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方法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固定在4%戊二醛溶液中1~3 d.固定的标本按扫描电镜(SEM)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型SEM进行观察.结果尾蚴小棘几乎布满全身.尾体顶端的头器有两排隆起的围褶,中央为钻腺开口.围褶外围有无鞘的单纤毛乳突.腹吸盘位于体部的后1/3处,有尖刀状棘.尾干小棘比体部小棘长、少且不均匀.尾叉的棘较少,分布不均匀.尾叉的末端各有一个长约3.6 μm、直径3.2 μm的圆柱状尾突,中央均可见一个近似圆形、孔径约0.8 μm的排泄孔.结论观察到了小棘几乎布满全身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观察并测量了尾叉末端尾突排泄孔.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室内两种水状态下尾蚴期望寿命的实验观察。结果在25℃恒温条件下,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静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7.52h,最长存活时间为46h;在动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5.04h,最长可存活50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大蒜油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大蒜油,并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时间;用经大蒜油处理3min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5d后处死,计数检获成虫数,计算感染率和减虫率,试验设去氯离子自来水为对照。结果大蒜油原液1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稀释度为10-2、10-3、10-4、10-5、10-6的大蒜油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4±0.54)s、(28.4±4.24)s、(60.6±3.43)s、(387.0±19.05)s和(820.4±22.34)s;用以上稀释度大蒜油处理后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感染率分别为0、0、0、0、60.00%、80.00%,对照组感染率为100%。结论大蒜油有较强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观察了水中尾蚴对7种孔径滤网的通过数量。孔径>50pm的260孔/25.4mm及300孔/25.4mm滤网,在其滤过的200ml含尾蚴水中,有25.2%及23.5%的尾蚴通过。用孔径<40pm的滤网,例如350孔/25.4mm单丝筛网捞取与收集水中尾蚴则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超微结构水平观察紫外线照射对尾蚴的影响 ,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使用扫描电镜旨在探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的形态变化 ,进一步探讨减毒尾蚴活疫苗的免疫机制。1 材料与方法紫外灯源由第一军医大学防原教研室提供 ,紫外线强度测定仪为中国建材设计院辐射研究所产品 ,LRH 2 5 0 G光照培养箱为广东省医疗器械厂产品。取阳性钉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实验室人工感染 ) 5 0只 ,置新鲜配制的去氯水 (每千克自来水中加入硫代硫酸钠 7~ 10mg)中 ,2 8℃光照 ,按常规方法逸放尾蚴 2~ 4h ,收集于盖玻片上 ,置波长为 2 5 4n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增殖与传代技术。 方法 无菌收集日本血吸虫活尾蚴5 000~10 000条,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用组织刀快速割切尾蚴使成组织碎裂物,加入250 U蟹胶原酶在26℃下孵育30 min,然后离心去酶,加入含有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O.1 mg/ml)、两性霉素B(0.25μg/ml)和适量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 1640改良培养基中作原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增殖长满瓶底时,以1:2的接种率进行传代培养;获取第5代培养细胞作ELIS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 结果 在原代培养的第3天可见尾蚴组织的周围有呈单个存在或索状排列的发亮细胞,第10天可见单层细胞形成,第14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并作传代培养;在传代培养中可见细胞呈均匀生长,每7~14 d传代一次;用第5代培养细胞作抗原,检测31例患者的阳性率为90.3%,检测30名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6.7%。 结论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至第5代,可用于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分别吸取各种浓度的药液100μl于载玻片上,观察不同时间尾蚴存活情况及小鼠感染情况。结果 药物浓度为2.5,5mg/L,接触药物60min,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71%和100%,药物浓度10,20mg/L,接触药物30min,血吸虫尾蚴无感染性。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一定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体外实验观察了左旋吡喹酮(L-PZQ)对日本血吸虫毛蚴和尾蚴的作用,并用消旋吡喹酮(dL-PZQ)作比较。结果:左旋毗喹酮(0.2μg/ml)与倍量消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的毛蚴和尾蚴均有明显的杀虫作用,毛蚴对该药更为敏感,但L-PZQ与dL-PZQ在所用剂量下两药作用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对该药的杀虫机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方法 盐酸左旋咪唑和左旋咪唑碱口服剂量为 2 6 .2 5 m g/kg,分别于小鼠感染前 2天口服 ,连服 7d;涂肤剂为 1.0 %、2 .0 %、3.0 %、5 .0 %和 7.0 % ,分别于感染前 2、1天和当天涂肤。停药后 4周解剖 ,检获虫体。结果 盐酸左旋咪唑水溶液和左旋咪唑碱水溶液分别口服 ,两者的减虫率都为 0 ;5 .0 %的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当天涂肤、7.0 %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前 1天涂肤 ,减虫率均为 10 0 .0 % ;2 .0 %、3.0 %和 5 .0 %的左旋咪唑碱于感染前 1天涂药 ,减虫率即可达到 10 0 .0 %。结论 左旋咪唑涂剂能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 ,左旋咪唑碱效果优于盐酸左旋咪唑。口服无效。 相似文献
12.
珊瑚姜霜防止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 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度珊瑚姜霜后,先在泥水中爬8h模拟下水作业,然后再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成虫,计算减虫率。结果 5%珊瑚姜霜减虫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珊瑚姜是一种可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裂体吸虫x(S.x)和日本血吸虫(S.j)的蛋白质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SDSPAGE法。感染S.x和S.j尾蚴的兔45d后剖杀,从肠系膜静脉血管中取出成虫,各20对,匀浆,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电泳,分离胶和浓缩胶分别为10%和4%。电泳完成后以考马斯兰R250染色应用分子分析软件系统Gel Doc1000(BIO-RAD)进行分析,并计算出S.x与S.j的比值(S.x/S.j)。结果 S.x和S.j蛋白带各有26条,其中35.0kDa和109.8kDa为S.x和S.j分别特有的蛋白带,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S.x和S.j和873kDa,40.9kDa和32.2kDa蛋白质量差异达2倍。15.2kDa蛋白质量差异1.9倍,73.2kDa蛋白质量差异1.7倍。结论.S.x和S.j成虫可溶性蛋白所分出的带数经定性,定量分析,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 (S .japonicum )尾蚴文库扩增S .japonicum再感染相关蛋白 (RIRP)基因 ,进行克隆并原核表达出RIRP ,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已登陆的S .japonicum成虫期RIRP基因的序列设计两条特异引物 ,以S .japonicum尾蚴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RIRP基因cDNA ,将该基因的cDNA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和真核载体 pcD NA3 .1。转化的克隆通过氨苄青霉素的筛选、PCR扩增、双酶切和最后的测序鉴定。重组的 pGEX 4T 1/RIRP在大肠埃希菌BL2 1(DE3 )中进行表达。SDS PAGE鉴定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子质量。用抗 2 6kuGST单抗作western杂交进一步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一条长为 462bp的cDNA片段 ,经测序证实其为RIRP基因的全长cDNA。它编码含 15 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RIRP ,预测其分子质量单位为 17.5 45ku。RIRPcDNA已被成功克隆入 pGEX 4T 1和pcDNA3 .1载体 ,大肠埃希菌BL2 1(DE3 )编码一个约 17ku的蛋白质。 结论 RIRP基因首次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来 ,并成功构建了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 ,而且 ,它首次由大肠埃希菌表达 ,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单位约 17ku。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质 ( Castoroil,C.O)抗血吸虫尾蚴钻肤的效果 ,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 方法 分别应用脂质 0 .3ml/只· d给小鼠灌胃和皮肤表面 0 .15 ml/ cm2· d外涂两种不同方法后 ,所有实验小鼠再用日本血吸虫尾蚴 ( 6 0± 2 )条 /只经皮感染 ,40 d后解剖 ,进行成虫计数 ,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 两组成虫数经 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脂质无论内服或外涂均能明显降低尾蚴钻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安徽品系特异rDNA的制备及其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15(2):24-26
目的为了制备能检测日本血吸虫种内多态性的rDNA探针,以用于不同地域日本血吸虫品系间差异的研究。方法根据曼氏血吸虫大、小亚基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4.4kb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安徽品系的rDNA片段,经纯化后克隆入pUC18质粒。结果得到了2个转化成功的含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rDNA基因的重组质粒的JM103菌落。结论我们采用的方法,使获取目的基因片段的手段更为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浙江省山丘型地区的光壳钉螺对外省及本省异地虫株均不敏感,感染率为0%—2.1%.微肋钉螺对外省湖沼型及本省平原水网型地区嘉善县虫株感染率为1.0%—30.6%;对本省开化县虫株则极为敏感,感染率达22.7%—64.0%.浙江省平原水网型地区嘉兴和嘉善县光壳和肋壳钉螺对外省及本省异地虫株均极敏感,感染率达24.0%—64.6%.浙江省山丘地区钉螺较多,而对外地虫株感染性较低,对外地输入传染源的检测和治疗,可望有较高的防止血吸虫病传播的效率、平原水网地区钉螺少,而对外地虫株极易感,检测和消灭残存钉螺是防止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用可溶性日本血吸虫卵抗原(SEA)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5株特异的抗日本血吸虫卵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均为IgG_1。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其所识别的日本血吸虫卵抗原的分子量分别为>200kDa、116kDa和22kDa。经两维免疫印迹法(2-Dimensional Western Blot),显示被单抗IE1识别的22kDa SEA等电点pI4.6—6之间至少有3个以上同晶型体(isomorphs)。放射免疫沉淀试验表明IE1可识别30kDa抗原。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染色体核型及其G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日本血吸虫染色体的制作及其G带显带方法 ,进一步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特征。 方法日本血吸虫 18d童虫 ,经 2 0 μg/ml的秋水仙素溶液培养后剪碎 ,经消化、低渗和固定等处理 ,然后作滴片、烤片、胰酶消化和Giemsa染色显G带 ,最后在光镜下观察并测量染色体大小 ,显微摄像 ,分析染色体核型及其G带显示的特征。 结果 日本血吸虫染色体数 2n =16,按大小顺序排列分为 3组 :大型 1~ 2号为A组 ,其中 2号为性染色体 ,中型 3~ 5号为B组 ,小型 6~ 8号为C组 ,其核型公式为 2n =6st 8sm 2m ;各对染色体均显示出各自特征性的G带。 结论 本研究采用 2 0 μg/m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日本血吸虫童虫 ,能获取较理想的染色体图像 ,进一步证明血吸虫核型为 2n =16,n =8,多倍体亦可见。此外 ,对日本血吸虫染色体G带显示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虫卵核糖核酸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成功地提取了日本血吸虫虫卵总RNA,琼脂糖电泳结果呈现18S一条主带,与日本血吸虫成虫RNA的电泳结果一致。日本血吸虫虫卵RNA的抽提成功为虫卵cDNA库的构建以及虫卵有效抗原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