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治疗Budd Chiari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并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但是 ,对肝内静脉分支和主干广泛狭窄或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 ,采用常规的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我院于 1993年 5月~2 0 0 2年 10月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治疗肝内静脉分支和主干均狭窄或闭塞的Budd Chiari综合征 9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均经超声、CT和血管造影证实为肝内静脉分支和主干狭窄或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1…  相似文献   

2.
刘玲  张梅  初蕾蕾  孙樱 《药品评价》2006,3(5):368-370
目的安络化纤丸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安络化纤丸组(治疗组46例)。两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ALT、AST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静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门静脉流速(A/P)和脾脏厚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Ⅲ、HA、Ⅳ—C、ALT、AST水平及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A/P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具有阻止和逆转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行Budd 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经下腔静脉造影确诊的 2 2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B超检查 17例 ,下腔静脉肝段节段性闭塞 9例 ,膜状闭塞 2例 ,肝静脉闭塞 3例 ;下腔静脉造影 ,肝静脉闭塞型 (Ⅰ型 ) 6例 ,肝段下腔静脉开口处闭塞型 (Ⅱ型 ) 16例 ,下腔静脉闭塞长度 1~ 9cm。临床突出表现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两个血流系统的高压征 ,可见腹水 ,肝脾肿大 ,侧枝循环形成 ,下肢水肿 ,静脉曲张和色素沉着 ,胸腹腰背部浅静脉呈垂直方向长链状上行性曲张。结论 :Budd Chiari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造成误诊 ,B超检查可作为筛选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钰  杨俊山  孙广新  周虎 《河北医药》2010,32(3):280-282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时是否存在脾动脉盗血及手术前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该类患者是否行脾切除术提供依据。方法5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6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试验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前根据脾功能亢进状况分为轻度脾亢组(28例)和中重度脾亢组(41例),采用TOSHIBAaplio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清晨空腹进行检查。常规检查肝胆脾情况,测量门静脉、脾动脉及肝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血流量F)。结果门静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高压组血流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脾亢组肝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重度脾亢组患者脾动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脾亢患者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血流增加,肝动脉血流量减少,脾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中重度脾亢时存在脾动脉盗血,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固体形态的肝脏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肝脏右前叶门静脉系统,为肝外科提供解剖资料。方法对20例固体肝脏进行管道雕刻法解剖,对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进行分析其走向、分布、形式以及数量。结果20例中18例肝脏右前段门静脉三级分支被一斜裂分为2组,斜裂的原因为血管缺失,其中一组血管缺少处于左前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腹部的侧面;另一组分布在该血管缺失处的右后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背部的侧面;另2例肝脏未发现斜裂。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分布为:1~8支处于腹部侧面,另有1~8支处于背部侧面,3~15是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支数。三级分支的形式以A、B 2种字母来代替,A型分支15例,占75%;B型5例,占25%。斜裂内部均发现有一条走行的肝静脉,18例中10例为肝中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右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中静脉,属2级属支,2例为肝右静脉,属2级属支,1例为副肝中静脉。斜裂处各点和胆囊窝的中点有一定的距离,平均距离为(60.68±15.80)mm。肝脏右下角和胆囊窝中点相距的距离平均为(110.34±20.54)mm,2个距离数值的比值为(0.45±0.12)。结论血管缺失在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中普遍存在。该斜裂将肝脏右前叶一分为二,分别对应右前叶腹部侧面和右前叶背部侧面。肝静脉走行在斜裂中恒定存在。斜裂位于胆囊窝中心和肝脏右下角的中分线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综合征应用舒肝汤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中纳入病例来源为我院住院部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综合征患者,纳入病例时间段为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将纳入研究的46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23例患者。对照组中纳入患者用常规方法进行支持治疗,观察组中纳入患者联合应用舒肝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下用药前、用药后门静脉、脾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内径、以及血流量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用药前门静脉、脾静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用药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血管内径、脾静脉血管内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相关检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门静脉血流速度内径、脾静脉血流速度内径相关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舒肝汤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确切,对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肯定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肝硬化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临床预后较差。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液流速减低;肝动脉血液流速增快、血流阻力增加,并且全身血管都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尤其在重度肝硬化时,肺部血流动力学也发生变化并引起肝肺综合征(HPS)、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PHTN)。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测得腹部门静脉系统的静脉阻力、血管内血流速度、血管内径,观察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检测肝动脉和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其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峰值流速(PVVmax)、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HAVmax)、肝静脉频谱改变、脾动脉搏动指数,并计算肝动脉峰值流速与门静脉峰值流速比(A/P)和肝循环指数(HCI),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pv、PV.Vmax、HAVmax、肝静脉频谱变化在肝纤维化S。期与其他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S0、S1、S2、S3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HCI在纤维化程度轻度(S0-S1)、中度(S2-S3)和重度(S4)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上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A/P及HCI两项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THT作业工人肝损害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184名TNT作业工人进行腹部B超征象分析;结果:肝右叶最大斜径、脾厚径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1)。肝胆疾患阳性率随工龄增加明显增高。晶体损害与肝右叶最大斜径呈正相关(P<0.01);结论:TNT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职业性健康体检进行超声波检查为职业禁忌症检出及肝损害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肝脾联合栓塞组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各21例,评价2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栓塞后综合征持续时间以及肝脾联合栓塞组中脾功能亢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介入术后第7天肝功能损伤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脾联合栓塞组栓塞后综合征持续时间较长(P〈0.05)。结论对于肝癌伴发的脾功能亢进,肝脾联合栓塞术是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超声检查结果与肝活检纤维化分期的异同以提高超声检查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率。方法对1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脾进行超声检查,肝活检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S1~S4)。结果肝脏超声检查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54,P〈0.01)。两者符合率为42.7%(79/185)。超声检查在S1、S2、S3和S4期灵敏度分别为66.7%(22/33)、52.5%(31/59)、27.6%(16/58)和28.6%(10/35),S1、S2期灵敏度高于S3、S4期灵敏度(P〈0.05)。S2期特异度较低、误诊率较高(P〈0.01)。S3、S4期漏诊率高于S1、S2期漏诊率(P〈0.05)。在肝纤维化分期中,超声诊断偏低与诊断偏高的病例数比值为1.9(70/36)。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在纤维化分期与超声诊断较轻的两个组与较重的两个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右斜径在较轻的两个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超声检查能部分反映肝纤维化分期,结合肝右斜径、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大小和超声诊断分期偏低的现象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支瘤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5名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支瘤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原发病灶的介入治疗联合对门静脉主支瘤栓的放疗,观察对比这些患者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瘤栓大小与不良反应情况等资料。结果 ①治疗后的肿瘤直径要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过治疗后患者瘤栓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治疗后常有恶心、呕吐、纳差、发热、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支瘤栓可以有效地控制原发肿瘤与瘤栓,但常常存在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本疗法临床推广上尚需近一步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3.
李欣  安玉 《天津医药》1998,26(2):96-99
为确定正常儿童生理状态下各年龄组肝脏及门静脉的正常CT范围,为影像学判断肝肘,门静脉病理变化引起的形态异常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对282例1 ̄14岁正常儿童肝脏行横断扫描。依年龄分4组,分别测量肝左、右叶宽径、门静脉主干和左、右分支的宽径,门腔间隙宽径。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提示:6岁以下儿童各组数值随年龄增长相对稳定,左、右叶宽度均应小于99mm,6岁以后应小于112mm,门静脉主干与右横支在6岁以下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为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肝前性的门静脉高压。脾动脉缩窄式(splenic artery coarctation,SAC)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SRC)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症可选择的较理想术式。术后能减轻患者脾动脉高动力灌注,减少血细胞破坏,减轻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刺激,限制脾增生;降低脾胃区门静脉压,减轻脾淤血,缩小脾脏,缓解脾亢;保持脾血管一定压力和血供,避免再出血或梗死;  相似文献   

15.
朱宏英  胡敏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06-3107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前后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在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用药后门静脉流速降低,脾静脉流速、流量降低,肝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结论:肝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是判断门脉阻力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青中年患者51例为对照组,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左主干、回旋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单支病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2支病变例数、3支病变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的病变部位和支数较多,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已婚,因右上腹不适5d于2012年3月17日来我中心门诊。患者自述有10年酗酒史。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左叶长35mm,厚76mm;右叶肋下斜径108mm。门静脉宽11mm。肝外形欠规则,包膜不光整,呈锯齿状,肝静脉变细,走行不清晰,肝内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呈粗颗粒状,肝右后叶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与分析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接受体检的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两组的肝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肝固有动脉(PHA)血流动力学指标[肝固有动脉内径、肝固有动脉阻力指数(RI)、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肝固有动脉血流量]和门静脉(PV)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门静脉血流量);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和肝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肝固有动脉内径、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结果研究组肝固有动脉内径(0.59±0.08)cm大于对照组的(0.37±0.06)cm,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40.86±8.67)cm/s快于对照组的(33.86±7.99)cm/s,肝固有动脉血流量(652.47±28.49)ml/min多于对照组的(465.48±23.0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固有动脉阻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门静脉内径(1.25±0.06)cm大于对照组的(1.17±0.08)cm,门静脉血流量(803.85±72.93)ml/min少于对照组的(1049.58±86.59)ml/min,门静脉平均血流速(13.43±3.03)cm/s慢于对照组的(22.97±2.8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门静脉内径(1.18±0.04)cm、肝固有动脉内径(0.50±0.06)cm均小于治疗前的(1.25±0.06)、(0.59±0.08)cm,肝固有动脉平均血流速(33.58±6.54) cm/s慢于治疗前的(40.86±8.67)cm/s,门静脉平均血流速(18.43±2.85)cm/s快于治疗前的(13.43±3.0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提示病情程度,且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随着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改善随之变化,是临床诊疗的重要评估指标,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观察重度脾脏肿大采用放射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经过彩超观察确诊为脾脏肿大,都进行了放射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将这50例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脾静脉血流的速度、脾静脉内径、脾实质纵径、脾实质前后径、门静脉血流的速度、门静脉内径做详细的记录,对比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脾静脉血流的速度、脾静脉内径、脾实质纵径、脾实质前后径、门静脉血流的速度、门静脉内径均有明显的减少,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之前,运用彩超检查将患者的病情准确地掌握,然后,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确保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陆蓉  施裕新  顾美芳 《江苏医药》2006,32(11):1007-1008,I000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显示肝硬化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肝脏正常者行腹部增强扫描,然后行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分别测量门静脉系统短径,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A显示肝硬化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21例次,胃底静脉曲张18例次,胃左静脉曲张23例次,胃短、胃后静脉曲张16例次,附脐静脉开放伴腹壁浅静脉曲张7例次,胃-肾/脾-肾分流5例次,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扩张7例次,腹膜后静脉曲张4例次。肝脏正常组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均明显小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在显示肝硬化门脉系统形态变化及门脉高压侧支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