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计算机辅助结合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获得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拟实施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Qsteoathritis,OA)患者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导航组53例和传统组53例,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导航组的失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差异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K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1年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年Feller髌骨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术后两组Feller髌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与传统TKA手术相比较,假体植入更准确,下肢力线更佳,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改善功能,早期疗效满意。计算机辅助导航能够为TKA股骨头假体精确定位、定向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7膝)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施行TKA,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满意度量表对TKA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31例(40膝)获得平均(3.65±0.95)年(25年)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4.89±13.9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46±5.9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秀26膝,良好11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2.50%;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0.05±25.71)°提高到术后(97.26±15.29)°,术前、术后的RO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状况也得到改善。膝关节假体采用膝关节学会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患者术后SF-36评分各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PCS术前平均(27.48±4.5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47.68±6.9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S术前平均(42.46±5.63)分,提高至术后平均(53.99±5.7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TKA后随访满意度满意率90%。结论: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TKA组与UKA组,每组各37例,分别给予TKA与UK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UKA组患者无术中转TKA手术者;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显著增大(P<0.01),H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术后UKA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TKA组(P<0.01),但H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UKA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至90度所需时间显著短于TKA组(P<0.05)。结论:UKA与TKA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相当,但UKA术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KA与T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UKA和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OA各20例患者。收集两组数据,包括: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及术后1月HSS疼痛评分,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所需时间(d),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天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在围手术期输血方面等方面。结果 UKA组与TKA组均获得满意疗效。HSS疼痛评分UKA组术前(15.4±2.8)分,术后1月(27.2±1.9)分(t=27.4,P0.001);TKA组术前(15.3±2.7)分,术后1月(27.0±2.0)分(t=25.8,P0.001);两组在疼痛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9,P=0.116)。与TKA组比较,UKA组术中出血(t=13.88,P0.001)少,术后3天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少(t=14.46,P0.001),术后膝关节屈曲到90°所需时间短(t=2.493,P0.05),手术时间短(t=35.4,P0.001),住院费用低(t=8.123,P0.001)。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UKA的近期疗效优于TK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EMINI MKⅡ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术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5例(27膝)HTO术后需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MINI MKⅡ人工假体进行TKA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6个月及12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等疗效指标以及膝关节屈曲度、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显著增加,由术前的(93.80±12.64)°增加至术后1、6个月以及12个月的(123.29±11.39)°、(124.70±13.38)°以及(127.95±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不断显著增加,其中患者满意度由术后1个月的70.37%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81.48%以及12个月的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45.88±6.37)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54.03±6.74)分、6个月的(76.50±6.33)分以及12个月的(93.82±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eller髌骨评分由术前的(17.94±2.98)分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18.03±1.11)分、6个月的(23.25±2.00)分以及12个月的(27.63±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TO手术后需进行TKA手术的患者,GEMINI MKⅡ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效果确切肯定,对改善膝关节功能、疼痛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4例,8例行UKA,16例行TKA。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结果:除TKA组1例患者因膝关节感染行假体取出,关节框置术,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关节翻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TKA患者术后疼痛缓解VAS评分优于UKA患者(P<0.05),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和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相当,UKA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TKA术后疼痛缓解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5膝)患者用LPS-FLEX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均保留髌骨.结果随访(12±3.8)月(3~18月),获得满意屈曲度,术前膝关节屈曲度为(98.20±14.49)°,术后12周为(130.80±4.16)°,较术前提高(32.60±11.38)°(P<0.05);术前KSS评分膝评分为(31.96±15.43)分,功能评分为(39.40±14.95)分,术后12周分别为(90.40±4.16)、(94.20±3.73)分,较术前分别提高(58.44±13.42)、(54.80±13.96)分(P<0.05),未发生迟发感染.随访X线片示膝关节假体位置及力线良好,股骨、胫骨以及髌骨假体周围无X线透亮线,假体无松动迹象.结论LPS-FLEX高屈曲型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获得最大屈曲角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TKA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7例(32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6膝关节,女21例,26膝关节,年龄31~72岁,平均68.7岁,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置换后随访12~4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总神经麻痹发生,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50°~105°,平均(68.50±17.56)°,术后90°~125°,平均(108.50±26.78)°,股胫角术前11°~31°,平均(18.2±5.1)°,术后3°~11°,平均(8.5±2.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术前28~54分,平均(39.0±4.57)分,术后45~100分,平均(88.2±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外翻畸形可采用常规截骨、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后稳定型假体植入,能较好地矫正外翻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KA 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随机分为未去神经组(对照组)和去神经组(观察组),每组30例(30膝)。两组术中均不行髌骨置换,观察组对髌骨周围电灼行去神经化处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膝关节活动度范围(ROM)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月时WOMAC膝关节评分(450.7±83.5分,473.7±97.7分),膝关节活动度(101.1±7.5分,105.8±8.4分)和VAS评分(2.1±0.8分,1.5±1.0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患者WOMAC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角度ROM及VAS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处理可降低TKA后膝前痛程度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牟晓峰  王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33-1335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3个膝关节行TKA。结果:113例均获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膝关节评分应用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2.42分提高到83.99分。末次随访时113个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5度。手术优良率为91.15%。结论:应用RP、RPF假体的TKA术对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良好的术中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关节炎(OA)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与变量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72例行TKA的老年OA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资料,采用HSS评分对老年人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72例顺利完成TKA,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在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TKA术后2周HSS评分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术前HSS评分、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即CPM初始角度)显著正相关(<0.05)。结论影响骨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因素复杂,作用于骨OA患者的手术治疗前后,影响疗效,并提示预后,明确这些因素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月住院治疗施行TKA且资料完整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203例患者,按髌骨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髌骨成形组及髌骨置换组,术后随访11~68个月,平均28.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及髌骨功能评分改善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时两组髌骨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亦无显著性差异.成形组髌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置换组(P<0.01).成形组患者满意率高于置换组(P<0.05).随访时X线片测量髌骨倾斜角及外翻角,发现两组小角度的倾斜及外翻的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髌骨成形术,尽可能地保留了髌骨骨量,适用于任何有股骨滑车的膝关节假体,术后短期疗效可靠、髌骨并发症低、患者满意率高,但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经临床和X线证实的61例66膝膝关节僵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有效康复锻炼,观察术前及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等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1例患者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95.0±11.3)°vs(40.4±4.9)°,t=2.782,P〈0.01],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89.2±5.8)分vs(43.7±6.5)分,t=2.805,P〈0.01]。经术后有效康复锻炼,本组疗效优良率为96.72%,共5例(8.19%)发生并发症。结论:结合术后合理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僵硬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6-688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内外侧口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用我院19个膝关节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A组10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内侧切口,术前活动度为92°(71~123°),股胫角平均为15.43°(13~39°),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26分。B组9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外侧切口,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90°(69~121°),胫股角平均为14.21°,膝关节HSS评分为29分。分别选用髌骨内外侧入路,都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术后12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及膝关节HSS评分,并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以上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平均外翻角为6.21°,膝关节活动度为106°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5分,B组平均外翻角为6.15°,膝关节活动度为105°膝关节HSS平均评分为94分,两组统计学分析外翻角的改变,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髌骨内外侧入路皆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326-329
目的探讨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60岁)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组和UKA组,每组60例。TKA组患者给予TKA治疗,UKA组患者给予UKA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K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KA组(P<0.05)。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关节HSS评分及ROM显著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 a,UKA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及ROM显著高于TKA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TKA组(P<0.05)。UKA组和TK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67%(58/60)、86.67%(52/60),UK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TKA组(χ~2=3.927,P<0.05)。结论 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ROM,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创伤后膝关节黏连的患者行关节镜松解术,采用H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6.4个月(8~24个月),术中均可见到关节内纤维束带形成,滑膜肥厚增生和髌骨周围黏连,以及股四头肌伸肌装置黏连。HSS评分从术前(65.2±1.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4.7±2.2)分。术中平均屈曲度为(112±6)°,末次随访时为(95±4)°。术前术后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结论关节镜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黏连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符合要求的96例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式不同分为TKA组50例和腓骨截骨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膝关节HSS评分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腓骨截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低于TK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显著升高、VAS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均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