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药物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且可供选择的种类和品种繁多,然而若抗菌药物注射剂溶媒选择不当,药液浓度、药液配置时间、输液速度和间隔时间以及药物间配伍不合理,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以及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本文就抗菌药物注射剂在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从溶媒的选择、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滴速的控制、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 及结论 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临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从溶媒的选择、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滴速的控制、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 及结论 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临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特有的新型中药剂型,具有功效独特、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在治疗中药优势病种、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药注射剂在日常临床使用中无法避免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然而,近年来部分中药注射剂配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从而影响其临床推广应用。基于此,文章对中药注射剂配伍过程中稳定性变化情况,特别是对现有的中药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中药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对传统医药的研发,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静脉用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在临床治疗中,药物要加入各自的溶媒溶解或稀释后才能静脉注射,药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后的微粒数才是进入人体内的不溶性微粒数,因此药物与溶媒的合理配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苏利红  朱秀琪 《包头医学》2011,35(3):156-157
目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药学监护中需要关注的药学信息要点,开展药学监护。方法:对静脉给药过程中,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对症用药、药物配伍、药物剂量、静脉给药速度、给药间隔和疗程等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药学监护中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各个环节相关药学信息的关注和监控,以减少中药注射剂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结论: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其药物因素、溶媒选择、配伍问题,输液速度、温度及个人差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与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该院静脉药物配伍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控制临床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现象.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经回顾性分析,发现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现象有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合理、溶媒用量不足、药物剂量不合理四种.结论:静脉药物配伍中,临床医师应充分考虑患者实际病情,综合分析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配伍静脉药物,减少不良事件,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常将青霉素G钠与某些心血管药物联合使用,用以治疗和预防合并感染的心脏病患者.但是青霉素G钠与这些药物加入溶媒后对青霉素的稳定性有何影响,却鲜有报道.对此,我们对青霉素G钠在葡萄糖注射液、极化液中与部分心血管药物的体外配伍进行了试验,旨在探讨药物对青霉素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钟秋凤 《中外医疗》2014,(23):151-152
目的 研究泮托拉唑钠注射剂与三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将泮托拉唑钠注射剂分别与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果糖配伍,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配伍后0~6h内泮托拉唑的含量,同时测定其pH值以及药液外观变化。结果 泮托拉唑钠注射剂在0.9%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溶媒中6h内含量分别为98.5%与97.3%,与果糖配伍6h后的浓度是42.1%;与0.9%生理盐水配伍前pH值为6.12,配伍6h后pH值为9.23,与5%葡萄糖配伍前pH值为4.51,配伍6h后pH值为8.13,与果糖配伍前pH值为3.54,配伍6h后pH值为5.71;与果糖配伍6h后颜色为紫褐色,溶液较浑浊,与0.9%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6h后溶液为无色透明。结论 泮托拉唑钠注射剂与0.9%生理盐水以及5%葡萄糖溶液配伍较合适,对药物治疗效果影响较小,可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果糖则不适合用于与泮托拉唑钠注射剂配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别同5%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以注射剂临床常用量为配伍参考,室温下分别在与溶媒配伍0、2、6 h后进行主要成分含量、pH值、不溶性微粒及外观等研究.结果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在主要成分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不同.结论 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偏酸性溶媒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榄香烯注射液与常见4种溶媒配伍后其输液稳定性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情况,为临床药物治疗选择合理溶媒配伍提供参考。方法:将榄香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室温下放置6h,然后观察溶液颜色与外观、pH值,以及使用HPLC测定β-榄香烯活性成分变化情况。结果:榄香烯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6h内颜色外观、pH值和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榄香烯注射液与4种常见输液溶媒配伍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在3种液体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5℃、37℃,在3h内观察配伍液外观、pH值变化,并用RP-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与舒巴坦的含量。结果:稳定性和光照、温度和溶媒有关,在NS中较为稳定。结论: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在葡萄糖注射液(GS)中较为稳定,宜选用GS为溶媒。  相似文献   

14.
总结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时,正确选择溶媒,给药途径,用药间隔,合理用药几个常见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临床输液药物配伍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液药物配伍问题是近年来医疗单位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引起医患各方面的普遍关注。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近几年来临床用药的经验,列举了几类常见的主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如青霉素与地塞米松不宜配伍、多种药物合用应注意配伍禁忌、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应分步输注、输液管中的药物配伍应使用相溶输液冲洗输液导管、合理选择稀释剂、输液速度的选择等常见问题。从国家标准要求和实际应用的物理化学变化等方面加以阐述.同时也对某些临床输液药物配伍的安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双根 《当代医学》2014,(34):157-158
目的通过了解某院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方法选取采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共450份,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物使用说明书等对溶媒应用、联合用药及用法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50份病历中,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215例(47.78%),用药不合理235例(52.22%),存在溶媒选择不当、超剂量用药、联合用药不当、超适应证用药、超疗程用药、稀释比例不当等现象。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不理想,要重视合理用药管理,提高中药注射剂用药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种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可供静脉注射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绿原酸,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及抗菌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与其他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也日益增多,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其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的变化也屡见报道,有的相互配伍稳定,有的配伍后发生性状改变,稳定性差,甚至影响药物的正常使用,因此不合理的配伍及配伍后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现将近年来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剂与其它抗菌药物配伍变化的情况概述如下,希望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提供参考。1…  相似文献   

18.
141例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市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该院41个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历395例,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5份病历中有205例使用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51.90%。其中,不合理用药141例,不合格率为68.78%,对是否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指征、剂量及疗程、溶媒选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该院临床科室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还存在较多问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杨廷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500-3501
中药注射剂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还可能产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查阅有关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使用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发现通过医护人员按药品说明书科学合理用药,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临床医师、护师、药师三位一体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分析其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的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行为和习惯进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惠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15-2815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天然药物开发上的广泛应用,国内中药注射剂的品种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但是由于临床不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超剂量、长期应用。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合理等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