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6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其中手术切除11例,近全切除5例。结果:存活15例,死亡1例,肿瘤基底附着四室底上部(髓纹以上)10例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例,肿瘤基底附着下部(髓纹以下)6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4例。结论:作者认为肿瘤基底附着四室底髓纹以下并向下生长者手术难以全切除,术中避免脑干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脊髓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6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MRI表现特点,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肿瘤位于颈髓(包括颈延髓)7例,颈胸髓5例,胸髓1例,圆锥3例,肿瘤长度2.5-18cm,肿瘤一端或两端有囊肿者14例,11例合并脊髓空洞,手术全切除15次,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前McComick分级IV级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MRI是诊断脊髓室管膜瘤的可靠方法,早期显微外科全切除是治疗髓内室管膜瘤有效的措施,术前神经功能状态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要点.方法 脊髓背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16例,分析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并了解其预后.结果 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14例得以随诊,时间为6个月~5年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者12例,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1~20分的8例,提高10分以下的4例;症状稳定2例;症状加重2例.结论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早期手术可提高预后,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全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20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时机、全切除肿瘤保留神经功能的显微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结果 20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加椎板减压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切除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肿瘤无复发.手术后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改善4例,不变12例,变差4例.手术前神经功能好的病例,手术后能够保留较好的神经功能. 结论 早期诊断和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显微手术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并评估其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收治36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16~59岁,平均41.2岁.运动异常28例,感觉障碍20例,神经根性痛和局部疼痛1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6例.MRI检查病灶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多无明显强化,边界较清楚,部分伴有空洞.术前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11例,Ⅲ级9例.肿瘤主体位于颈段23例,颈胸交界区6例,胸段4例,腰段3例.均在显微镜下分离切除肿瘤实质部分.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次全切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肺炎5例,脑脊液漏3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室管膜瘤.31例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3例肿瘤次全切除患者1年内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者无复发.术后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肿瘤能否全切主要取决于肿瘤与脊髓的粘连程度和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36岁。因腰痛伴左下肢麻木半年 ,加重半个月 ,于 2 0 0 0年 11月2 7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推拿病房 ,后以“脊髓肿瘤”转入骨科病房。半年前因受凉而引起腰痛 ,左下肢放射痛 ,经推拿、牵引治疗后症状减轻 ,半个月前因劳累加重 ,给予硬脊膜外注射 0 2 5 %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 (5 :1)两次 ,疼痛反而加重 ,不能行走及坐立 ,大小便正常。查体见 :强迫平卧位 ,脊柱无明显侧弯 ,L2棘突叩击痛 ( ) ,双直腿抬高试验(- ) ,加强试验 (- ) ,“4”字试验 (- )。双下肢浅感觉正常 ,左侧臀部感觉麻木 ,右跟腱反射减退 ,背伸肌力右侧稍弱…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5岁,因腰骶部疼痛2个月,伴右下肢轻度麻痛于2000年4月入院,疼痛以隐痛为主,休息后无好转,夜间疼痛加重,无跛行。门诊查腰椎CT发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查体:脊柱生理弯曲正常,无侧弯,活动正常,第五腰椎棘突轻压痛、叩痛,无放散,骶尾部皮肤感觉过敏,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略迟钝,双下肢肌力及足背伸力正常,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沉结果均正确;X线片:腰椎退行性变。CT片: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脂肪瘤可能,腰5~骶1椎间盘轻度膨出。MRI片:脊髓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蛋白组学方法,观察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 收集7例脊髓室管膜瘤标本作为肿瘤组,4例尸解得到的脊髓室管膜标本作为对照组.提取各组标本的蛋白质,定量后进行IEF和SDS-PAGE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的2-DE图谱经染色后,通过软件找到差异蛋白点并且使用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成功鉴定出50个有效的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肿瘤组较对照组上调24个,下调13个,仅在肿瘤组中表达10个,仅在对照组表达3个).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了差异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膜联蛋白Ⅰ(Annexin Ⅰ)和HSPA8在肿瘤组中的高表达.结论 应用2-DE串联MALDI-TOF-MS技术能够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及可重复性的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2-DE图谱,并能有效鉴定差异蛋白质.其中的Vimentin、Annexin Ⅰ、HSPA8等蛋白可能与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鸟枪法( Shot-gun)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脊髓室管膜瘤和正常室管膜蛋白表达谱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集8例脊髓室管膜瘤标本和4例室管膜标本获取蛋向,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考马斯亮篮染色、切胶和酶解,串联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并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室管膜组鉴定组2758蛋白,室管膜瘤组鉴定2721个蛋白.其中1631个蛋白质在肿瘤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1090个蛋白质仅在肿瘤组中表达,1127个蛋白质仅在对照组中表达.结论 SDS-PAGE 三维Shot-gun串联质谱技术为定量比较蛋白组学研究脊髓室管膜瘤奠定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室管膜瘤占脊髓髓内肿瘤的第一位,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在中央管内向上,下呈膨胀性生长,压迫脊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髓内肿瘤一般不会引起脊柱不稳,只有肿瘤体积巨大,累及脊髓较多节段,且椎体结构受到严重侵蚀破坏,加上手术过程中需要广泛椎板切除时,才会出现脊柱的不稳定,我们行手术切除及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1例巨大复发的室管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年,加重4d”于2007年2月26日入院,2年前患者因感冒后出现腰部胀痛,翻身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困难伴双臀部和大腿后侧放射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的疗效。结果本组54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经过1~2年的随访,5例恶性神经鞘瘤无复发;良性神经鞘瘤,1例术后出现皮肤感觉麻木,3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6个月后基本恢复。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经显微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神经的损伤,可最大程度地完整切除肿瘤,对于恶性神经鞘瘤,扩大切除可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15.
16.
104例听神经瘤分级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分级与选择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根据10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所见,将肿瘤分为四级,选择不同的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肿瘤全切除91例,次全切除13例。面神经保留率达93.27%,听力保存率达16.35%。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听神经瘤的大小、扩展方向及临床特征,可以将肿瘤分级,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有效地保护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微阵列方法探讨室管膜瘤的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室管膜瘤的差异基因表达状况。方法 术中收集 4例新鲜室管膜瘤及 1例正常脑组织标本 ,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32 P标记探针。按Atlas微阵列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获得微阵列杂交图 ,应用专用软件分析 ,并以RT PCR验证。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 ,有 3 1个基因在室管膜瘤的病理组织中表达上调 ,1个下调。大部分基因是首次发现在该肿瘤中有异常表达。结论微阵列技术高通量、高效率地揭示了室管膜瘤与正常脑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为研究该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由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施行显微手术切除的听神经瘤63例。采用先囊内后包膜的分块切除方法,磨开内耳道,切除内耳道内肿瘤。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定位面神经。 结果 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l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前庭蜗神经保留29例。63例中获得随访58例,平均随访7.2年,复发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远期面神经效果:Ⅰ级23例,Ⅱ级29例,Ⅲ级5例,Ⅳ级l例。听力好转9例,同术前8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控制肿瘤和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方面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1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周围神经鞘瘤16例。结果本组1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1例术后2周内部分手指感觉麻木,短时间内恢复。随访1~4年,无1例复发。结论周围神经鞘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完整切除肿瘤,保护神经的连续性,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经手术治疗的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生存情况。方法 :由两位研究员对Pub Med、Embase、Ovid、CNKI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11月。检索词包括"脊髓室管膜瘤"或各种脊髓Ⅱ级室管膜瘤组织分型。文章纳入标准:文献对每个病例信息都仔细阐述,准确描述病例的组织分型特点,均采用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患者原发灶位于脊髓之外,病例信息及组织分型特点不全,非手术治疗。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18岁组与≥18岁组进行分析。根据肿瘤切除范围将患者分为完全切除(total resection,TR)组、部分切除(subtotal resection,STR)组及活检和减压(biopsydecompression)组进行比较。按照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巨细胞型室管膜瘤及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纳入未明确阐述Ⅱ级室管膜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共6组进行比较。按照辅助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辅助治疗(adjuvant treatment,AT)组和未采用辅助治疗(no adjuvant treatment,NAT)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变量Kaplan-Meier法分析各变量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可信区间(95%credibility interval,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154例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其中男82例,女72例。平均年龄、症状持续时间、随访时间、肿瘤长度、PFS、OS分别为35.7±17.2岁、22.3±26.7个月、56.6±53.1个月、4.6±3.7个椎体层面、35.0±38.4个月、44.7±53.1个月。单变量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者包括:18岁组与≥18岁组PFS及OS,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PFS及OS,巨细胞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PFS,细胞型、乳头状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OS,TR组、STR组与活检及减压组PFS及OS,AT组与NAT组OS;有统计学差异者包括:细胞型(P0.001)、乳头状型(P=0.007)及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PFS较其他患者短(P0.001),巨细胞型室管膜瘤患者比其他患者OS短(P=0.001),AT组比NAT组PFS明显延长(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者包括: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的OS,TR组、STR组的PFS及OS,AT组与NAT组的OS;有统计学差异者包括:细胞型室管膜瘤(HR=7.784,95%CI 3.307~18.318,P0.001)、乳头状室管膜瘤(HR=10.536,95%CI 2.116~52.461,P=0.004)及接受辅助治疗(HR=0.224,95%CI 0.107~0.468,P0.001)的肿瘤进展风险较高;巨细胞型室管膜瘤(HR=31.673,95%CI 2.771~361.978,P=0.005)死亡风险较高;AT组比NAT组PFS更长(HR=0.224,95%CI 0.107~0.468,P0.001)。结论 :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的病理分型为影响其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细胞型、乳头状室管膜瘤及采用辅助治疗的患者PFS相对较短,复发风险较高;巨细胞型室管膜瘤OS相对较短,死亡风险较高。手术切除范围不会明显影响治疗效果,辅助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