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0.5~1.0mg/次,3次/d.共16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58例经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亦略有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脂代谢水平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糖、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中老年人,分别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抵抗素与甘油三脂、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r=0.687,P〈0.05,r=0.824,P〈0.05),而抵抗素与其余各项血脂指标、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抵抗素水平可能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与糖代谢、脂代谢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C肽水平的情况,并随访胰岛素治疗后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35例患者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血糖控制理想。结论: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不仅能较好控制血糖及明显降低HbA1C,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5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糖波动采用OGTT 1 h与OGTT 0 h差值(GLU1)、OGTT 2 h与OGTT 0 h差值(GLU2)表示。胰岛细胞功能采用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清C肽、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表示。分析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即GLU1、GLU2与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清C肽、HOMA-β、HOMA-IR的相关性。结果该组患者的GLU1为(7.84±2.31)mmol/L,GLU2为(7.4±2.7)mmol/L,空腹血清胰岛素为(13.8±6.0)mU/L,空腹血清C肽为(0.85±0.26)nmol/L,HOMA-β的对数值为4.10±0.64,HOMA-IR的对数值为1.43±0.54。GLU1、GLU2与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清C肽、HOMA-IR的对数无相关性(P均>0.05),但与HOMA-β的对数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4、-0.498,P均<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血浆中空腹抵抗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 20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浆抵抗素和真胰岛素的水平,同时观测血糖、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而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相比,血浆抵抗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型糖尿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空腹血糖、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1),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呈明显负相关(P<0.05),但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真胰岛素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抵抗素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示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女性瘦素水平比男性高,肥胖者比非肥胖者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性别、脂肪百分比、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瘦素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β分别为-1.572、0.128、1.179,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关系,且瘦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C肽测定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经过胰岛素治疗)的血清C肽、胰岛索,并测空腹血糖、血脂及身高、体重。根据血脂水平、体重系数分成四组,将测得的数值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果。结论:四组测得的空腹C肽水平差别不大,说明各组间病人的自身胰岛B细胞的受损情况大致相同。但根据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胰岛素的测定的结果能够得出结论:肥胖、高脂血症均会造成高胰岛素血症,造成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次尿C肽/肌酐比重(UCPCR)在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别测定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尿C肽、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C肽、餐后2 h血C肽、24 h尿C肽,分析UCPCR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UCP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2型糖尿病UCPCR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2 h血C肽、24 h尿C肽(r=-0. 261,r=-0. 372,r=-0. 492,r=0. 358,r=0. 675,r=0. 583; P 0. 05)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尿C肽/肌酐比值可用于评估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224例(ACS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68例为对照组,2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间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空腹胰岛素(r=0.192,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r=0.216,P<0.01)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r=-0.147,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及胰岛素抵抗,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腺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所致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后进行馒头餐试验,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C肽水平。结果随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接近正常,餐后C肽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强化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空腹血糖下降的差值与C肽差值之间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解除葡萄糖毒性作用,改善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及体质量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B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3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组96例(3次随机血压≥140/90mmHg),血压正常组60例(3次随机血压水平〈140/90mmHg)。(3)根据如下体质量判定标准(超重:男性体质量指数≥25.0kg/m^2,女性体质量指数≥23.0kg/m^2;体质量正常:男性体质量指数〈25.0kg/m^2,女性体质量指数〈23.0kg/m^2)将患者分为高血压超重组(n=68),血压正常超重组(n=36),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n=28),血压正常体质量正常组(n=24)。④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公式及改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22.5,β细胞功能指数=20x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1/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⑤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16-0.8379,P〈0.01)。②高血压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压正常组差异不明显(P〉0.05),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空腹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血压正常体质量正常组(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比血压正常者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②肥胖比不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更为严重。(3)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其胰岛素敏感性均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与C肽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析77例妊娠糖尿病( GDM)孕妇、和66例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的胰岛素抵抗状况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采用相关C肽水平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公式Homa-islet(CP-DM)=0.27×空腹C肽/(空腹血糖-3.5),Homa-IR (CP)=1.5+空腹血糖×空腹C肽/2800来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结果 GDM组的C肽水平值和Homa-IR(CP)结果明显高于NGT组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 (CP)略低于G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同正常糖耐量孕妇相比C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但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无统计学差异;C肽水平目前还无法完全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变化,应用双抗体夹心EUSA法和放免法检测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同时以4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且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成正相关(r=0.224,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及内皮素水平变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检测其血清浓度为糖尿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和胰岛8细胞损害程度。方法检测以自发酾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的水平,及空腹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胰岛素、c-肽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hs—CRP的水平,胰岛素(Ins)、C-肽、GAD抗体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①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血清hs—cRP与对照组(32382.11±1685.68ng/ml比10775.25±1615.77ng/ml)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GAD抗体阳性率(14.0%),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c-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是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机制,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胰岛β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睾酮、总雌二醇、性激素结合蛋白的变化,探讨该种变化与男性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10/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门诊就诊及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为男性糖尿病组,年龄40—60岁。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男性66人为男性对照组,年龄40-60岁。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总睾酮、总雌二醇、性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水平。(3)计量资料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胰岛素与性激素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9例,健康男性66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120min血糖、空腹胰岛素和餐后120min胰岛索、血清总雌二醇、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对照组(P〈0.05)。男性糖尿病组血清总睾酮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对照组(P〈0.05)。(2)血清空腹胰岛素、餐后120min胰岛素与总睾酮、总雌二醇、性激素结合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①血浆性激素是反映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变化的指标之一。②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内存在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其改变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08例,分为A组(并发脑梗死,n=240)和B组(无脑梗死,n=268)。记录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指标生化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A组年龄、糖尿病发病年龄、高血压病程及收缩压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HbA1c、载脂蛋白B(ApoB)、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抗凝血酶Ⅲ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HbA1c、ApoB、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脂蛋白a、Hcy等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瑾  邹大进  冯正康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30-3031
目的:明确2型糖尿病(DM)患者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并探讨其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43例2型DM患者、12 例1型DM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含量,2型DM组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记录年龄、病程、身高、体重等。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2型DM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4.236±1.57)μg/LUS(1.481±0.62)μg/L,P〈0、01],1型DM 患者略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2型DM患者血清中TNF-α仅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值成负相关(r=-0、742.P〈0,01),与体重指数(r= 0、728,P〈0.01)及空腹胰岛素水平(r=0,680,P〈0.01)成正相关。与血糖水平、DM病程及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2型DM患者血清 TNF-α含量明显升高,其可能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素玲 《临床医学》2009,29(1):47-49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初诊时空腹血糖(FBG)〉11.1mmo]/L,分别观察治疗2个月后各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1c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口服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改善的差异。方法选择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新诊断糖尿病组(A组)、病程1~5年糖尿病组(B组)、病程5年以上糖尿病组(C组),各组30例。对3组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空腹血糖〈6.1 mmol·L-1,餐后2 h血糖〈8.0 mmol·L-1为治疗目标,治疗前后行标准馒头餐试验,检测3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胰岛素、C肽,用稳态模型计算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Homaβ-、空腹C肽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治疗后Homaβ-、空腹C肽较治疗前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omaβ-治疗前后的差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前后各组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获益更大。理想的血糖控制都能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0例(糖化血红蛋白≤7%)及控制不良组33例(糖化血红蛋白〉7%);选取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三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发生率。同时测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HOMA—IR、IMT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且IMT与空腹血糖、HOMA—IR呈正相关(r=0.624,r=0.45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HOMA—IR组较低HOMA—IR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