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抗体(HCV-Ab)、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定量检测HCV-RNA,探究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对于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6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和120例丙肝抗体阴性患者同时检测HCV-Ab、HCV-cAg和HCV-RNA。丙肝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丙肝核心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丙肝HCV-RNA检测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结果36例丙肝抗体阳性组中,HCV-cAg阳性28例,HCV-RNA阳性25例。120例丙肝抗体阴性的门诊肝炎患者中HCV-cAg阳性有2例,HCV-RNA阳性有1例。结论 HCV-cAg检测可以缩短HCV抗体检测窗口期,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将二者联合起来,提高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对来自某院人院前或手术前筛查的100例临床样本和30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检测.结果 10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2例;HCV-cAg阳性率2%;30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0例.HCV-cAg阳性率为33.3%.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尤其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肝诊断中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 Ag)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筛查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血清样本实施HCV-c Ag检测与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并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阳性者。结果:对照组HCV-Ab检测均为阴性,而HCV-c Ag检测显示阳性2例,经RT-RNA证实1例为阳性;研究组HCV-c Ag检出阳性20例,RT-RNA证实阳性24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HCV-c Ag检测诊断丙肝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在丙肝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份HCV感染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检测均为阳性,给予HCV、HCV-cAg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符合率。结果 HCV核心抗原测定符合率为93.0%,抗-HCV抗体检测符合率为81.0%,HCV核心抗原测定法符合率明显高于抗-HCV抗体检测法,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测丙肝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且操作便捷、成本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合检测丙肝抗体和丙肝核心抗原并联合丙肝RNA在丙肝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3 117例患者进行HCV抗体和HCV抗原组合检测,对两种方法中的阳性标本进行HCV-RNA确证检测。结果:13 117例患者中,丙肝抗体阳性188例,丙肝核心抗原阳性52例,其中丙肝抗体和核心抗原均阳性者48例,单独核心抗原阳性4例,总阳性数192例。丙肝抗体阳性188例中HCV抗体阳性标本中有121例HCV-RNA阳性,检出率为64.4%;有48例HCV-c Ag阳性,检出率为25.5%(48/188)。丙肝抗体和核心抗原均阳性者HCVRNA阳性45例,检出率为93.75%;单独核心抗原阳性4例中有3例HCV-RNA阳性,检出率75%。结论:抗-HCV和HCV-c Ag组合作为HCV感染初筛实验联合HCV-RNA确证检测,对HCV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更高,假阳性率更低,可作为临床对HCV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检验程序。  相似文献   

6.
王智斌  谭太昌  王蓉 《西部医学》2010,22(7):1315-1316
目的探讨丙肝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5例丙肝抗体检测标本同时检测HCVAb、HCV游离抗原、HCV总抗原、HCVRNA。结果 75例HCVAb阳性反应标本,检出HCV游离抗原阳性17例,HCV总抗原阳性54例,HCVRNA阳性50例;100例HCVAb阴性反应标本,检出HCV游离抗原阳性1例,HCV总抗原阳性2例,HCVRNA阳性1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标志之一,检测HCV核心抗原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HIV病毒携带者及AIDS患者合并感染丙肝采取丙肝核心抗原检测,以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HIV病毒携带者及AIDS患者中疑似感染丙肝的患者25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的丙肝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选出最佳的检测方式。其中,利用ELISA法检测可疑患者的丙肝核心抗原、抗体,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O-PCR)检测HCV核酸,并将三种测试手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核酸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CV核心抗原检测显著优于抗-HCV检测,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得出HCV核心抗原检测经济实用。结论对于HIV/AIDS合并感染丙肝的患者给予丙肝核心抗原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有效率,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可作为筛选丙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与丙肝病毒抗体(HCV-Ab)联合检测对诊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互补作用及HCV感染阳性者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检测手术前检查组2061例患者和ALT〉80U/L组242例患者的HCV-cAg、HCV-Ab和ALT等指标,然后将检测结果作出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检查组联合检测有2.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HCV-tAg和单独HCV-Ab的1.6%(P〈0.05);ALT〉80U/L组联合检测有14.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HCV-tAg的7.0%(P〈0.01);手术前检查组ALT均值和ALT〉80U/L例数是2项均阳性高于HCV-Ab阳性、HCV-Ab阳性高于HCV-cAg。结论HCV-cAg和HCV-Ab2项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项检测,这对HCV感染的诊断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加上ALT等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有利于HCV感染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覃军 《右江医学》2011,39(3):285-286
目的通过对柳州市319922例无偿献血者丙肝(HCV)抗体检测和结果分析,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中丙肝抗体的感染情况,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和HCV抗体检测,有效预防输血后丙肝的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2004~2009年柳州市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319922份,丙肝抗体阳性反应2655例,阳性率为0.83%;2004年到2009年的丙肝抗体阳性率呈现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1.19%下降至2009年的0.54%。柳州市与来宾市两地的丙肝抗体阳性率在总体上差异无显著性(χ2=3.46,P>0.05)。结论柳州市的血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假阳性及灰区样本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苏敏  胡正强  周伟  李文胜  沈川 《四川医学》2011,32(9):1466-1467
目的对血清和血浆免疫学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对20例受试者同时抽取血清和血浆,分析其免疫学检测定性结果的一致性,包括乙肝标志物6项、乙肝前S1抗原、梅毒特异性抗体(TP)、艾滋病毒抗体(Anti-HIV)、丙肝抗体、丙肝核心抗原(HCV-cAg)和TP-TRUST法共12项指标;并对除TP-TRUST外的前11项指标的ELISA法吸光度/临界(S/CO)值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血清与血浆比较,所有免疫学检测指标定性结果完全一致,一致率为100%(P〉0.05);前11项指标ELISA法S/CO值比较,Anti-HBs和HCV-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9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样本分析前处理过程中,无论抽取受试者血清或血浆,对免疫学检测定性结果均无影响;但对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HCV-cAg的S/CO值有影响。建议免疫学定量试验抽取受试者血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身抗体联合T细胞亚群检测在丙肝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8名丙肝患者,分为慢性丙肝组(70例)和丙肝肝硬化组(28例)。检测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值、自身抗体阳性率及生化指标等数据并比较。结果: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有所提高,CD8~+、CD4~+/CD8~+有所下降;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自身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慢性丙肝组;自身抗体检测呈阳性且DP>5%的比例远远高于慢性丙肝组。两组患者中,自身抗体呈阳性且DP>5%的患者,ALT和AST值最高;而自身抗体呈阴性且DP<5%的患者,ALT和AST值最低。结论:采取自身抗体联合T细胞亚群检测方法,对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预判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检测丙肝不同片段抗体的斑点免疫结合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取基因工程表达的丙肝融合抗原及分片段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建立了检测丙肝不同片段抗体的斑点免疫结合法。使用RIBA确证试剂进行评估,并与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进行比较。结果使用RIBA确证试剂进行评估,灵敏度可达95.7%,特异性为100.0%。斑点免疫结合法与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100.0%,阳性符合率为95.6%。结论斑点免疫结合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简便价廉,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元顺女  李春姬 《吉林医学》2014,(13):2889-2891
目的:评估ELASA法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临床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4例受检者血清做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检测,并将其结果与将这些受检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所得结果作对比参照,计算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敏感度为79.5%,特异性为98.3%。该方法的准确性为92.1%。结论:HCV核心抗原检测可在不具备PCR技术的基层医疗机构用于人群早期的丙肝感染排查。  相似文献   

14.
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现患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现患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检测3679例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结果 3679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3.52%(497/3679),抗-HCV阳性率为1.25%(46/3679),TPAb阳性率为1.36%(50/3679),抗-HIV1/2阳性率为0.33%(12/3679)。显示患者输血前均有可能被传染性病症感染。结论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检测,对保护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减少医源性传染,降低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抗-HCV阳性率)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吸毒人群传播丙肝的危险性,为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传播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侧449例吸毒人员和400例普通人群的血清丙肝抗体(抗一HCV).结果吸毒组血清抗-HCV阳性率91.09%,对照组血清抗-HCV阳性率0.25%,吸毒人员丙肝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99.09, P<0.01).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HCV阳性率(95.57%)显著高于不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52.63%)(χ2=47.38, P<0.01).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干预,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HTH〗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HCC患者(HCC组)、42例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收集3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检测3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诊断丙肝相关肝硬化和HCC的价值。结果 HCC组患者ALT、AST明显低于疾病对照组、高于健康组,而TBIL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组(P<0.05)。HCC组、疾病对照组、健康组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依次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0.979)及敏感度(98.5%)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695)及敏感度(79.8%)。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可明显提高丙肝相关肝硬化及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有一定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吴晨曦 《中外医疗》2013,(34):56-57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丙肝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丙肝病毒RNA定量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慢性丙肝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丙肝病毒RNA水平的定量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将70例患者分为4组,具体为A组36例患者为丙肝病毒RNA的水平定量测定为106以上;B组34例为丙肝病毒RNA的水平定量为106以下;C组44例为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在正常水平2倍以上;D组26例为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在正常水平的2倍以下.4组患者都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治疗周期为4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4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A组和B组相比B组的疗效较好,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对干扰素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而丙肝病毒RNA的定量对干扰素的疗效有较为明显的直接影响,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臻 《肝博士》2005,(6):31-33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的问世,这两型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乙肝)的发展态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所以丙型肝炎(丙肝)的问题也就显得格外突出。据统计,我国丙肝抗体阳性者有近4000万人,约50%~85%的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丙型肝炎患者丙肝病毒RNA(HCV RNA)、丙肝病毒抗体(HCV Ab)和肝功能指标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HCV RNA与HCV Ab和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为丙肝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342例丙肝患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 RNA拷贝数,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HCV Ab浓度,分别采用速率法、免疫比浊法、溴甲酚紫法和重氮盐法检测血清ALT、AST,PA,ALB和TBIL、DBIL的活性或浓度。结果 342例研究对象中,HCV RNA拷贝数以N×106 IU/mL为主,占48.7%;而N×103 IU/mL和N×104 IU/mL最少,分别占4.3%和7.4%。在HCV RNA拷贝数小于1×103 IU/mL组中,HCV Ab浓度较其他组低,而HCV RNA拷贝数在N×(103~107)IU/mL组间时,HCV Ab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CV Ab浓度大于10 S/CO时,HCV RNA阳性率升高,可达88.7%。与HCV RNA拷贝数小于N×103 IU/mL相比,大于N×104 IU/mL的丙肝患者血清ALT、AST、ALB和PA异常率增加(P<0.05),而血清DBIL和I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肝病毒主要损伤肝细胞及其合成功能,联合检测HCV Ab和HCV RNA拷贝数对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ELISA抗-HCV作为血液(HCV)传染指标的主要检测手段,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我们对部分ELISA抗-HCV阴性和阳性的血清进行丙肝抗体分片段检测,以探讨ELISA抗-HCV不同区域抗体的反应性和血液HCV感染的真实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