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2 4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4 3例 ,男 2 15例 ,女 2 8例 ;年龄2 0~ 75岁 ,平均年龄 5 7.5 9± 10 .6 7岁 ;体重 4 0~ 94 kg,平均体重 72 .4 9± 10 .92 kg。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0 .2 4~ 0 .87,平均 0 .5 7± 0 .11;心功能≥ 级 12 5例 ;冠状动脉病变≥ 3支181例。全组均行 CABG,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 11例 ,心瓣膜置换术 15例。1.2 方法 经升主动脉插管和腔房二级引流管建立 CPB。常规监测静脉血混合氧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科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5 0例 ,4例围术期发生心肌梗死 (MI) ,经抢救均治愈出院。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4例中 ,男 3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4 .0± 1.2岁 ;平均体重 71.5± 2 .0 kg。术前诊断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壁、前间壁 MI恢复期 ,心功能 级。术前均经心电图 (ECG) ,心脏核素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心功能下降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0 .4 0~ 0 .4 5。3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 CABG,完全再血管化 ,平均移植血管 2 .5± 1.0支 ,采用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手术顺利 ,…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瞬时测血流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瞬时测血流量 (TTFM)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的应用经验 ,探讨异常血管桥瞬时血流量技术参数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 ,连续对5 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 40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者进行血管桥血流量测定 ,随机 30例进行左侧乳内动脉 (LIMA)血流量测定。结果  30例LIMA离断后TTFM参数 :平均血流 (42 9± 33 0 )ml min ,弹力指数 (PI)值 1 0 0± 0 6 4,波形曲线为收缩期、舒张期双向血流 ,收缩期为主 ,实际平均血流为(37 4± 2 8 8)ml min ,相关系数为 0 98。 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TTFM参数 :LIMA到左前降支 (LAD)平均流量 (2 9 9± 9 5 )ml min ,平均PI值 2 47± 0 88。大隐静脉或桡动脉到回旋支系统平均流量 (33 7±17 5 )ml min ,PI值 4 0± 1 9;到右冠状动脉系统 ,平均流量 (31 5± 19 2 )ml min ,PI值 2 6± 1 3 ;到前降支及回旋支系统为双向血流 ,血流以舒张期为主 ,收缩期可形成负值 ;到右冠状动脉系统 ,收缩及舒张期为双向灌注 ,较少出现负值。TTFM技术提示 ,2 87支血管桥中有质量问题血管桥 6支 ,均手术证实并加以矫正。 90例病人均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其它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随访 2~ 10个月 ,病人无心绞痛及心肌  相似文献   

4.
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国内 15个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98例 ,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 5 % ,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85 2 %。年龄平均 (6 1 6± 9 0 )岁 ,男性占 77 3%。 18 7%为左主干病变 ,76 9%为 3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5 6± 0 17。其中二次手术者占 1 5 % ,急诊手术占 9 9%。结果  2 2例为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手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远端吻合口为 (3 1± 0 9)个 ,乳内动脉桥占 6 5 6 % ,桡动脉桥占 18 0 % ;5 2 %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 14例 ,病死率 1 2 %。其中术后心跳骤停或室颤 7例 ,大出血 2例 ,昏迷伴肾功能衰竭 2例 ,大面积脑梗塞 2例 ,呼吸衰竭 1例。并发症中 ,围术期心肌梗死占 0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占 0 3% ,严重心律失常占 1 2 % ,呼吸系统并发症占 2 0 %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占 1 2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占 0 7% ,出血二次开胸占1 0 % ,胸骨愈合不良占 0 6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一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是在全麻、常温、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进行的手术。 1999年 1月至 12月 ,我们共完成OPCAB手术 46例 ,现与同期完成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4 6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临床资料 OPCAB组 46例中男 35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3 1± 9 3)岁 ;心绞痛分级 2 5± 0 9;平均射血分数 0 49±0 0 8;冠状动脉 (冠脉 )单支病变 6例 ,2支病变 2 3例 ,3支病变 12例 ,左主干病变 5例 ;全组平均移植桥 (2…  相似文献   

6.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18例急诊CABG病人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0.0~71.5岁,平均(61.7±8.5)岁.术前急性心肌梗死(AMI)8例[7例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例溶栓失败,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冠造均提示三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到急诊CABG手术时间平均(9.4±6.3)?h;不稳定心绞痛不能控制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时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室颤各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IABP)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8.5±25.2)?min,平均阻断时间(65.3±23.6)?min;平均每例搭桥(3.4±1.1)支;1例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采用左内乳动脉桥14例、右内乳动脉桥1例、桡动脉桥6例.结果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余16例随访2~25个月,无死亡;亦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OPCAB即时与关胸时乳内动脉桥血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使用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对比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术中左乳内动脉 (LIMA)桥吻合完毕当时 (早期 )与关胸时 (晚期 )桥血流变化规律。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8月 ,对 6 5例OPCAB病人进行了早期与晚期动脉桥血流的对比研究。其中男 5 0例 ,女 15例 ;年龄 47~ 75岁 ,70岁以上病人 19例 ( 2 9 2 %)。病人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其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 32例 ( 49 2 %) ,二支病变 2 6例 ( 40 0 %) ,单支病变 7例 ( 10 8%)。OPCAB术中常规使用LIMA与左前降支 (LAD)吻合。于LIMA与LAD吻合完毕和手术结束关胸前 ,用即时血流测量仪 (transit timeflowmeter)直接测量并记录LIMA桥血流波形、平均流量、舒张期流量、收缩期流量、搏动指数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两组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LIMA桥平均血流量早期 ( 2 9 91± 3 32 )ml min显著高于晚期 ( 2 5 12± 2 5 6 )ml min ,P =0 0 3;舒张期流量早期 ( 5 9 2 6± 5 2 1)ml min与晚期 ( 5 4 36± 4 2 7)ml min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8;收缩期流量早期 ( 12 98± 1 6 4)ml min显著高于晚期 ( 6 17± 1 93)ml min ,P <0 0 0 1;搏动指数早期 2 6 9± 0 12明显小于晚期 3 36± 0 37,P =0 0 2。结论 LIMA与LAD吻合  相似文献   

8.
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我们自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7月共为 130余例病人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现将资料完整的 110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男 89例 ,女 2 1例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9 2± 8 1)岁。有心肌梗死史者 70例 (6 3 6 % ) ,合并左心室室壁瘤 2 2例 (2 0 % )、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度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各 1例 ,6 0例高血压 ,5 9例有吸烟史 ,2 3例糖尿病 ,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1年。单支血管病变 3例 ,2支血管病变 10例 ,3支血管…  相似文献   

9.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Q  Li D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59-661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的术式和疗效。 方法 1991年 8月~ 1999年 3月 ,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7例采用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 ,1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患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同时进行了二尖瓣成形术。术前进行了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导管、心脏造影等全面检查。术后随访 7例 ,随访时间平均 (4 6 8± 10 7)个月。 结果  8例患者无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7例随访无晚期死亡 ,1例患者因肺动脉内隧道缝线撕脱 ,导致主动脉 主肺动脉瘘 ,二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 ,LVED平均 (4 6 4± 3 7)mm ,较术前平均 (5 4 4± 2 8)mm明显减少 (P <0 0 1) ,EF值 (6 9 4± 2 3) %较术前 (5 9 6± 2 8) %明显提高(P <0 0 5 )。 结论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的主要原则为重建 2支冠状动脉系统并处理好合并病变。肺动脉内隧道矫治方法 ,简便易行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心室功能明显减退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对心肌梗死或长期慢性心肌缺血造成心室功能明显减退的4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的相关资料。结果 42例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人均旁路移植3.3(1~5)支,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23个月,LVEF21.3%~65%,平均(42.7±5.9)%,与术前相比提高9%~24%(P<0.05);LVEDD55.2~64.6 mm,平均(54.7±3.8)m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心绞痛完全消失39例,活动耐力增加。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左心室功能明显减退的冠心病患者,CABG手术成功率和近期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合理选择病例、术中充分的再血管化和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