是根据个体的特性及需要去建立,适应或改变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方式的一仪系列方法,许多新的和发展的技术,通过增加视网膜成像的对比度,达到更高的清晰度,以克服以往手术的某些弊端,更大程度地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屈光手术的未来十年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莹 《眼科》2011,20(3):148-150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明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使屈光不正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活质量,整体满意度达95%以上。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难治性干眼、暗视力差、虚影等不适,且手术后角膜变薄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要理性看待、慎重实施、个性化设计,客观地认识其利与弊。目前主要关注的焦点包括:(1)个性化设计与适宜人群选择对视觉质量的影响;(2)并发症的控制与严重并发症的管理;(3)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术后远期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变化值。方法: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眼患者100例200眼,其中接受LASIK手术50例100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50例100眼。LASIK手术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25~-9.25(平均-5.75±1.74)D,ASA手术组术前SE为-2~-9.25(平均-5.42±1.81)D。术前及术后1,3,6mo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等。结果:C7,C12,RMS3,RMS4,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和球镜度变化值、SE变化值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术后1mo,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和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C7和C14显著小于LASIK组,LASIK组C12显著小于ASA组;术后6mo时,ASA组仅C14显著优于LASIK组。术后1mo时,ASA组RMS3,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RMS6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ASA组RMS3,RMS6和RMSh的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结论:高阶像差增大程度与球镜度及SE的变化程度正相关。ASA组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增大程度均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两组差异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眼科临床经过20余年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与之相关的技术不断改进:波阵面像差、角膜地形图、Q值调整的准分子个体化切削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降低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对比敏感度;而飞秒激光制瓣、虹膜识别技术可为个体化切削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波前优化技术是消除手术诱导球差改良消融模式;表面切削技术的进步可提高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和远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一个合适的、成功的角膜瓣是保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功的基础.角膜瓣制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去上皮瓣、基质瓣和上皮瓣三个阶段,而制瓣方法也经历了由化学法到机械法和飞秒激光法的转变.制瓣方法的不同使得角膜瓣的特点也各异,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更是不同.随着对角膜瓣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对角膜瓣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角膜瓣的种类、制瓣方法和其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