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儿不同C反应蛋白(CRP)水平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住院患儿,每月随机抽取50例,合计600例,记录下患儿的年龄、发病季节、入院时诊断,并在入院时检测患儿CRP与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水平,分析比较不同CRP水平下不同呼吸道疾病组、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MP-IgM阳性率)情况.结果 CRP正常组MP-IgM阳性率显著高于CRP异常组(P<0.05).CRP正常水平时MP-IgM阳性率:婴幼儿组较年长儿组高,秋季组与冬季组较春季组高,支气管肺炎组(肺炎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毛支组)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上感组)高,毛支组较急性支气管炎组(支炎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异常水平时MP-IgM阳性率:婴幼儿组与年长儿组及不同季节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较上感组与支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正常水平下,婴幼儿、秋冬季、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CRP异常水平下,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临床上均要加强检测,及早诊断与治疗,以减少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薛东生 《临床医学》2012,32(8):77-78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感染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297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同时检测患儿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肠道病毒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Ig-E水平.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支原体感染呈逐年升高趋势,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Ig-E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建议常规检测肺炎支原体,以便有效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复发和继发支气管哮喘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芳菲  王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059-206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MP)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17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DNA。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62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PCR阳性51例,阳性率为29.3%,对照组阳性17例,阳性率为1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呼吸道感染,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做MP-PCR检测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婴幼儿肺炎感染类型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140例婴幼儿肺炎患者,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5例)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组(95例),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取其外周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应用镜检法检测外周血200个白细胞进行分类,计算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各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其他病原体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菌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鉴定诊断婴幼儿肺炎患者的感染类型有一定意义。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非细菌病原体感染时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其与喘息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0月12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喘息组53例和无喘息组70例,喘息组根据临床病情分为急性期喘息组23例和缓解期喘息组30例,同时收集同期50例无喘息健康儿童血清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水平高于无喘息组患儿,血清IL-4、IL-5、IL-13在急性期喘息组、缓解期喘息组中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清中IL-4、IL-5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5),其余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4、IL-5、IL-13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中水平升高,且伴随着喘息症状的加重水平上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传奇 《临床医学》2008,28(3):36-37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加孟鲁司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痊愈后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继续吸入布地奈德加孟鲁司特,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统计两组日后出现喘息性征象和发生喘息性疾病的病例数.结果 治疗组出现喘息性征象和发生喘息性疾病的病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加孟鲁司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反复喘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黄柳一  岳智慧  王青梅  孙良忠 《新医学》2012,43(11):805-807
目的:探讨血5-脂氧酶(5-LO)及5-脂氧酶激活蛋白(FLAP)mRNA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喘息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20例毛细支气管炎及无喘息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儿鼻咽分泌物并检测RSV。RSV阳性者为病例组,其中毛细支气管炎伴喘息17例为A组,无喘息LRTI8例为B组;同期入院非感染性外科疾病术前患儿10例为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5-LO及FLAP mRN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5-LO及FLAPmRNA水平均高于B组及C组(P〈0.05或0.01)。结论:RSV感染患儿伴喘息者5-LO及FIAPmRNA水平明显高于无喘息者,提示白三烯可能参与RSV感染患儿喘息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07-01-2008-01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的起病<7 d,B组起病≥7 d,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P<0.05;B组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用于早期诊断支小儿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要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108例,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7 d、14 d、21 d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或鼻咽拭子)两份,一份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咽试子标本中MP DNA水平,另一份用特异性的MP快速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MP培养与MP-DNA阳性率分别为86.11%和8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 的符合率为95.4%.用药后,MP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 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肺炎支原体病原体含量,可作为MP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作为治愈停药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喘息性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组疾病 ,对儿童健康危害甚大。我院于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以强力宁与小剂量硫酸镁合用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 42例 ,临床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者 8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42例 ,男 2 4例 ,女 18例 ;最小 5 2天 ,最大 3岁。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 2 7例 ,毛细支气管炎 9例 ,支气管哮喘 6例 ;对照组 42例 ,男 2 2例 ,女 2 0例 ;最小 45天 ,最大 3岁。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 2 8例 ,毛细支气管炎 9例 ,支气管哮喘 5例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与体征基本一致 ,均具有鼻翼扇动、喘…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89-1090
选取我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婴幼儿为观察组,同一时期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CMV-Ig M的阳性率,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中不同年龄段CMV-Ig M的阳性率。观察组患儿CMV-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CMV-Ig 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对于高发人群应及早做好预防及干预工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刘京涛 《临床医学》2012,32(9):88-8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13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患儿常规给予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喘息、咳嗽、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RST)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MRD)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中心接收的1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标本,随机分为RST组和MRD组各62例。RST组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MRD组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比较两组标本检验阳性率及不同病程诊断结果。结果:MRD组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RST组(P<0.05);RST组7 d以上病程检出阳性率高于MRD组(P<0.05),MRD组7 d以内病程检出阳性率高于RST组(P<0.05)。结论 :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MRD适用于病程在7 d以内的患儿,RST适用于病程7 d以上的患儿,临床中可将二者联合进行检测,以有效提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对320例临床拟诊为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及340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痰及咽拭子进行培养,并对3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血清冷凝集试验及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检测。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患儿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阳性157例,阳性率49.1%;成人呼吸道感染咽拭子阳性112例,阳性率为32.9%,痰阳性28例,阳性率为8.2%;血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阳性率为62.8%(201/320),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35.6%(114/320)。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快速、简便、敏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适合基层实验室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5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血清RSV-IgM、ADV-IgM、MP-IgM定性检测.结果 被检测的25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81例(31.64%),喘息组与无喘息组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8%(60/117)与15.11%(21/139),χ~2=38.43,P<0.01];MP-IgM阳性42例(16.41%),喘息组与无喘息组患儿MP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3%(28/117)与10.07%(14/139),χ~2=8.90,P<0.01];2组腺病毒感染率[4.27%(5/117),2.88%(4/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MP,腺病毒感染率较低,常规进行以上病原体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过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许昌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儿,其中36例喘息性肺炎发作者纳入对照组,34例无喘息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纳入观察组。采集所有患儿血液分析MP抗体(MP-Ig M)阳性率和过敏情况,收集患儿有无过敏史,比较两组患儿MP-Ig M阳性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过敏性病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分析MP-Ig M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食物性过敏源远高于吸入性过敏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阶段支原体MP-Ig M阳性于1~3岁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肺炎的重要因素是有家族过敏史、食物过敏史、患儿年龄及特应性体征,应尽早治疗,预防小儿哮喘。  相似文献   

17.
林露  张章  廖燕薇 《现代护理》2007,13(14):1332-1332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应用Vmax26型婴幼儿肺功能仪对6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并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组及正常婴幼儿肺功能进行对比。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肺功能对比无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对比,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有显著改变。结论以每公斤体重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阻力,每公斤体重功能残气量作为辅助判断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肺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Vmax26型婴幼儿肺功能仪对6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并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组及正常婴幼儿肺功能进行对比.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肺功能对比无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对比,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有显著改变.结论 以每公斤体重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阻力,每公斤体重功能残气量作为辅助判断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肺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肺部感染患儿分成3组,每组40例,观察1组为伴喘息的MPP患儿,观察2组为不伴有喘息的MPP患儿,对照组为临床排除MPP的不伴有喘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测定三组患儿血清中IL-5和VEFG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高于观察2组(t=35.46、61.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0.7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疾病,细胞因子IL-5和VEG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吸痰装置对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77例和开放式吸痰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 d的白细胞计数,ICU期间痰培养阳性率及带管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在术后当天和第1 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术后第2,3 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带管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开放式吸痰装置发生感染率较低,更适合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