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程  邓明彬  于风旭 《四川医学》2007,28(8):911-912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实施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39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全组39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7.69%。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策略。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各种并发症14例,治疗后均愈出院。结论: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重视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6岁以下小儿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岁以下小儿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张鸿兰苏金林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向着低体重及婴幼儿发展。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偿功能低下,在经受手术及体外循环(CDB)后各器官功能紊乱明显。因此做好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年龄 20 d~3岁,体质量3~18(9.60±2.75)kg;非紫绀型心脏病149例,紫绀型先心病57例;206例中2例行姑息性手术,204例行根治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4.85%;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发生率为13.6%。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把握好手术时机尽早治疗;提高手术及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管理,注意重要器官的保护和营养支持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 10 9例成人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7例PDA直接行动脉导管结扎术 ,75例先心病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下行心内畸形根治术 ,2 5例ASD和VSD在体外循环和心脏跳动下行补修手术。结果 :术后 30d内死亡1例 ( 0 92 % ) ,发生各种并发症 3例 ( 2 75 % ) ,无远期死亡病例及并发症。结论 :成人先心病病史较长 ,病理生理发生明显变化 ,有针对性围术期处理尤为重要 ,只要围术期处理得当 ,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1%。其余患儿随访2~3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婴儿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6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于6个月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小婴儿危重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方法 87例6个月以内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均行一期根治手术,全部采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气静复合麻醉,2例PDA在非体外循环下,经左腋下小直切口行PDA结扎术,其余85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和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死亡3例,病死率3.4%.发生并发症33例,发生率37.9%,主要包括残余病变、低心排、反复气管插管和感染.结论 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早期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加强围术期的综合治疗措施,合理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12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死亡14例,死亡率为12.50%;98例存活者随访3~36月,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酸血症、使用临时起搏器及Aristotle评分等多项围手术期指标与预后相关。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与患儿自身情况及手术中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0m)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外科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2009年9月,在西宁地区外科治疗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体重3.5kg~10kg,年龄1.5个月~2岁,其中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35例,常温非体外循环手术4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8例.结果:住院死亡1例,存活46例,随访2个月~3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I级.结论: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体外循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西宁地区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67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园生  刘威 《广州医药》2000,31(5):16-17
目的: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疗效。方法:总结67例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结果:左向右分流常见先天性心脏病50例,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的复杂先心病17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应尽早手术治疗为宜,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尤为适合;术后强调持续保温、镇静、呼吸道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45例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体外循环手术36例,剖左胸动脉导管结扎术9例;围术期采用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为6.7%。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出血等。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结论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就应尽早手术,但对术前有肺部感染或心衰,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和心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的镶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杜虹  浮志坤  董自超 《中外医疗》2008,27(18):63-6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总结我院108例此类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外科操作及体外循环方法、术后处理等情况.结果 全组死亡8例,其中低心排1例,肺高压危象2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1例;胃液反流致呼吸道窒息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3~24月,生长发育改善,无远期并发征及死亡.结论 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恰当的外科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9月间,在我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38例,对其病变特征、手术方式、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16.7%),死亡7例(5.1%),其中3例死于严重术后低心排血量,4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随访109例(78.9%),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高龄是心血管外科治疗的高危因素之一,但并非手术禁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婴幼儿,因其心血管的复杂畸形或肺充血,而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如果不早期及时手术,1/3~1/2的患儿将夭折。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体外循环技术和围术期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心病患儿选择在婴儿期甚至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婴幼儿自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种代偿功能易受手术应激及体外循环的影响,而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使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本文重点结合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护理实践,针对患儿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3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  罗昭全  张伟  赵雄飞 《四川医学》2009,30(2):238-239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文回顾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32例10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资料,对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分析,并对术前准备、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探讨、总结。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3.1%,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6~85(平均4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70(平均42)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4~72(平均16.5)h,术后住院时间7~15(平均9)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出血等。结论重视和改进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是低体重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减少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10kg以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年龄11~26月,平均(19.4±8.5)月;体重5.5~10.0kg,平均(7.6±2.3)kg;室间隔缺损(VSD)2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所有患儿均手术一期矫治,彻底纠正心内畸形,CPB转流时间32~110min,平均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0min,平均22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均顺利脱机;l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病死率4.5%,余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新技术、新药的合理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袁芬  方为  柯齐斌  侯俊  孙德海  赵世荚 《医学综述》2007,13(18):F0002-F0002,1422
先心病婴幼儿由于体型小,发育比正常儿差,加上术中体外循环的稀释作用,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容易发生内稳态紊乱。维持围术期水、电解质及内环境稳定对先心病婴幼儿平稳渡过围术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先心病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及电解质变化尚不清楚。为此,观察了我院2004~2  相似文献   

18.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手术治疗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40例,其中13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5%;术后呼吸道感染6例,气道出血1例,腹泻1例,低心排2例,灌注肺并二次气管插管1例,拔管后呼吸功能不全二次气管插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全组除术后室缺残余漏1例、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正确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术后监护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死亡率。方法研究总结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治疗的112例危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监护治疗的经验。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后监护是降低危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死亡和严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加强基础护理、营养支持、防止术后低心排等。  相似文献   

20.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2001年11月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心病患者50例,体重4—8kg,平均体重为6.25kg.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4—14个月,平均年龄为9个月.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29例,房间隔缺损3例,室缺、房缺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法洛氏四联症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2例,其中1例并左上腔引入至左房顶,心内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三房心2例,伴有肺动脉高压40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4%,成功率96%.结果表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特别是低体重、低年龄者手术死亡率高,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外科技术、术后复苏技术的提高,婴幼儿先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