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生活状态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和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伟  位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00+1515
目的:观察脑得生浓缩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脑得生浓缩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60例予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17,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6.02,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47,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得生浓缩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文 《广西医学》2012,34(12):1698-170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用NIHSS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1),脑血流明显加快(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使脑血流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比例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确诊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均予以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分别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脂均明显降低(P<0.05),且分别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斑块数目、大小和管腔狭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有明显变化,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进而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活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予羟乙基淀粉500ml静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天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尤瑞克林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尤瑞克林0.15PNAU/d,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均有所改善,尤瑞克林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尤瑞克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配合基础治疗能更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尼膜同治疗急性脑梗死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毓新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61-1662
目的:评价尼膜同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入院后给予抗凝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膜地平2.5~5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膜同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供血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韶英  陈兴辉 《吉林医学》2010,31(4):492-493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sulfate,PSS)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藻酸双酯钠100 mg,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藻酸双酯钠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经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均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同时治疗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罗毅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11+30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血栓通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喻明  聂本刚  杨小芳 《四川医学》2014,(11):1452-145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复发脑梗死患者3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治疗组18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1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凝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伴意识障碍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方面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同时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流变各项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超声评价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经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诊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头针和体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中膜厚度、斑块声学密度、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常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有确切的改善作用,并且效果较常规治疗更好,虽然对超声指标的影响较小,但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脑梗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范秀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06-140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8例发病时间在72 h内、病情呈进展性加重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片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片。疗程30d,两组治疗前后均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舒通片与常规药物联用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营养剂、尼莫地平等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观察组在常观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降纤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是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Z=2.983,P=0.003)。结论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