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胼胝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胼胝体损伤的患者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胼胝体损伤的颅脑CT和MRI表现特点:①胼胝体出血性损伤23例和非出血性损伤18例,以膝部与体部多见,压部少见;② 30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③ 31例常合并颅脑其他部位损伤.1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中,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仅显示2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3例胼胝体出血性损伤,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显示20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后随访,MRI发现胼胝体体积缩小28例、软化灶15例、胶质增生30例,CT仅发现脑软化灶8例.结论 对于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和随访复查,MRI较CT检查有明显优势;对于胼胝体出血性损伤病灶,MRI和CT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致胼胝体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10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均为颅脑创伤所致,且均在本院接受MRI和CT检查。观察患者MRI和CT影像学表现,并比较MRI和CT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类型胼胝体损伤的MRI参数值。结果MRI检查显示99例患者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边缘清楚,4例患者存在强化或边缘不清晰,其中45例非出血性损伤患者,T1WI呈现等信号或者低信号,T2WI和DWI均呈现稍高信号,同时各扫描序列中均未见出血信号,58例出血性损伤患者,各扫描序列上均呈混杂信号,且可见出血信号;MRI和CT对膝部损伤、压部损伤以及体膝部损伤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体部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 0.05);MRI和CT对出血性损伤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非出血性损伤、胼胝体萎缩、软化灶以及胶质增生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 < 0.05);两组患者DWI序列显示以及脑弥漫性轴突损伤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性损伤T2WIFLAIR、T2WI/T1WI显示明显高于非出血性损伤(P < 0.05)。结论MRI检查应用于颅脑创伤所致胼胝体损伤较CT可显示更多的病灶,可鉴别诊断出血性损伤与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同时可准确定位胼胝体损伤具体部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创伤(TBI)后认知障碍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重度TBI恢复期男性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oCA评分评定其记忆、注意、语言、执行等各项功能,同时采用DTI测量感兴趣区(放射冠、上纵束、下纵束、内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和扣带回)白质纤维束的各异向性(FA)值,最后采用Pearson软件分析MoCA评分与感兴趣区FA值的相关性。 结果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和上纵束的FA值与MoCA评分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r=0.746,P<0.05;r=0.689,P<0.05;r=0.748,P<0.05。 结论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上纵束白质纤维束损伤与认知障碍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能量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对132例高能量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精神障碍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精神障碍组,分析造成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精神障碍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观察2个月,于干预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比较两组精神障碍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132例患者中检出高能量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者78例(59.1%),精神障碍组中出现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昏迷时间≥2 d、大范围脑损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5或0.01)。干预后常规组与干预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 <0.01),干预组比常规组升高更显著(P <0.05或0.01)。结论高能量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众多,早期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降低颅脑损伤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及DTI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符合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患者的MRI及DT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例PVS常规MRI均显示两侧半球多发缺血缺氧病灶及脑室扩大,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1.2mm,另见58%脑干病灶,42%丘脑病灶DTI均可见放射冠胼胝体纤维束FA减低,11例可见一侧或双侧下纵束FA减低,形态消融。结论 常规MRI及DTI可为PVS的正确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期间应用CT、MRI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应用准确率。方法:以睢宁县中医院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急诊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经手术检查确诊,且均进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对比诊断效果,评估指标包含颅骨骨折类型、原发性出血情况、原发性神经损伤。结果: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颅脑损伤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P <0.05);MRI检查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 0.05),但总颅骨骨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硬膜下血肿、硬膜外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内出血的总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P <0.05);MRI诊断颅脑原发性出血以及原发性神经损伤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P <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期间应用MRI诊断措施可以更好地检出因急性脑损伤所引起的出血以及神经损伤,于颅骨骨折诊断期间MRI诊断价值更为理想,在必要情况下可将两种诊断措施联合应用,进而提升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率[17.2%(10/58)]高于健康体检者[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低磷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0.0%(4/10),高于重度颅脑损伤但血磷正常者[10.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低磷血症得到纠正者的病死率低于未得到纠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合并低磷血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MODS的临床救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与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来我院NICU中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并发MODS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MODS43例(发生率为21.83%),其中死亡28例(病死率65.12%);发生肺功能障碍28例(发生率65.12%)。此外,广泛脑实质的损伤、脑疝的发生,入院时的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脑干与下丘脑的损害是MODS发生的始动因素。结论:及时有效地缓解颅高压,恢复脑干功能是治疗的首要问题;而肺部并发症的合理治疗是控制MODS的重要环节;综合救治策略仍然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7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以判断其对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影响。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组FBG及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8分组7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障碍主要由受伤脑组织释放凝血因子引起,因而能够反映脑组织受伤程度,对早期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道廓清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辅以气道廓清技术排痰。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第14天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超声检测膈肌厚度分数(DTF)、成功撤离呼吸机和转普通病房的患者比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性肺炎(VAP)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7及14天时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PaO2、PaO2/FiO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PaCO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PaO2、PaO2/FiO2升高和PaCO2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观察组患者第14天时GCS评分、DTF和成功撤离呼吸机、转普通病房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发生VAP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辅以气道廓清技术帮助排出气道分泌物,能有效改善氧供、改善膈肌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早期撤机率,缩短患者在重症病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