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耳畸形综合症的发病率约为1:20 000~1:2 000。小耳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耳廓再造手术,其中对于能否完成成功的耳再造,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耳再造材料的选择。本文即对耳廓再造材料(主要是支架材料)的发展及最新进展作出介绍,回顾了耳再造的曾用材料,如自体肋软骨、Mepor耳支架、Medpor耳支架+肋软骨组合等形式,简述了组织工程学耳再造材料近年来的发展史,如共聚物910、PGA、F127凝胶等,以及耳再造材料在3D打印方面的最新进展,如聚己内酯及其中长满细胞的水凝胶打印耳等。  相似文献   

2.
李文芳  刘伟  杨红华  章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97-6498,6502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瓣翻转包裹耳支架一期耳再造的应用效果和操作要点,并与传统方法作回顾性分析比较.方法 先天性小耳畸形30例,颞筋膜瓣一期耳再造方法和传统分期手术方法各15例.结果 颞筋膜瓣一期耳再造方法随访3~24个月,仅3例术后发生轻微血肿,经处理均未影响手术效果.15例患者再造耳廓外形满意.回顾15例以往的传统分期手术方法,手术两期完成,外形缺乏立体感.结论 颞浅筋膜瓣翻转耳支架修复先天性小耳畸形,Ⅰ期完成,手术时间短、操作步骤少、患者损伤小;术后外形满意;传统法耳再造手术需要多次手术完成,耗时较长,操作步骤烦琐、患者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外形比较臃肿,立体感差,患者欠满意.颞浅筋膜瓣一期耳再造是一种较好的小耳畸形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韩  郭宏丽  徐宁  杨柳 《工企医刊》2002,15(6):111-112
先天性小耳畸形多采用局部组织和耳后乳突皮肤,或利用扩张术或利用耳后的分层皮瓣与筋膜瓣进行治疗。我院收治1例左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修复失败的患者,因局部组织破坏较重,采用耳后组织瓣或埋置扩张器行耳再造已可能,故采用前臂预制耳皮瓣进行耳再造。术后血运良好,皮瓣成活,经1年随访,外耳及左面部形态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最近.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与耳鼻喉科专家联手.成功为一例左侧小耳畸形的16岁患儿实施了同期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患儿出生时就出现左侧小耳畸形.左耳廓部位仅长着一个肉疙瘩,而且没有听觉。家人带他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经检查,患儿左侧外耳道骨性闭锁,左耳听力基本丧失。整形外科康深松副主任医师与耳鼻喉科刘宏建副主任医师讨论后, 决定为患儿同期施行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经检查,患儿的中耳腔基本没有发育,下颌骨、颅骨也存在畸形。此类患者经常会有面部神经变异,而手术牵涉面部神经走势.相当复杂。经过周密的准备,整形外科康深松副主任医师和耳鼻喉科刘宏建副主任医师共同努力.历时近5个小时,为患儿成功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5.
耳再造的对象主要是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外伤性耳缺损。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生率在欧美为6000:1,在日本为4000:1.在我国初步统计为4000:1左右。小耳畸形以右侧较多。约为60%,左侧为333%,双侧小耳为7%。典型的小耳畸形病人的残耳形状像花生,以后随年龄增长也不会长开,因此只能通过手术来再造一个正常大小形状的耳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采用Ⅱ期手术进行耳再造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患者生理心理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慌等各种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术后心理、生理方面均恢复良好。结论:有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首例3D打印的人工定制枢椎,到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椎体,刘忠军带领团队在骨科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2017年5月6日,在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推选活动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是: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临床医生,如今他超越梦想,成为了最好的骨科医生之一.他勤思考,善探索,才有了骨科与3D打印技术必然的相遇,为脊柱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人类的未来,是一个万物皆可3D打印的世纪.手枪、汽车、房子…… 而当蓬勃的生命体,也可被3D打印化腐朽为神奇,或是引导精准的视野,或是真的可以“再造脏器”.技术+健康的生命力,处处让人惊艳. 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就让我们从接触让人们“顶天立地”的颈椎、胸椎、腰椎的改变开始吧.  相似文献   

9.
随着3D打印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许多学者开始把3D打印技术用在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精准性治疗方面。目前,专门针对3D打印机技术在先心病患儿方面研究比较少,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针对1例患复杂先心病儿童手术术式选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装备     
美国医生用3D打印心脏救活两周大先心病婴儿 据外媒报道,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生活,之前就有许多关于3D打印义肢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报道。纽约长老会医院的埃米尔·巴查博士(Dr.Emile Bacha)医生最近使用3D打印的心脏救活一名两周大婴儿。巴查医生在手术之前制作出心脏的模型,从而使他的团队可以对其进行检查,然后决定在手术当中到底应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提到3D打印技术,首先想到的是打印玩具、汽车、机器人等,实际上,如此前沿的科技正在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疗,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在帮助我们战胜疾病,维护健康。目前,骨科在3D打印应用方面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科技的"福利",摆脱了疾病的痛苦。每一件3D打印的假体都是艺术品60岁的陈先生9个月前下楼时不慎摔了一跤,顿时整个左髋部连着整条腿都动弹不得,特别疼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制作脊柱侧凸矫形器所用的3D打印技术及材料,阐述了3D打印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在患者数据采集、矫形器设计及成品输出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3D打印技术结合CAD在脊柱侧凸矫形器制作中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3D打印技术的革新及普及、打印分辨力及速度的提升、打印成本的降低、智能材料的使用以及CAD软件的不断完善,将为未来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脊柱侧凸矫形器的制作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医生用3D打印心脏救活两周大先心病婴儿
  据外媒报道,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生活,之前就有许多关于3D打印义肢帮助患者恢复
  正常生活的报道。纽约长老会医院的埃米尔·巴查博士(Dr.Emile Bacha)医生最近使用3 D打印的心脏救活一名两周大婴儿。巴查医生在手术之前制作出心脏的模型,从而使他的团队可以对其进行检查,然后决定在手术当中到底应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整形外科发展到现在已分为再造整形外科和美容整形外科。再造整形外科是对身体畸形和被破坏了的部位进行再造;而美容整形外科的目的是在一个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基础上以手术的方式进行美的加工或塑造,以改进容貌和体形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美容整形外科是世界上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一门外科专科。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速递     
国际首例乳房再造新术成功乳房再造是整形外科最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手术之一。近年来,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今年3月,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与再造中心收治了一名乳癌术后乳房缺损的患者,该患者于10年前行乳癌根治术,胸部组织缺损面积和体积均较大,而且腹壁正中有剖宫产遗留的纵行瘢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类型,对比分析了3D打印技术与传统打印技术的优劣势;用实例重点说明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模型时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出了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推进医疗技术发展、降低医疗成本、推进个性化医疗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与人》2013,(8):4
记者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了解到,目前,该院已有近40位患者植入了3D打印出来的骨骼,其中3个产品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介绍,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带领的团队已经在脊柱及关节外科领域研发出了几十个3D打印脊柱外科植入物,参加人体试验者主要是颈椎病患者和髋关节病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18.
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它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遗传性骨病是一大类涉及骨骼畸形、个头矮小、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的遗传性疾病,危害十分严重,治疗难度很大。3D打印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骨骼造型、骨病治疗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文章重点围绕3D打印技术在遗传性骨病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末,成龙主演的电影《十二生肖》在全国热映,该影片在打破IMAX制式中国影片首周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将3D打印技术带入大众视野。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成龙戴上一副特殊的手套,轻轻摸了一遍兽首后,另一端的3D打印机就复制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兽首来。这实际上就是3D打印的一个体现。使用机器打印出一个物体,听上去像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但3D打印技术已经出现了将近40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3D打印技术就诞生了。1983年,美国科学家查克·赫尔(Chuck Hull)在一家公司工作时突然萌生了3D打印的想法,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应用于临床,给骨科手术增添了不少“附加值”,曾经的手术禁区也在不断被打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和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先进的3D打印技术,突破了骨科手术效果不佳的世界性临床难题,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造福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