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术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颈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眩晕症状评分,同时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为(24.10±4.1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1.75±4.01)分及对照组的(14.54±5.6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高流速及低流速患者治疗后VA及BA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叶喜喜  樊沛  卢迪  周奕 《新中医》2023,55(10):134-138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 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 1 次,共治疗3 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 个疗程后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评估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 评估量表积分,测量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并最终进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1 个疗程后 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2 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 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以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个疗程后1 周、治疗1 个疗程后3 个月,2 组VBLADI 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BLADI 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积分与VBLADI 呈负相关性,眩晕积分越小,眩晕症状越严重, 寰齿错位越严重。临床疗效痊愈率观察组40.00%,对照组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 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使用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颈性高血压的疗效,探讨其治疗该病的机理。方法:将诊断明确的颈性高血压患者84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2位患者,实验组采取针刀整体松解术共3次治疗,对照组采取颈部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以及颈部疼痛改善程度,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来确定针刀闭合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颈性高血压病,通过松解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恢复其力平衡,最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压状况以及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3月至今,笔者采用针刀松解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40例,并与单纯针刀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8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青岛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风池、风府穴位注射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风池、风府穴位注射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20天,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4.74±3.36,治疗20天后为25.74±1.14;对照组治疗前为14.14±3.67,治疗20天后为20.17±3.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风池、风府穴位注射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针刀疗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颗粒组和联用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单纯针刀治疗,颗粒组采用单纯颈舒颗粒治疗,联用组予针刀联合颈舒颗粒治疗.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ESCV...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前路重建稳定术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颈性眩晕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本院脊柱外科颈性眩晕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颈前路重建稳定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术前多存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突出和颈椎不稳,钩椎关节增生不明显;术后颈椎手术节段植骨融合良好,生理曲度得到稳定性重建。术后颈性眩晕取得较满意改善,优良率为93.75%.术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为(26.13±2.15)分,较术前评分(12.78±2.85)明显提高。结论:颈前路重建稳定术对难治性颈性眩晕患者,取得较满意近期临床疗效,颈椎不稳和颈椎间盘退变性突出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钩针与针刀相结合颈部软组织平衡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颈部钩针及后枕部针刀颈部软组织平衡法治疗,1次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5例(26.04%),显效47例(48.96%),好转18例(18.75%),无效6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钩针联合针刀颈部软组织平衡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9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组间DH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通过调整颈椎内外力学平衡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症的效果。方法:将150例颈性眩晕症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根据体征和影像检查结果在病人颈项部、肩胛部确定2~3个治疗点做针刀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颈椎牵引治疗,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56例,占70%,显效21例,占26%,无效3例,占4%。对照组,治愈14例,占20%,显效37例,占53%,无效19例,占27%。与治疗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症相比传统针刺加牵引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刀分别对环枕筋膜、枕大小神经或第3枕神经出口、斜方肌腱膜出孔、颈2棘突上下项韧带进行松解治疗,每5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头痛时间比较后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3.3%。结论:针刀松解术能解除组织粘连,降低筋膜张力,减轻神经刺激,缓解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炎症消退和吸收,改善组织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针法转位术治疗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均行颈椎间盘针法转位术,手术给以颈椎间盘减压黏连松解.25例2(或)3个节段突出一次完成,5例4个节段突出二次完成、间隔2d,术后均辅助理疗康复.结果 按JOA标准评定疗效,优(术后改善率80%)16例,良(术后改善率50%79%)3例,改进(术后改善率5%~49%)1例.本组术前评分为(9.37±2.62)分,术后评分为(14.9±2.71)分平均改善率为96.6%.结论 颈椎间盘针法转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针刀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外源型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9例外源型肘关节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院内制剂热敷一号外敷早晚各1次,每外敷1周进行针刀松解术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4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旋转活动度及肘关节Mayo(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9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8.7个月。术前患肘屈伸活动度为(64.6±12.0)、术后3个月改善为(109.3±13.8);术前旋转角度为(83.0±10.1),术后3个月改善为(129.8±9.3);术前Mayo评分为(70.8±9.1),术后改善为(86.4±7.9);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优7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84.21%,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结论中药热敷联合针刀松解术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治疗肘关节外源性挛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与口服西药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百会、神庭、天柱、玉枕、头维等穴治疗,针刀每周1次,最多行3次治疗,压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每次12 mg,每天2次,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每次7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颈性眩晕的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19/3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总评分及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工作和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5个单项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与本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随访时除头痛及总评分略有下降外,余4个单项评分较治疗后均有提高(均P0.05),对照组随访时总评分及5个单项评分较治疗后均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总评分及5个单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针刀联合清艾条压灸可明显减轻CV患者头晕、头痛、颈肩痛,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较西药为优,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地:报告针刀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针刀闭合术;②牵引;③手法。结果:痊愈50例,显效4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结论:针刀结合牵引、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使用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刀配合手法与单纯针刺治疗。结果: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颈性眩晕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钩针与针刀相结合颈部软组织平衡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颈部钩针及后枕部针刀颈部软组织平衡法治疗,1次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5例(26.04%),显效47例(48.96%),好转18例(18.75%),无效6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钩针联合针刀颈部软组织平衡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枕下缘针刀松解与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松解组(186例)和推拿手法组(180例)。排除脱落病例,最后针刀松解组183例、推拿手法组176例纳入统计。针刀松解组采用针刀松解风池、枕下缘的阿是穴及枕下项线中外1/3的枕下缘处,每3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推拿手法组采用揉、捏、按、弹拨等传统的推拿手法,每2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6、12个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针刀松解组总有效率为92.3%(169/183),优于推拿手法组的85.2%(150/17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时点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及治疗后3、6个月的改善指数针刀松解组均优于推拿手法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DHI改善指数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随访针刀松解组复发率为10.3%(12/117),推拿手法组复发率为10.7%(11/1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短期疗效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