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脊膜瘤手术全切除,1例椎管内外脂肪肉瘤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更加有利于对偏侧生长在椎管外侧部分肿瘤的显露和全切除,并能进一步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微创性,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半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髓内肿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左侧垂足现象,经治疗1个月,排尿恢复正常,足背伸动作逐步改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在1~3 d消失,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在术后1~2个月内逐渐改善,全部病例均能恢复正常工作.术后随访3~ 18个月,30例全切除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22例临床资料,采取全椎板切开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椎板复位并固定。结果20例肿瘤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21例术后肌力及感觉障碍改善,1例术后肌力下降。术后3—6个月复查脊柱CT,显示手术节段局部椎板解剖复位良好,位置无下陷,切除的椎板与邻近椎板融合良好。结论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恢复了椎管解剖结构,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分别用于中胸段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将我院进行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疗效、脊椎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半椎板显微手术比较全椎板入路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t=8.473,P0.001)、术中出血量(t=17.612,P0.001)、住院时间(t=16.655,P0.001)及下床时间(t=54.1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脊柱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0.013);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2,P=0.576)。结论半椎板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相比,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入路切除胸椎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49例胸椎管肿瘤资料,男29例,女20例。均为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硬膜外肿瘤6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0例(其中脊髓腹侧肿瘤7例)。长径0.5~2.7 cm,平均1.3 cm。术中仅剥离肿瘤侧椎旁肌肉,导入微通道,切开肿瘤侧半椎板,肌肉剥离和椎板切开范围根据肿瘤大小个体化确定,必要时可潜行切除棘突根部或(和)切除小关节内侧1/4,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微通道下半椎板入路9例,半椎板入路+棘突根部潜行切除29例,半椎板入路+棘突根部潜行切除+小关节内侧1/4切除11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96.4 min;术后3~8 d出院,平均5.5 d。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27例,脊膜瘤16例,肠源性囊肿3例,单纯囊肿1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2例。术后3例节段性感觉减退,2例下肢肌力减退。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4月。5例症状加重者均恢复正常,无脊柱畸形,无肿瘤复发或残留。脊髓功能均为McCormickⅠ级。结论 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部分脊髓腹侧肿瘤)可通过个体化微通道技术全切,有利于保持胸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畸形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肿瘤全切率、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术后肌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以及48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保留棘突韧带结构,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2例.该手术是经过一侧显露棘突及椎板,再由棘突基底部向对侧水平凿开手术范围内的棘突,并向对侧牵开棘突及骶棘肌,显露全椎板及小关节突,保留椎板中1/3椎管环完整,进行节段性扩大减压,最后将牵开的棘突韧带结构复位,并缝合固定.术后经6个月至4年随访19例,优良率达95%.作者认为该手术既能充分减压,又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目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目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目的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其中用舣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62例(开窗组),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除减压术治疗31例(保棘组).获随访82例(其中开窗组54例,保棘组28例),平均随访4年.以术后间歇性跛行足否消失做为减压是否充分目的标准,以术后遗留活动性腰痛做为术后腰椎不稳目的标准.[结果]开窗组术后间歇跛行消失40例(74.1%),残留活动性腰痛5例(9.3%).保棘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3例(82.1%),残留活动性腰痛3例(10.7%).x2检验P值>0.05.[结论]在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目的]减压果和对腰椎稳定性目的影响上开窗组和保棘组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目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通常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切除人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但此方法对脊柱的后部结构破坏较大,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为了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的解剖生理功能和稳定性,我院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29例,21例获得随访.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方法采用相应锁孔入路对鞍区占位13例,脑膜瘤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胼胝体区胶质瘤2例,听神经瘤2例,脑转移瘤、硬膜外血肿和C2椎管内占位各1例实施手术. 结果 25例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除6例;脑出血5例和硬膜外血肿1例均彻底清除.1例听神经瘤术后第3天因瘤腔再次出血死亡,切口下皮下积液2例,一过性尿崩3例. 结论锁孔手术具有脑暴露少,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椎管肿瘤45例患者采用单剥离一侧椎旁肌,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神经鞘瘤19例、脊膜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和畸胎瘤3例均手术全切除,胸椎管内表皮样囊肿l例和脊髓圆锥部畸胎瘤4例残留少许包膜或瘤体。随访3个月~6年,失访4例。术中肿瘤全切除者无肿瘤复发。1例因胸腔积液肺不张致脊柱畸形。其余病例均无因手术而继发畸形。 结论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对于椎管内与脊髓无粘连可分离的肿瘤,选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切除,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84例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颈段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切除首选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腰骶段神经鞘瘤建议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段神经鞘瘤患者适用于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结论]进行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远外侧枕下入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 4例经远外侧枕下入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肿瘤全切 3例 ,1例因肿瘤包绕椎动脉而次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未出现与手术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远外侧枕下入路具有手术路径短、视野宽广、显露硬膜内外病变清楚等优点 ,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及讨论高颈段肿瘤在不同病程期间临床表现和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1995—2005年间收治的26例高颈段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并对术前诊断,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髓外硬膜下肿瘤全切除18例;硬膜外2例,3例巨大哑铃状肿瘤分别行后正中和侧方入路全切除;髓内肿瘤3例,其中1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复发3例,1例为脊膜瘤术后4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另2例为髓内星形细胞瘤分别于术后第6及10个月复发(均行普通放疗);无手术死亡。结论 后正中入路几乎适用于所有该部位肿瘤切除术,显微镜下切断齿状韧带、瘤内切除减压后分离肿瘤与脊髓界面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内镜辅助显微技术切除颅咽管瘤11例.其中鞍内-鞍上型2例,鞍上-视定叉周围-脑室外型8例,脑室内-外型1例.结果:术后复查MRI,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残余瘤体给予放疗,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2.3年,肿瘤复发1例.颅咽管瘤术前原有症状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能清楚显露颅咽管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提高了显微手术的精细度与安全性,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及椎管固定融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oyamaⅡ型6例,Ⅲ型4例,Ⅴ型1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远外侧入路3例,颈后正中入路8例。同时行椎管固定融合6例。结果本组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神经纤维瘤9例,脊膜瘤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改善2例,无感染及死亡病例。随访10例,平均时间27个月(3个月~3年),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颈椎不稳及后凸畸形。结论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并椎管固定融合能明显改善症状,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199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81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髓外硬脊膜下及硬膜外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73例,脊膜瘤3例全切除;室管膜瘤3例全切除,星形细胞瘤2例行大部分切除。结果 按George等的评估方法:术后恢复良好75例,症状改善4例,2例无明显改善,无死亡。52例随访3个月~3年,(8.5±1.5)月。15例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32例术后6个月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片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脊柱稳定性好。髓内肿瘤复发3例。结论 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显微手术。应用显微操作,重视微创原则,保护重要组织,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24个月,1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无肿瘤复发、椎体滑脱和脊柱畸形患者。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