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79例脑梗死头颅CT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个相符以基底节、脑叶、侧脑室旁的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不相符的情况是CT阴性,而临床有表现;CT阳性,而临床无表现;CT显示二侧病灶,而临床表现为一侧;CT显示病灶与临床表现在同一侧;CT显示一侧病灶,而临床表现为二侧.  相似文献   

2.
李玲 《吉林医学》2013,34(17):3332-333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糖尿病脑梗死50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50例的头颅CT表现、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卒中类型多见于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高,且具有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特点,高血脂、高血糖直接影响急性脑梗死的病程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胡海茹 《中外医疗》2009,28(21):84-84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105例,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5例,比较2组的病情进展情况,头颅CT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纽进展型脑梗死多,CT表现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死亡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相比,其脑组织损害严重,脑水肿明显,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CT特点,方法:对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与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表现,CT特点进行比较。结果: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中有26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21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124个,平均4.8个;30例非糖尿病有15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6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43个,平均2.8个,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其它CT特点基本一致,无差异性,结论:糖尿病脑梗死以及多发性腔隙梗死为主要特点,但非糖尿病梗死的临床表现,病灶好发部位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腔隙性脑梗死,CT、MRI的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有部分患者肢体定位症状与病变部位不符,还有部分患者临床无症状。25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80个,CT扫描发现病灶22个。结论:MRI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方法61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57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塞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NDACI组的单发性脑梗死明显高于DACI组,但腔隙性和多发性脑梗死明显少于DACI组(P<0.05);两组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和血脂水平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率DACI和NDACI分别为75.4%和89.5%(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较易并发脑梗塞,且预后差,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卫生宣教,促其配合治疗,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死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改存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13-2114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识,指导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采用螺旋CT常规(必要时薄层)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6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CT及临床表现,有明确卒中病史的58例,无症状体检发现的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放射冠,基底节,内囊,丘脑区及脑干等。较多病例为多发性病灶,极少数病例单发且无症状,病灶发生在脑内的重要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CT表现低密度小于20mm的梗塞灶。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CT的广泛应用,CT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在脑室周围病灶的检出率最高。同时认为,弥漫性脑深穿支动脉硬化闭塞产生的微栓塞累及病变血管直径为100μm~200μm是产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泂 《河北医学》2007,13(2):202-204
目的:结合病史分析腔隙脑梗死临床症状和CT表现,着重讨论腔隙脑梗死病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CT资料.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肢体定位症状与病变部位不符,另有部分病人临床无症状.CT表现为病灶大小5~15mm低密度灶,好发于基底节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以及丘脑、桥脑和脑白质.可伴有其他部位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及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血栓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对腔隙性脑梗死的CT诊断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2年1月~2007年1月赤峰市医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57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5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无症状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检测138例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及头颅CT等。结果发现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分别为95%、78%及88%。心电图异常者为70%。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头颅CT显示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时糖、脂肪代谢紊乱及血流变学异常可能是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45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无症状脑梗死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纤维蛋白等指标。[结果]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雪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体重指数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无症状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与防治。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40例.观察其血脂、血糖、头颅CT及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多灶性脑梗死、血脂、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组较非糖尿病组发病率高、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农文军 《海南医学》2012,23(16):57-59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B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50例老年糖尿病并SBI为观察组,50例非糖尿病并SBI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脂、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SBI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脂、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无症状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刘蓉  常红升  戴雪来 《四川医学》2002,23(11):1144-1145
目的:探讨高血脂及非高血脂因素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CT表现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96例伴高血脂的脑梗死患者和314例不伴高血脂的脑梗死患的脑CT影象和3周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伴高血脂组发生在基底节区多见,且以多发性、片状梗死多发,平均密度相对较低;不伴高血脂组发生在颞、枕、顶叶多见,且以单发性、腔隙性梗死多发,平均密度相对较高。组间显效、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脂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A组)与70例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A组发生再出血率明显大于B组,A组治疗效果较B组差。结论:1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明显大于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2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再次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3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较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差。4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秀慧 《西部医学》2007,19(1):95-96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南阳协和医院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脑梗死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醇、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等指标。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特点。方法: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腔梗非糖尿病患者首诊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梗死临床特点。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腔梗合并非糖尿病者以多发病灶的发病率高(P0.05),合并糖尿病的腔梗患者首诊时多有明显临床表现,且血糖、血压和血脂异常(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多发的基底节区发病多见,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60例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灶的分布为单发24例,多发36例,好发部位为基底节、脑叶;CT呈圆形、卵圆形、带状或楔形低密度灶;临床表现:头昏43例,头痛5例,肢体麻木38例,失语21例,意识障碍6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41例。经综合治疗,临床治愈38例,好转19例,死亡3例。结论 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病灶小、多发性病灶为特征,临床上以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19.
血浆D-二聚体与脑再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 (D D)水平与脑再梗死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 60例初次脑梗死与 5 0例再次脑梗死及 60例初次腔隙性脑梗死与 5 5例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D D水平及纤维蛋白原 (F gen)浓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 D水平较初次脑梗死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D D水平与初次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血浆D D水平持续增高 2月者 ,以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多见 (P <0 .0 0 1)。 1年内再发率亦显著高于脑梗死组 (P <0 .0 5 )。再次脑梗死组及再次腔隙性脑梗死组的F gen浓度 ,分别高于初次脑梗死组及初次腔隙性脑梗死组。 结论 血浆D D水平与F gen浓度测定均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及糖尿病对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54例,非糖尿病组35例,比较2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糖尿病组在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两部位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基底节区与双侧小脑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组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前组循环及后组循环微小动脉均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