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68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可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取伊马替尼治疗的护理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经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该院就诊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计60例,其中,30例经伊马替尼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另30例经干扰素-α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值50.00%,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值16.6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通过使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明显降低,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以氟马替尼治疗,对照组予以伊马替尼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QT-PCR法检测患者BCR-ABLIS转录水平,进行分子学反应评估,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部分分子学反应(EMR)分别为53.3%和60.0%,高于对照组的21.9%和28.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别为33.3%和50.0%,高于对照组的9.4%和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皮疹、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优于伊马替尼,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伊马替尼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每月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胞遗传学反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每月治疗费用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可达到与进口伊马替尼较相似的效果,且治疗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尼落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持续性口服尼落替尼400mg予以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果显示,7例慢性期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出现完全血液学反应,1例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4例进展期患者血液学有效缓解。患者用药平均时间(18.3±1.8)个月,进展期患者并未进行遗传学与份子生物学检测评估,慢性患者耐受性较好,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经对症治疗后有所缓解,其中有1例患者心脏出现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结论临床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尼落替尼予以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伊马替尼是一种特异、强效的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些临床试验已证实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有效。伊马替尼常诱发皮肤副作用,可能为剂量依赖性。作者报道1例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患者,用高剂量伊马替尼治疗其白血病急性发作,随后用伏立康唑治疗其侵袭性肺曲霉病后  相似文献   

7.
郑方  冷青  季征  吴音  宋扬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50-150
目的对比分析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P)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将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5例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另一组采用伊马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CCyR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例患者13例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另12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3.7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达沙替尼组和伊马替尼组CCyR率分别为78%、6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沙替尼是新一代治疗CML-C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刘影  孙玲  张澍  马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803-1805
目的比较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国产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进口伊马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缓解合计值、细胞遗传学指标缓解合计值、血液学相关不良反应、非血液学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液学指标缓解合计值、细胞遗传学指标缓解合计值、血液学相关不良反应、非血液学相关不良反应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选用国产伊马替尼或进口伊马替尼治疗都可得到良好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方法报道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服用伊马替尼过程中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对国内外相关病例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伊马替尼有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这一不良反应的可能,其原因可能是伊马替尼对周围神经细胞酪氨酸激酶的非特异性抑制。结论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警惕周围神经病变,其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徐玉秀  孙慧 《当代医学》2011,17(28):142-143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诊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9例,应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中,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4/9,44.44%),3例患者部分缓解(3/9,...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CML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伊马替尼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小板参数,凝血和纤溶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前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LT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PCT、MPV以及PDW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Fbg、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bg、D-D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PT、TT、a P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程度较轻,血液学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57例(占50.89%),血小板减少26例(占23.21%),及时减少伊马替尼用量,并给予G-CSF治疗,均好转。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可使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对血小板形态影响不大,可使Fbg、D-D显著降低至正常水平,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2.
邓成英  胡素容  吴英  王艺桦 《西部医学》2012,24(7):1399-140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干预组从入院时即实施腹部按摩、排便习惯训练、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环境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常规护理,预防性地给予常规剂量的通便药物。观察两组的便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是10.0%和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现象,且不良反应小,可降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眼底荧光造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行眼底荧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与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进入检查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8.70%、8.70%和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4%、28.99%和18.84%(P〈0.05)。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郭节芳  杨苑芳  李健清 《海南医学》2014,(22):3424-342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激光治疗灰指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灰指甲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满意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激光治疗灰指甲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68-170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青光眼治疗定期复查遵医率、服药遵医率、自我保健遵医率;护理前后SAS评分、QOL评分、视野平均缺损程度、眼压监测值、视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满意度、SAS评分、QOL评分、视野平均缺损程度、眼压监测值、视力、青光眼治疗定期复查遵医率、服药遵医率、自我保健遵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定期复查遵医率、服药遵医率、自我保健遵医率,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减轻其心理障碍并改善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变化、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DS以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的提高(87.93% vs 68.97%,96.55% vs 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52% vs 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59-161
目的 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的护理干预。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将我院的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既能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应被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鼻咽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4.0%,对照组为84.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5个条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鼻咽癌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连华  邹文书  谭翠 《中外医疗》2014,(11):165-16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胃肠道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针对常规组在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针对干预组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一系例的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胃肠道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肠梗阻发生率为4%,常规组梗阻发生率为22%。所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胃肠道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秀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63-64,67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以及纠正水电之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18 mg+0.9%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2次/d,连续使用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与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明显小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无明显抽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