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15%,虽然在颅内动脉瘤所占比例不高,但是其致残致死率相对其他部位动脉瘤明显增加,且因其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故基底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开颅手术夹闭治疗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治疗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12例。结果8例开颅手术夹闭治疗患者中,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不全闭塞1例,早期死亡1例,2例夹闭术后再破裂出血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闭塞。12例m管内栓塞治疗患者中,9例动脉瘤完全闭塞,3例不全闭塞,其中8例随访6个月至3年,均痊愈,遗留轻度偏瘫2例及动眼神经麻痹1例;1例正在随访中。结论根据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各种处理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安全闭塞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准确显示全部40个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4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前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大脑后动脉瘤7个,后交通动脉瘤5个,椎-基底动脉瘤5个,胼周动脉瘤2个,其中最大瘤体直径为33 mm,最小瘤体直径为2 mm.图像中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三维空间关系的显示均清晰、确切.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一项无创、安全、简便和可靠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颅内囊性动脉瘤的三维立体形态及颅底血管变异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收治的颅内囊性动脉瘤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数83个,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影像工作系统观察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方向及颅底血管变异情况.结果 颅内囊性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43.37%(36/83),后交通动脉28.92%(24/83),颈内动脉9.64%(8/83),大脑中动脉6.02%(5/83),大脑前动脉A1~A3 3.61%(3/83),基底动脉3.61%(3/83),大脑后动脉2.41%(2/83),小脑下后动脉1.20%(1/83),脉络膜前动脉1.20%(1/83),形态以规则形态为主.颅底血管变异发生率为56.63%(47/83),前交通动脉瘤中大脑前动脉A1发育不良或缺如的变异发生率为72.22%(26/36).结论 颅内囊性动脉瘤的立体形态及血管变异均可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充分显示,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颅底动脉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海龙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2001-2002
基底动脉分叉部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该部位动脉瘤发病率高,手术夹闭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介入治疗中栓塞材料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改进,本文对各种用于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栓塞材料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在CT血管造影(CTA)指导下急诊手术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Hunt-Hess高分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均行CT和CTA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夹闭动脉瘤颈,清除颅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17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在紧急情况下CTA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要影像学方法。对于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应该积极手术治疗,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三维DSA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意义。方法:收集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三维DSA检查并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发现39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例为颅内多发动脉瘤6个,4个微小动脉瘤,1例为脑动脉血管扭曲畸形;三维DSA显示微小动脉瘤的结构及小动脉血管间关系较常规DSA明显优越,所有血管三维重建的图像均能清晰的显示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39个动脉瘤全部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栓塞程度0级33个,1级6个。结论:三维DS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出率及动脉瘤瘤体、瘤颈结构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关系显示的清晰度较常规DSA明显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血管介入栓塞技术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轻度残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复发、植物生存以及重度残疾等方面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脑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增加术后恢复良好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术之后确定是颅内动脉瘤并转人ICU,进行24h的心电监护,减少探视,全程护理,实施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作用。能够明显发现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和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召开的“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专题会议”,于1985年5月27日至29日在武汉市召开。有二十几个省市的代表及列席代表近100人,代表们对急性期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标准、手术治疗,颅内功能区及深部AVM的手术经验和颅内AVM各种手术方法及其对比5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从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血管造影后实施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0例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率从术前的(85.2±2.2)%降至(23.5±1.8)%,术后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193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7例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均未出现支架移位和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通过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缺血症状与脑卒中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行开颅夹闭治疗及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行开颅夹闭治疗11例患者临床状况全部优良,无轻残及死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临床状况优良6例,轻残2例,死亡1例.结论 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不同于一般动脉瘤,开颅手术仍是治疗此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式,医院在选择治疗策略时,除了考虑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等因素外,也要结合本医院的医疗特长,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临床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该部位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改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24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型、巨大型动脉瘤18例,中型、小型动脉瘤6例.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直接夹闭术、动脉瘤部分切除塑形术、动脉瘤孤立术或切除塑形+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等.结果 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8例.不同程度肌力下降10例,5例出院时恢复到4级,伴发失语3例,视力严重下降5例,眼球活动障碍4例.深昏迷(死亡)2例.二次手术3例.总手术优良率66.7%(16/24),病死率8.3%(2/24).结论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手术难度较大,眼动脉段动脉瘤不易显露动脉瘤颈,而某些大型、巨大型动脉瘤手术更加困难,需要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切除部分动脉瘤才能夹闭.手术仍以夹闭术疗效为好.对于伴有瘤内血栓的病例,应先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术,但可能由此带来一些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夹闭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的原因,为动脉瘤夹闭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2个动脉瘤)夹闭术后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并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价瘤夹位置、瘤颈是否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情况。结果 114例患者的132个动脉瘤中,所有瘤夹显示清晰。检出1例患者(1个动脉瘤)夹闭不完全,1例患者(1个动脉瘤)载瘤动脉局部闭塞,全部经临床后续治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结论 64排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一海绵窦瘘、自发性原始三又动脉海绵窦瘘和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各1例;分别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电解微弹簧圈(GDC)和法国Bah公司的可脱性球囊技术,对4例CCF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一海绵窦瘘和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动静脉瘘分2次栓塞,自发性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间瘘一次性完成栓塞,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仍是治疗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的最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总结分析46例患者54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26个,前交通动脉瘤16个,胼周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3d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显微手术成功夹闭43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动脉瘤行包裹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7例恢复良好,9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死亡4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烟雾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成年人烟雾病的进一步认识,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以期在基层医院开展烟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成年人烟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资料,并总结治疗结果.结果 23例患者中,以颅内出血表现为主17例(73.9%),以脑缺血表现为主6例(26.1%).出血部位依次为颅内出血伴破入脑室,单纯脑室出血,左、右颞单纯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ICA)虹吸部、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中动脉(MCA)起始部狭窄或闭塞5例,单侧2例;双侧ACA及MCA起始部狭窄或闭塞5例,单侧1例,合并双侧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PCA)狭窄1例.CTA及DSA检查共发现烟雾病合并动脉瘤6例(8枚).手术治疗(含栓塞治疗)10例:脑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及烟雾血管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再出血2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13.0%.结论 (1)单纯的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较大或四脑室铸型并有脑室进行性扩大时行脑室外引流治疗,出血量较少者可保守治疗.(2)脑实质出血量大于30 ml可行手术清除血肿.注意保护颞浅动脉及其分支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血管.(3)微创YL-1型锥颅针方法对脑实质出血更有优势,可避免对已形成颅内外重要侧支循环的破坏.(4)对与出血有关的合并动脉瘤或异常血管网内微小动脉瘤,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减少再出血的机会.预后主要取决于颅内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有无再出血及治疗时机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评价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旋转DSA显示病变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15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结构关系。结论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的显示高于常规DSA,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和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 ,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愈率。方法  3 5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手术治疗 ,直视下手术夹闭 2 5例 ;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 10例。再塑型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 1例。结果 开颅手术患者均直视下手术夹闭 ;血管内栓塞患者完全栓塞 9例 ,1例栓塞不全 ;优19例 ,良 13例 ,差 3例 ,本组病例无死亡。结论 数字式减法血管描记法 (DS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CT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主要手段 ,MRA可作为无创性筛选 ,DSA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动脉瘤破裂出血 ,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