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30例用复方丹参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减分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F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达83.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28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5,P〈0.01),治疗组在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刘淑娟 《新中医》2009,(7):41-4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通心胶囊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比较PCI治疗术后2组炎症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通心胶囊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心胶囊组在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对改善介入术后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6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口服弥可保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8.0%,对照组52.1%,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生理功能的作用,对DPN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曲克芦丁片治疗,治疗组36例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调节 TIA 患者血脂,改善血液流速,降低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房颤,对控制心室率,减少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及通心络胶囊对其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2月。结果:UAP患者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测定值均高于健康人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5),而SAP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2月后2组患者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测定值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slCAM-1和sVCAM-1含量,具有抑制动脉血管壁炎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去除病因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压、心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未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V和LVESV均缩小,LVEF、CO、CI和FS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LVEDV、LVESV均缩小,LVEF、FS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均改善(P〈0.05),治疗组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CHF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1.
刘娜 《亚太传统医药》2014,(18):117-118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血塞通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通心络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31±3.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7±4.5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用银杏叶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液循的高凝、高粘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10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7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改善情况。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总有效率57.5%,治疗组总有效率8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总有效率9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1d3次。2组均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8%,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口服天麻钩藤饮煎剂,治疗组另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全血黏度(高切)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成国 《河北中医》2005,27(3):228-22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 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11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外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沉方程K值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3例)和立普妥组(44例),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CRP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斑块明显缩小(P〈0.05)。通心络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虽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立普妥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除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抗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5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同时选用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数字广度和100→1的分数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AF患者30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通心络胶囊0.52g,3次/日,阿司匹林300mg/d;华法林组100例,予华法林1.25mg/d~5.00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100例,予阿司匹林300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5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为5.0%,华法林组2.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5.6044,P〈0.05),阿司匹林组为8.4%(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χ^2=6.4864,P〈0.05)。华法林组有4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18例出现上腹痛、恶心,8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1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脑栓塞的远期效果不如华法林,但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拴塞并发症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