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海燕  黄梅  童彩玲 《新中医》2003,35(11):72-73
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导致了乳腺主质和间质的增生性病变。中医学认为,乳房位于胸部,隶属上焦,其经络所行与肝、胃、脾、肾、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故疏肝行气、健脾化痰、补益肝肾、调理冲任等为常见治法。通法运用在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腺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特点而决定的,乳腺的腺体象树枝形成了网络结构,而乳房的生理是以泌乳为主,以“通”为用是乳房结构及功能的体现。乳腺增生病临床所表现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肿块,其病机主要是气血瘀滞、经络阻塞,故以通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符合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中药穴位敷贴与口服"乳癖消"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敷贴乳房阿是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乳癖消"中成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提高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高国宇  王晓红 《河北中医》2012,(10):1487-1488
中医古籍谓"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在我们课堂教学的时候以及大多数医生临床治疗中,也一直把它作为治疗的依据。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治疗体会,认为这个结论有失偏颇。我们认为,女子乳房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应属胃,但是在其他时候则与男子一样,也应属"肾",其理由如下。1乳房的生长发育过程与肾、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其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和有肿块,且与肝、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支立英  赵海军  刘荣军 《河北中医》2011,33(9):1430-1431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乳腺增生病本质上是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西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导致雌激素水平绝对值升高引起,或局部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敏感性过高所致。中医学认为其形成以肾虚、冲任不调为发病基础,肝气郁结为诱因,痰瘀互结为结果。乳腺增生病临床主要表现以胀痛为主的乳痛症和块状腺体为主的乳房"包块"增生。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周期性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为特点,属于中医"乳癖"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自制消癖酊配合乳腺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通过临床观察其效果与口服中药疗效接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治疗;采用"乳腺贴安慰剂"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月,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患者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BI-RADS分级III级转I级、III级转II级、II级转I级例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6例;对照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5例;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乳腺贴"贴敷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肝为五脏之一 ,与胆相连 ,藏血而主疏泄 ,和人体气血密切相关。女子以肝为先天 ,乳房之部位属腹胃 ,乳房之经络属肝胆。临床上乳房病均与肝气郁滞有关 ,故以疏肝法治疗乳房病多能取得满意效果。1 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法治乳癖 (乳腺小叶增生 )患者 ,女 ,34岁 ,1998年 4月 6日初诊。两侧乳房胀痛 4月余 ,时值经前疼痛加剧 ,右侧乳房外上方可触及 2 cm× 1.5 cm的扁长形肿块 ,质较硬 ,活动度尚好 ,伴有胸闷、嗳气、饮食不佳 ,舌淡、苔薄、脉滑。乳房红外线扫描提示 :乳腺小叶增生。证属肝气郁滞 ,痰阻肝络。治宜疏肝理气 ,健脾化痰 ,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9.
姚月荣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5):5336-5336,5348
乳房囊性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此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有3%的癌变率,西医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乳房囊性增生症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癣”范围,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淤滞而成块。中药治疗可减轻疼痛,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症属祖国医学“乳癖”、“乳痞”、“乳中结核”范畴,此症并非唯妇女所独有,男性亦有发生。男性乳腺增生症亦称男性乳房发育症,是一种不太多见的内分泌疾病,在病理上,只有腺管增生而无腺泡增生,以单侧居多,双侧较少,发病者多为中年和老年,偶见于青春期。其发病机理与论治宜从肝为主,笔者汇集临床中从肝分型证治男性乳腺增生疾患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秀丽 《河南中医》1999,19(5):28-28
乳腺小叶增生症是慢性增生性乳腺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一种乳腺体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中医治疗多以化痰散结为主,而笔者认为本病重在治气。乳房属足厥阴肝经所循之处,妇人的特殊生理、心理活动,无不赖气血为用,而气血来源于脏腑,故情志为病,伤及脏腑,亦必累及气血。《灵枢》中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而乳房为“宗经之所”、“女子致命之地”。忧思郁怒伤肝,气机郁滞,乳络壅阻,遂使乳内历历结核而疼痛。其病机不外乎气滞、气郁、气结,病位在肝,涉及冲任、肾…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是一组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以小叶增生囊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常见乳房疾患。多见于中年妇女,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西医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祖国医学称“乳癖”,系忧思伤及肝、脾,气血凝聚,痰湿不化,乳络阻滞而成。多数医者认为本病有一定的恶变率,因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丽旗  裴晓华  许芝银 《中医杂志》2008,49(1):72-73,76
根据乳房的生理、病理变化及中医的肝、肾与现代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剖析乳腺增生病的病机特点,探讨中药对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认为乳腺增生病以肝、脾、肾亏或气血虚为本,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湿浊积聚结于乳络而成。治疗上可采用疏肝健脾理气、运脾化湿解毒、滋阴益肾活血、补益气血豁痰、补肾温阳暖肝、调补冲任散结六法。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荣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46-47
乳癖属“乳痰”、“乳核”范畴,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其肿块特点为硬结无痛,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包括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本病发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以中青年妇女为多见。笔者在临证工作中采用针刺和中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实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136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刺痛,月经后减轻;间断性乳房隐痛;乳房胀痛且有肿块等。中医称为“乳癖”,系郁怒损肝,思虑伤脾,导致气滞痰凝,冲任失调而成。男性亦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刺痛,月经后减轻;间断性乳房隐痛;乳房胀痛且有肿块等。中医称为"乳癖",系郁  相似文献   

17.
千金花  王寅 《中国针灸》2013,33(6):539-54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中的"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18.
唐汉钧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增生病,以乳房胀痛、乳腺肿块为主症。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呈扁平状、云斑片状、米粒状等多种形态;疼痛多在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时明显。唐汉钧教授临诊中医外科疾病30余年,尤对本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兹简介如下。1病因病机与治大法唐师以为本病之因当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盖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肝脉络于胸胁。肝主疏泄,“百病皆生于气”,现代生活快节奏及工作压力使人精神紧张,有所愿不得志者,常积想在心,思虑忧郁伤肝,肝气滞而乳络失其通畅,故每遇情绪不适则倍感不舒;脾…  相似文献   

19.
乳房囊性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1]。此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有3%的癌变率,西医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乳房囊性增生症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范围,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淤滞而成块。中药治疗可减轻疼痛,达到治愈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20例,表现为乳房疼痛,胃部不适,打嗝,脉弦缓,舌红苔白。西医治疗:对症治疗,用胸罩托起乳房,口服维生素E。对于有乳癌家族史或组织学检查有上皮不典型增生者,可以考虑行保留乳头的单纯乳房切除。…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蔡国良教授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和冲任二脉关系密切,而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瘀滞,脾失健运为其发病之标,拟定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调补冲任之法,选方用经验方止痛消结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