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CRP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的意义逐渐受到重视,特别在恶性肿瘤晚期,血清CRP往往升高明显[1]。CY-FRA21-1是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首选血清标志物[2]。NSE是小细胞肺癌(SCLC)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3]。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们对住院35例NSCLC肺癌患者和18例SCLC肺癌患者进行CRP、CY-FRA21-1和NSE检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当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肺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非小细胞癌占全部肺癌的80%,癌细胞及其局部微环境与机体的整体系统相互作用及细胞因子与肿瘤组织的生长与转移关系密切。我们以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牛长因子(EGF)含量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脏肿瘤病理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u MH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1):721-722
肝脏不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而复杂的功能,也是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好发的器官,其中原发性肝癌占肝脏全部肿瘤的85%以上,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二大组织学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我国则位居男性第三位。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我国占56%,约有34万人因肝癌死亡,为恶性肿瘤的第二死因。随着生物医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肝脏肿瘤特别在肝癌病理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突破性进展还不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l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胰腺非内分泌肿瘤的1%,病理诊断易与胰腺其他非内分泌肿瘤相混淆。我们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表现、鉴别诊断和预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是Kato和Torigoe于1977年从子宫颈鳞状上皮中分离出来的鳞状上皮相关抗原TA-4的亚单位,相对分子量为42~48kD。SCCA可分为中性和酸性两个亚单位。SCCA升高常见于多种鳞状细胞癌,在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皮肤癌、头颈癌、消化道癌、卵巢癌和泌尿道肿瘤中常见SCCA升高[4-6]。SCCA也常见于唾液、汗液、呼吸道分泌物,因此在SCCA检测过程中易被人体体表的物质所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肾脏肿瘤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普通型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每种类型的肿瘤均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正确区分这些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这些类型的肿瘤中,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是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病变。作者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了39例肾脏肿瘤(透明细胞癌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9例和嗜酸细胞瘤15例)中S100A1蛋白和基因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3%(14/15)嗜酸细胞瘤表达S100A1蛋白,其中强阳性9例、中等阳性4例、弱阳性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全球年增长达4%[1],并有年轻化的倾向,部分患者以转移为首发症状就诊.甲状腺肿瘤虽只占全身肿瘤的1%,却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90%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FTC)及混合型.DTC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性131I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8.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Liu H  Zhang W  Cai C  Xu J  Xu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2):89-9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端粒酶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48例标本,12例肺癌癌旁肺组织、7例非肿瘤病例所取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用端粒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组织本端粒酶活性。结果 75.00%(36/48)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检出端粒酶活性,8.33%(1/12)癌旁肺组织检出端粒酶活笥,7例非肿瘤标本所取的正常肺组织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3^-CD161^+NK、CD3^+CD161^+NKT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肝脏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肝细胞癌患者、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及外周血、15例正常肝脏组织、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3^-CD161^+NK和CD3^+CD161^+NK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161^+NK细胞[(13.4±1.3)%]和肝细胞癌癌周组CD3^-CD161^+NK细胞[(16.7±4.8)%]及远离肝癌组的肝脏组织CD3^-CD161^+NK细胞[(22.0±4.4)%]与正常肝脏组织CD3^+CD161^+NK细胞[(35.1±7.2)%]相比,肝细胞癌癌周肝脏组织内含量最低(t值分别为2.301、2.137、2.034,P〈0.05);外周血中肝细胞癌组CD3^-CD161^+NK细胞f(11.6±6.3%)]、CD3^+CD161^+NKT细胞[(14.7±6.2)%]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161^+NK细胞[(10.8±1.7)%]、CD3^+CD161^+NKT细胞[(12.5±0.8)%]、正常对照组CD3^+CD161^+NK细胞[(7.5±0.8)%]、CD3^-CD161^+NKT细胞[(13.8±1.7)%]相比肝癌组CD3^-CD161^+NKT细胞含量最高(t值分别为2.134,2.099,P〈0.05),肝癌组CD3^+CD161^+NKT细胞含量最高(t值分别为2.125,2.154,P〈0.05)。结论由于NK细胞及NKT细胞数量减少或/和活性降低,使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监视,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分为小细胞癌(SCLC)及非小细胞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80%~ 85%.2008年肺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17%)和病死率(23%)已跃居所有恶性肿瘤榜首[1].2010年美国新发肺癌有22万,超过15万人死于肺癌[2].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肺癌的病死率增长速度最快[3].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各个地区、不同人种有很大差异,提示遗传或变异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人体中99.9%的基因在不同个体中是一样的,仅存在0.1%的差异,这些差异大部分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目前,随着肺癌SNP的单体型图谱构建完成和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肺癌遗传个体化研究成为了可能,这为将来肺癌患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FC)是由甲状腺不同分化的滤泡结构组成而缺乏乳头状癌核特征的甲状腺恶性上皮件肿瘤,包括嗜酸细胞性(Hurthle细胞)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0%~15%,女性多于男性,高发年龄为50~60岁,儿童期少见。组织学类型分为微小浸润型(minimally invasive follicular carcinoma,MIFC)与广泛浸润型(widely invasire form)后者瘤组织广泛浸润生长,易于确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又称胆管细胞癌或胆管癌,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是肝脏第二常见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肿瘤的5%~25%,平均约10%。在组织学上最近强调两种与肝内胆管癌有关的恶性前期病变,第一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IPNB),类似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常继发浸润性黏液性ICC;第二为显微镜下病变,即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46例肺癌脑转移伽玛刀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祥  刘孝伦  詹道锋 《医学信息》2007,20(12):2103-2105
目的评价伽玛刀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leksell-B型伽玛刀治疗系统,对4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脑转移瘤病人.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给予不同的用边剂量进行伽玛刀治疗.同时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在伽玛刀治疗前,先给予全脑放射治疗。结果随访6-26个月,平均14个月。伽玛刀治疗后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腺癌56个肿瘤完全缓解46个(82.14%),鳞癌39个肿瘤完全缓解34个(87.17%),小细胞癌21个肿瘤完全缓解20个(95.23%)。生存期:6个月生存率;腺癌68.18%(15/22),鳞癌66.6%(10/15),小细胞癌77.78%(7/9)。12个月生存率腺癌27.27%(6/22),鳞癌33.33%(5/15),小细癌44.44%(4/9)。结论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伽玛刀治疗时给予不同的月边剂量。来源于肺腺、鳞癌脑转移瘤的病人伽玛刀治疗前可不加全脑放疗。而小细胞癌来源者则应给予全脑放疗后再进行伽玛刀加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凝血酶受体-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凝血酶受体(PAR)-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形态学计量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36例液氮冻存肺癌组织、80例石蜡包埋肺癌组织)中PAR-1的表达。结果具有侵袭和转移部位的癌巢、脉管内癌栓、癌周围的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灶及支气管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灶均呈现较强的阳性反应。肺癌组织PAR-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8%(59/80例);转移组85.7%(48/56)与非转移组45,8%(11/2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和非转移(P〈0.05)、原发灶和转移灶(P〈0.05)、肿瘤组织和肺组织(P〈0.01)各组之间PAR.1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PAR.1mRNA表达阳性率63.9%(23/36例);转移组78.3%(18/23例)与非转移组38.5%(5/1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1过度表达与肺癌的转移表型、组织发生及恶性表型有关;PAR-1可能是肺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判断肺癌有无骨转移,对制订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异常分布发现转移灶[1]。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是肺癌诊断中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2]。本文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检测,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癌治疗新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90%的肝癌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除胃癌和食管癌外的第3种常见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增肝癌病例超过100万。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常见肿瘤中肝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  相似文献   

17.
肺癌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观察EB病毒在肺癌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对87例肺癌组织中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2例EB病毒阳性的石蜡包埋组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定位检测。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原位杂交EB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33/87)和11.5%(IO/87);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EB病毒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强阳性病例均为分化较差的肿瘤;累及胸膜、肋骨、隔肌的肺癌,其EB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未侵及者;随着EB病毒感染的加重,淋巴细胞浸润增多。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肺癌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在男性位居癌症死亡率首位,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和腺癌,其中肺鳞癌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0%-30%.根据原发灶位置,肺鳞癌可分为中央型(cent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和周围型(periphe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虽然文献报道的多为中央型肺鳞癌,但周围型肺鳞癌发病率日益增长,已经占到了50%.  相似文献   

19.
肺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存在情况及EBV与原发性肺癌的关系。方法唐山市人民医院和开滦医院病理科储存的2001--2006年肺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肺癌组织108份,癌旁组织22份,以EBV阳性鼻咽癌组织为阳性对照,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l),并采用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定量。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ERl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6/108)和4.5%(1/2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中EBV感染率分别是35.9%(14/39)、31.6%(12/38)、31.0%(9/29)和1/2。EBV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肺癌的部位、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右肺明显高于左肺,中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结论唐山地区原发性肺癌组织中EBV感染率为33.3%,EBV感染可能是肺癌的潜在病因之一,在癌组织分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计数与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不佳相关。在肺癌治疗过程中,需要大量可以监测患者疾病进展的多功能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1-2]发现,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可引起CTC的增加。这有可能造成不同的残留病灶,即使是在全肿瘤切除的成功病例中也是如此。在有关肺癌的CTC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