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和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伴发医院感染和双重感染的98例患者的各种临床特征。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口咽部、下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疾病的活动性、住院时间、季节、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环磷酰胺(CTX)为临床常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有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肝损害、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导致患者治疗无法延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如何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使药效与副作用达到最佳的平衡点。作者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以来,病情及预后明显改善。但是长期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易发生细菌感染。本文对我院1994~1996年收治的79例SLE中,合并细菌感染的ZI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感染的重视,提高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住院SLE79例,其中女76例,男3例,平均年龄28.71岁,均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该组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细菌培养:收集病人体液(血、尿、痰)进行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厌氧…  相似文献   

4.
曾健英  张建林  邹川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55-2657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IA)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例,在予小剂量激素联合骁悉或来氟米特或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的同时,予IA治疗,7例共行IA治疗65例次,血浆吸附总量为1300~1900L。结果:7例患者插入IA治疗后6~12周病情缓解,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下降,血白蛋白水平回升。部分患者抗核抗体(ANA)及双链DNA转阴,转阴率为70%。结论:蛋白A吸附柱能有效清除血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降低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与中小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用,能迅速缓解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病症,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侯静  张帆  刘琦 《临床荟萃》2007,22(1):63-6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hematosis,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因长期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增加了肿瘤发生的几率。而SLE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贫血、腹痛等多种症状,合并白血病的SLE患者早期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较难与活跃期SLE鉴别,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LE并白血病漏诊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望引起临床医师对同类病例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眼部病变发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SLE眼部病毒感染患者(13例,感染组)和无感染的SLE眼病患者(34例,无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眼部受累局部表现、临床特点及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用量,并对SLE眼部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感染组眼部表现以结膜炎、角膜炎为主,而非感染组主要以视网膜渗出/出血、玻璃体混浊、视神经炎为主;②贫血、低白蛋白、低C3及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合并病毒感染的相对危险性增高。结论SLE眼部病毒感染与SLE本病眼部受累者临床表现不同,眼部病毒感染与激素用量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CTD-PAH发病的高危因素。 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经胸心脏超声发现肺动脉压>35 mmHg(1 mmHg=0.133 kPa)的CTD患者26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症状体征、用药和检测指标。 结果CTD-PAH患者年龄集中于19~65岁(77.19%,203/263),女性为主(83.7%,220/263);所有CTD-PAH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比例最高(38%),干燥综合征(29%)和系统性硬化症(11%)次之;CTD-PAH患者最常见的PAH表现为胸闷(77.57%)、气喘(71.86%)、咳嗽(61.98%),原发病表现以雷诺现象(56.27%)、口干(47.53%)、面部红斑等皮疹(42.97%)等最多见;CTD-PAH最常见合并症为间质性肺炎(41.44%)、心功能不全(32.32%)及蛋白尿(25.48%);CTD-PAH患者免疫抑制剂中羟氯喹(62.36%)和环磷酰胺(48.67%)使用率最高。 结论CTD-PAH多发于中年女性,SLE及干燥综合征最多见,雷诺现象、口干、皮疹及间质性肺炎为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激素应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6月-2007年5月收治的24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将2001年6月-2004年5月收治的2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激素应用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激素应用依从性行为230例,占93.49%;对照组激素应用依从性行为155例,占68.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提高SLE患者激素应用依从性、减少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各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主要用药.对于治疗重症SLE或复发病例,免疫抑制剂与激素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SLE活动及复发,减少激素的用量.可选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TX)、环孢素A(CsA)、酶酚酸酯(MMF)、硫唑嘌呤(AZA)、甲氨蝶呤(MTX)等.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治疗SLE最有效的药物是环磷酰胺(CTX),由于其价格低廉,在临床应用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假性肠梗阻(IPO)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SLE并发IPO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为SLE活动期,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肠梗阻症状在一周左右逐渐缓解.[结论]SLE合并IPO患者病情较重,常伴有多脏器受累,易被误诊.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Tothepatientswith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combinedwithleukopeniaandthrombocytopenia,psychologicaltherapyandrehabilitationnursinghavesomeeffecton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hilepatientsaretreatedwithpharma-cotherapysuchasglucocorticoidhormoneandimmunosuppressan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psychologicaltherapyandnursingonpatientswith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UNIT:DepartmentofRheumatism,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CollegeSUBJECTS: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伴有血像异常的初诊SLE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初诊SLE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初诊的病例中,77例存在血像异常(91.6%),一系血细胞异常共27例,二系血细胞异常共32例,三系血细胞异常18例,白细胞减少、贫血多为轻、中度(68.9%,80.5%);贫血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18例(23.4%)和正细胞性44例(57.1%);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变异性大(11-97.8)×109/L.绝大部分病人均伴有SLE的其他症状.57例DAI(病情活动指数)数值大于9.结论:初诊SLE伴血液系统异常发生率高,SLE的血液系统表现有其特点,存在血液系统损害的初诊SLE病人中有74%伴有SLE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SLE并DAH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SLE并DAH的发病率为1.3%(17/2235;女性16例,SLEDAI评分平均(14.1±3.2)分;常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咳血;患者接受积极抗感染、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死亡率为59%(10/17)。结论:DAH是SLE的少见并发症,好发女性,多发生于SLE活动期,常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ysmenorrhea and musculoskeletal pain amongst university students aged 20–35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ysmenorrhea and the occurrence of MTrPs.MethodsThe study comprised two stag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ysmenorrhea and musculoskeletal pain and a case-control study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ysmenorrhea and the occurrence of MTrPs in the abdominal and pelvic area. Initially, questionnaires such as demographics, menstruation characteristics,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 (NPRS), measuring the average pain during menstruation and Nordic, were distributed to female students. Twenty subjects who suffered from menstrual pain of >3 on the NPRS (ones with the highest scor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econd stage as cases. An additional 20 who had not suffered from menstrual pain (NPRS ≤3) were considered controls. All 40 subjects underwent an assessment of MTrPs by two examiners blinded to each other's results and to the group allocation of the subjects.ResultsWe found that dysmenorrhea is a very prevalent condition among young female students. Most frequent complaints were: lower abdomen and back pain, tiredness, breast tenderness, mood changes, and an increased appetite. Pain during menstruation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neck, low back, and hip/thigh pain during the last 12 months. The results of the palpitation conclusively showed more active MTrPs in the rectus abdominis, quadratus lumborum and paraspinal muscles in women suffering from pain during menstruation than in those who were not in pain.ConclusionOur data provide an initial basis for the inclusion of a myofascial examination when evaluating women with dysmenorrhea.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月经期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性资料。方珐对温州医学院250名大二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月经情况,并对月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月经失调发生率为38.0%,其发生与经期性生活(P〈0.01)、未注意保暖(P〈0.05)及未每天清洗外阴有关(P〈0.05);痛经发生率为38.0%,经前紧张综合征发生率为44.8%,两者均与经期未注意保暖有关(P〈0.05)。结论应对女大学生进行月经健康教育,令其建立健康的经期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方群  王彩玲 《新医学》1999,30(11):645-647
目的:探讨表型女性伴月经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存在Y染色体的患者染色体组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月经异常患者抽血行染色体组检查,采用G显带分析或常规染色分析。结果:发现30例患者含Y染色体组其组型分别为25%46,XY〈3例46,XX/46,XY及3例45,X/46,XY。46,XY组型中16例表现为睾丸女性化综合征,7例单纯性XY性腺发育不全,1例卵巢早衰,1例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46,XX/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管时间探讨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与发生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总结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科室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受者83例。所有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于拔除导尿管前行尿培养。观察患者拔除尿管当天的症状,对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尿培养结果阳性23例。其中留置导尿时间10d以上的患者尿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留置导尿时间10d内(含10d)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肾移植受者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9~10d,而执行环境消毒措施、预防逆行性感染,保持出入量平衡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心脏临床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无心脏临床症状的60例SLE患者及我院体检中心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BMI、血压、心率方面相匹配。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两组患者心脏进行检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心脏的各项参数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左心室Em[(11.3±2.2)cm/s vs.(12.1±1.2)cm/s,P=0.041]更低,E/Em更高[(8.5±2.5)cm/s vs.(7.2±2.4)cm/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10.0 cm/s的SLE患者的病程较长、SLEDAI评分及SLICC/ACR损伤指数较高、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比例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OR=4.98,95%CI(1.06,12.37),P=0.042]、SLICC/ACR损伤指数≥1[OR=3.68,95%CI(1.43,9.49),P=0.007]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OR=5.35,95%CI(2.30,12.46),P<0.001]是SLE患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积极治疗SLE,使病情维持缓解,可降低患者心脏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749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8899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28899例住院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749例,感染率为9.51%。胃癌和直肠癌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6.63%和15.24%,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1.80%。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和住院天数在50 d以上的患者感染率较高。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放和化疗,作导尿、引流、插管等操作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较多。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属于医院感染高发群体,机体免疫力低下、高龄、住院天数延长、使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原发癌肿分类与医院感染率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