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疣状斑块型汗管角化症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疣状斑块型汗管角化症的诊治特点。方法:对10例疣状斑块型汗管角化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病的特点为:①好发于臀部等易受压及摩擦部位。②皮损呈疣状增生性丘疹或斑块。②组织病理为纵形排列的巨大角化不全柱(鸡眼样板层)或数个板层相互融合。④无遗传史,大多于青壮年发病。⑤CO2激光治疗或与维甲酸联合治疗有效。结论:本病可能为汗管角化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2.
误诊为汗管角化症的泛发性环状扁平苔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组织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粒层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3.
4.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管角化症是显性遗传的角化性皮肤病。最近我们遇到一家族4代14人罹病,报告如下。 钟某某,女,19岁,农民。于1989年7月14日就诊。患者13岁时,鼻梁上出现针头大淡褐色小疹,逐渐扩大,形成境界清楚,中央凹陷,边缘稍高起的斑块,随后颜面、四肢远端也出现同样的皮损。除日晒后偶感微痒外,无其他不适感和全身症状。 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整个颜面及四肢远端(肘、膝关节以下)的伸侧见大量散在和密集的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境界非常  相似文献   

5.
汗管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个家族中可有几代人患病,也可无家族发病史.患者多自幼开始发病,目前缺乏有效的疗法.我们根据本病的组织病理基本特点,于1995年5月用滚轴式取皮刀行皮损削除治疗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病例介绍本例男性,6岁,自幼时即见左侧腰部、臀部、下肢外侧、腘窝处米粒样大小棕色皮损,隆起于皮面,并逐渐向四周扩展融合成片,形态不规则呈带状排列.表面有少许鳞屑.毳毛消失,周边呈明显的一狭窄角化性堤状隆起.质硬.触之有棘手感,自觉无明显症状,偶尔稍痒.患儿曾经多方求医,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CO_2激光烧灼等治疗后,因疗效差或因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84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4例采用Nd-YAG激光面部脂溢性角化症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医患沟通、术后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良好的护理,84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症患者痊愈52例,占61.90%;显效20例,占23.81%;有效12例,占14.29%;无效0例,占0%。结论 Nd-YAG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症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汗管角化病的Ar+激光治疗物理学教研室卢雁王岚于新陈永朴哈尔滨第四医院海军汗管角化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遗传性很明显,常有家族史,好发于面部和四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美容,给患者精神上、心理上带来很大影响,目前在临床上无良好的治疗方法。3年来我们采用Ar...  相似文献   

8.
汗管角化病(porokeratosfs),又称米培里(Mibelli)汗孔(管)角化病或离心性角化过度病(porokeratosisexcentrica)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遗传性皮肤病。现将我们所遇二例及家系调查报告如下:例1:男性、54岁,农民。门诊号:531206。于1986年2月29日初诊。从24岁起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1岁,青海籍。因“眉间肿块四年余,近一年生长较快”入院。患者自小眉间皮肤发红,约拇指大小,表面光滑,未高出皮面,无痛。四年前无明显诱因,局部发红皮肤长出米粒大小硬结,继而表面溃烂、结痂、脱落。局部无红肿,无疼痛,未被注意,未经任何治疗。近一年来,肿块生长较快,突出皮肢,尖端无脱落。有时疼痛。检查:双眉间中央见一突出皮肤的肿块,约  相似文献   

10.
1例45岁白人妇女手部侧面一坚实有光泽的丘疹缓慢扩展至指背部数年。皮损首先出现在双手食指和拇指之间,逐渐增多,背侧的发展成为斑块,并累及手掌与手背皮肤交界处。未累及足部。患者以前曾被诊断为湿疹,外用多种药物无效。另外,患者妹妹的双手也有同样的病变。患者否认多汗、过度的阳光暴露或外伤史。斑块无自觉症状,未使用过化妆品。物理检查发现位于拇指双侧边缘掌与背部皮肤交界处和食指桡侧的小的、坚硬的皮色角化过度斑块,融合成片(图1)。足部无皮损。患者左手斑块取活检组织学检查示肢端角化性弹性组织角化症。活检示显著的真皮胶原…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为角化性鳞屑斑的线状汗孔角化症1例周淑华,聂意飞(附属医院皮肤科,256603)患者女,20岁。自幼左前臂发生逐渐扩展的线状皮损。5岁时左手掌出现2个粟粒大鸡眼样损害,逐渐向远端及近端生长。13岁时达中指末端。18岁时漫延至整个左上肢屈侧、腋窝及...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性推理是人工智能中的关键问题,在总结各种不确定性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包含度的概念,并给出了包含度的几种生成方法,指出了包含度在专家系统的检索与推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汗症由先天性汗腺过度分泌引起,发病率大约1%。临床对该病有多种治疗方法,2004-07起FD A批准肉毒毒素用于治疗该病,该药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其他类型的出汗异常,包括腋臭(汗液有恶臭)和色汗症(汗液有颜色)较罕见,而且更难治疗。这是用肉毒毒素治疗色汗症的首例报道,肉毒毒素完全控制了该例年轻女性的深色面部色汗症。色汗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临床疾病。用肉毒毒素治疗成功支持外泌汗腺是该病汗液分泌的来源,也表明肉毒毒素应成为治疗该病的备选方法。肉毒杆菌A毒素治疗面部色汗症@Matarasso S.L. @张宪旗…  相似文献   

14.
躯体性血管角化症(Fabry病)是一种先天性糖鞘脂分解代谢缺陷疾病,为X连锁隐性基因遗传未被降解的糖鞘脂进行性沉积在心脏、肾、眼等组织和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内,形成血管角皮瘤。临床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皮肤、粘膜疼痛发作,角膜和晶体混浊。肾脏功能受损害,出现蛋白尿,衰弱  相似文献   

15.
电子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电子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电子皮肤镜观察诊断32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肉眼观察诊断38例脂溢性角化病,经皮肤组织病理确诊,比较电子皮肤镜与临床肉眼观察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结果电子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为93.8%,明显高于临床肉眼观察诊断组(71.1%).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在电子皮肤镜下可分为4种类型.结论电子皮肤镜可以为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在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就诊的7例汗孔角化症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7~35岁,病程1~10年.其中2例为经典斑块型,皮损为2~3个核桃至鸡蛋大小的红色斑片、斑块,边界清楚,主要分布于胸、腹、背部及四肢近端;5例为浅表播散型,皮损为散在分布的绿豆大小边缘略隆起的褐色斑疹,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受体活化Smads(Smad2,Smad3)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区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和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2及Smad3的mRNA和Smad1/2/3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皮肤组相比,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ad2、Smad3的mR-NA以及Smad1/2/3、p-Smad2/3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中受体活化Smads(Smad2、Smad3)和p-Smad2/3表达下调可阻断TGF—B信号转导,可能使TGF—p抑制上皮增生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从而促进了脂溢性角化病表皮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1例有13年苔藓样皮炎病史的72岁女性,就诊前6个月内在肢端出现多发、丘疹性角化棘皮瘤(KA)样皮损,几乎没有弹坑样结节。患者的病历中也记录着几年前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虽然临床上把这种长期的皮肤病诊断为慢性苔藓样角化病(KLC),但是组织学上苔藓样组织反应不明显。另一方面,新发的丘疹或结节在组织学上可能分别与早期K A和棘细胞癌一致。口服阿维A可以使KA样皮损消退和改善K LC,但是对弹坑样结节没有效果,这种皮损需要外科手术切除。KLC是一慢性角化性疾病,特征为线状排列的苔藓样角化过度性丘疹、红斑鳞屑性斑块和脂溢样…  相似文献   

19.
20.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发现右耳下无痛性肿块15年。患者15年前无意发现左侧腮腺区有一无痛性肿块,后于2年前在原肿块前下方发现有一约1.5cm×1cm大小的肿块,均无疼痛及任何不适,也未予治疗。2个月前感觉肿块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体检:左侧腮腺区可扪及大小不等的2个瘤体:右耳后下方暗红色肿块约3cm×2cm大小,右侧耳屏前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