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调查2000年1月-2004年12月,某院4 564例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菌株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监测采用KB法。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1%,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为主,占71.1%;G-杆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17.2%)、铜绿假单胞菌(16.7%)、肺炎克雷伯菌(12.7%),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调查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现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953例腹部手术患者病历进行调查,包括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患者体征和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共发生术后切口感染87例,总发生率9.1%,不同年份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的是急性阑尾穿孔、结肠破裂穿孔修补术、结肠癌切除术,分别为20.5%、16.1%、12.5%;共检出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2.5%,革兰阳性球菌占14.0%,真菌占3.5%。结论规范各项手术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中注意对切除病灶的保护,防止肠道内容物外泄;对已穿孔导致腹膜炎的手术,必须彻底清洗腹腔,恢复术野无菌化,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总结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5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7.2%,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7.4%、12.5%;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执行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725例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提出降低切口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725例腹部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共109例.感染率为15.03%,其中Ⅰ类切口为3.84%.Ⅱ类切口为9.09%.Ⅲ类切口为25.00%、切口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结论 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与手术类型、手术方法、住院时间、年龄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6.9%;其中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24.9%)、铜绿假单胞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5.2%;以上病原菌均检测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必须采取切实的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切口感染危害性大,具有多药耐药性,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也给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正确处理伤口,采取相应对策,预防MRSA的传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对于经济还处于落后状态的山区基层医院.通过对我院2001~2003年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并积极从护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 878例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为总结影响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控制手术切口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我院外科近8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1 878例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101例,感染率5.4%;其中:切口部位感染率以肠道手术最高(21.2%);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类切口最高(9.0%);恶性肿瘤手术感染率(16.9%)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手术;男性感染率(6.4%)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感染率(10.4%)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感染率(8.3%)高于其他季节;90%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手术切口部位、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分类、年龄、性别、季节、病原菌耐药性等关系密切;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部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7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720例手术患者有21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92%;经对比发现,自身因素中性别、年龄、体质数、术前有无并发症、术前有无放疗、化疗、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相关;手术因素中是否接台手术、手术持续时间、缝合人员与切口感染相关;用药因素中围手术期未用药或未严格用药与切口感染相关.结论 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外科1258例腹部手术患者中的35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8%,它的发生与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基础疾病、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外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11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防范和减少外源性手术切口感染有效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1日-2006年5月31日,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发生的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4 2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11例,感染率0.21%,占所有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病例的33.44%.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是医院缩短外科患者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减少住院费用的瓶颈,同时也是医院内及医院之间医疗技术质量和管理质量比较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缓解患者住院难、治疗费用昂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两种手术室空气质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室进行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研究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普通手术室(A组)与层流手术室(B组)施行的腹部于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2%和0.73%,A组中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A、B组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83%和0.76%,A组高于B组;2~4、>4 h手术切口感染率两组比较A组高于B组.结论 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可以降低急诊手术及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腹腔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各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病程长的45例患者病程分为初、中、后期,回顾性地分析各期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10株(58.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59株(3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20株(10.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初期病原菌以G^-菌为主,中期G^+球菌明显增多,中、后期检出真菌,混合感染率高(64.4%),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G^+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的各期病原菌分布不同,感染菌株呈多药耐药,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针对上述特点,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降低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04年10月-2005年10月402例腹部大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33例肺部感染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其他369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手术麻醉的方式、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是术后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做好术前指导,有计划地进行呼吸训练,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减轻切口疼痛及控制感染,防止环境和空气的污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较好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感染情况,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1 208例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全面阅读病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1月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结果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实行手术患者共计11 208例次,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75例次,感染率2.45%;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为G-杆菌72株(78.26%),G 球菌20株(21.74%)。结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除了认真作术前准备和皮肤消毒,还须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正确进行切口及切开空腔时术野保护等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现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找到妇产科腹部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妇产科腹部手术的切口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其住院的时间和经济负担,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结论全面的理清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腹腔术后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9月干疗外科收治的470例老年腹腔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结果在470例老年腹腔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9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62例,感染率13.19%,占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的52.10%。结论侵入性操作(插胃管、留置管道、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卧床、呕吐、使用质子本泵抑制剂、基础疾病是引起老年患者腹腔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腹腔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腹腔术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特点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0月,452例糖尿病患者中43例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医院感染率为9.5%,43例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4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革兰阳性菌15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合并多系统器官、多重细菌感染者治愈时间延长. 结论糖尿病患者手术时腹部切口应予以保护,术毕对切口加强冲洗及消毒;对感染切口早期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非常重要,术后加强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急诊胸腹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为研究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和对照组(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同时分析导致急诊胸腹创伤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大、损伤后失血量多、合并低蛋白血症、未使用抗菌药物、开放性损伤以及合并糖尿病,均是急诊胸腹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大、损伤后失血量多、合并低蛋白血症、未使用抗菌药物、开放性损伤以及合并糖尿病,均是急诊胸腹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胸腔术后留置引流病原菌感染现状,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拔管前以无菌操作从负吸瓶上段引流管内抽取引流液送检,检出的病原菌用ATB细菌仪鉴定到种.结果 2006-2007年行胸腔手术并术后留置引流的患者共174例.174份引流液标本中有51份培养阳性,总阳件率29.3%;3类手术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共检出病原菌57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分别占50.9%和40.3%,真菌占8.8%;患者免疫防御屏障削弱,无菌操作不严格,皮肤消毒不严密,引流小通畅等均是导致引流液染菌的主要原因.结论 有指征地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引流全过程的护理巡视,确保引流通畅,以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预防胸腔术后引流感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