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16例Freiberg病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转移性跖痛、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1)。结论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Freiberg病可有效缓解跖骨疼痛症状,增加患者跖趾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跖骨头关节软骨和髓软骨内骨化障碍。对中晚期患者,大部分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干预。而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利弊。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利用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19例(36足),男7例(14足),女12例(22足);年龄43-76岁,平均57.8岁。单侧2例,双侧17例;病变于第二跖趾关节16例,第三跖趾关节3例;合并躅外翻畸形13例,趾间神经瘤2例。负重位X线片参照Smillie分期:Ⅲ期1例,Ⅳ期11例,Ⅴ期7例。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跖趾关节背伸、跖屈角度。结果: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14个月,平均3.6年。术后患者跖趾关节处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10.6°±2.87°,跖屈18.3°±1.96°;术后:背伸32.9°±1.67°,跖屈36.7°±1.17°,术后与术前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定,优为90~100分,26足,占72.2%;良为80-89分,8足,占22.2%;可为70-79分,2足,占5.6%。优良率为94.4%。结论:对于年龄较大且处于Smillie分期晚期的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第二跖趾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第二跖趾关节移植方法修复陈旧性掌指关节缺损,以重建掌指关节功能。方法对陈旧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缺损、关节融合指体缩短7例,先以手指延长器行指延长,二期施行第二跖趾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结果手指平均延长2.6cm,移植关节全部成活,并骨性愈合。随访1~4年,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85.7%。结论应用第二跖趾关节移植方法修复伴指体短缩的陈旧性掌指关节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14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4个月。术后患足外形均得到良好改善,13足拇外翻疼痛及跖痛消失,第2~5跖骨头下顽固性角化症、硬性胼底消失;1足出现第5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术后患者跖趾关节有不同程度僵硬,经主、被动关节锻炼后,足趾活动度均有改善,未影响日常活动,患者步态及穿鞋要求均获得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85.48分±2.97分,VAS评分2.41分±0.47分,HVA 14.93°±5.35°,IMA 9.68°±1.87°,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畸形,能明显改善前足外形,缓解前足行走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udloff截骨+跖趾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病的重度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的病例,共120例,术前通过足部负重正位片,测量踇外翻角、跖骨间角、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并进行Maryland评分评价患者足部情况,组间进行t检验,两组间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诊断均是伴有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病的重度拇外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足.试验组采用Ludloff截骨+跖趾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取Ludloff截骨+Akin截骨的手术方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以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跖趾关节活动、外观及稳定情况、日常生活质量及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间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总优良率(91.7%)高于对照组的总优良率(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病率(1.7%)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8.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的VAS疼痛评分(1.61±0.12)明显低于术后对照组(3.68±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Ludloff截骨+跖趾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病的重度拇外翻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强、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外侧足趾旋转Weil截骨治疗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接受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旋转Weil截骨治疗的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患者37例(69足),男8例(11足),女29例(58足);年龄67~83(70.03±2.87)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双侧3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urgery,AOFAS)前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并测量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69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 (22.8±0.6)个月。术后7~10(8.00±1.21)周第1跖趾关节处达到骨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术前HVA (44.30±2.84)°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治疗跖痛症合并重度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跖骨近端截骨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治疗的跖痛症合并重度跖趾关节脱位65例,共83个跖趾关节,其中第2跖趾关节68个,第3跖趾关节15个。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指标,并采用ACFAS、VAS评分对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截骨后跖骨平均短缩长度为5.94 mm。术后跖趾骨夹角、跖骨切线角、跖趾关节间隙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FAS评分术前为(44.06±7.54)分,术后为(90.43±3.88)分;VAS评分术前为(8.14±0.97)分,术后为(1.14±0.73)分;各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跖骨近端短缩跖趾关节复位术治疗跖痛症合并重度跖趾关节脱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改良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 介绍改良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方法。 方法 在第二足趾移植时将跖骨头截断 ,并沿矢状面由背侧向跖侧旋转 90°后再行游离移植拇手指再造术共 8例 ,使再造的掌指关节具有类似原掌指关节的活动范围。 结果  8例均一期成活 ,术后经 12~ 3 6个月的随访 ,外形、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获满意恢复 ,其中 ,两点分辨觉在 6~ 10mm之间 ,再造掌指关节伸直位到掌侧被动活动范围最大 80° ,最小 65° ,平均 75° ,主动活动范围最大 70° ,最小 45° ,平均 60° ,X线照片复查 ,骨质愈合良好 ,关节无退行性变表现。 结论 改良跖趾关节屈曲方向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 ,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吻合血管的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置换第二掌指关节11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的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置换第二掌指关节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时切除破坏的第二掌指关节及部分第二掌骨和近节指骨,将第二跖趾关节转移至手部第二掌指关节处,在鼻烟窝处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将切除的第二掌指关节的软骨关节面和骨骼的软组织剔除后回植到足部第二跖趾关节供区。结果临床应用11例,其中8例于术后5个月-2年6个月得到随访,第二掌指关节均获得较良好的功能恢复。结论吻合血管的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置换第二掌指关节,能有效地恢复第二掌指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2岁,因左(足 母)趾内侧疼痛8年,加重伴(足 母)趾肿胀1个月入院。入院前曾行血尿酸、抗O、RF未见异常,ESR28mm/L。入院查体:疼痛性跛行,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周围红肿,有压痛,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检查:跖屈与背伸均为30°。X线示左(足 母)趾第一跖趾关节跖内侧可见多数散在的、大小相仿的高密度钙化影(图1)。入院诊断: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病。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后,于2001年7月24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第2跖趾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背侧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3年6月,采用改良的第2跖趾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瓣修复24例25处掌指关节背侧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25处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供足植皮成活良好。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X线片提示骨骼愈合,重建掌指关节均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2.0%。供足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改良第2跖趾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掌指关节背侧缺损,虽然手术风险较大,但能最大限度地修复关节外形、恢复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游离带关节的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关节洞穿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带关节的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关节洞穿伤的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8年1月,应用带血供的第二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14例洞穿伤造成的手指不同部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25.4岁.应用第二足趾近侧趾间关节全关节移植5例,半关节移植3例;应用第二足趾跖趾关节全关节移植2例,半关节移植4例.术后2周开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1 例小指掌指关节部位缺损移植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8个月随访,掌指关节愈合良好;其余13例患者移植复合组织均一期成活,术后经6~1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移植骨关节愈合良好,无骨不连、骨畸形愈合等发生,无关节退行性变现象出现,移植手指功能恢复满意,伤指均可完成对指动作.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4例,良6例,可4例.结论 应用游离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关节洞穿伤,可一次手术完成骨、关节、肌腱、皮肤等复合组织的缺损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指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改良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木工机械致掌指关节背侧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针对木工机械致掌指关节损伤的特点,设计并改良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经过重建,保留复合组织瓣背侧半,用于修复掌指关节冠状面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23个掌指关节.结果 17个修复的掌指关节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X线片提示骨骼愈合.重建掌指关节均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4.12%.结论 改良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木工机械致掌指关节背侧缺损临床可行,能有效改善损伤掌指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复合组织移植急诊修复手部掌指关节部复合组织缺损。方法:用吻合血管的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急诊修复手部掌指关节、肌腱、神经及皮肤缺损16例,共18个跖趾关节,皮瓣。面积最小4cm×7cm,最大8cm×10cm。结果: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2例,Ⅱ期愈合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重建掌指关节活动度:主动屈曲平均25度~70度,被动屈曲30度~85度。主动背伸在-20度~10度范围。相应手指及皮瓣感觉均在S3以上。术后2个月X线片证实关节移植部位均骨性愈合,关节无狭窄。结论:该术式能在急诊时一次修复手掌指关节部多种组织缺损,最大限度地恢复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第二跖趾关节移植在掌指关节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成人废弃下肢标本6侧,在放大6~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解剖并观察第二跖趾关节血供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在该研究基础上,临床采用不同术式的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缺损34例。其中对第一掌指关节重建,将游离关节的跖骨直接与掌骨成30°~45°固定。对2~5指掌指关节重建,采用跖骨头下关节面45°截骨,同时将过厚的跖板在保留关节囊完整及部分跖侧屈肌腱鞘的情况下作楔形切除,原跖骨断端重新对合,纵行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34例掌指关节全部存活。手功能评定:优22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采用跖骨与掌骨成角固定及跖骨头下关节面45°截骨的方法,行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自体肋软骨膜移植关节成形术重建掌指关节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自体肋软骨膜移植关节成形术在重建掌指关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982年至 2 0 0 0年 ,采用自体肋软骨膜移植关节成形术治疗掌指关节功能障碍 15例。就疼痛、活动范围及稳定性进行术前、后的对比性评估。结果  13例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4年 ;2例失访。术后掌指关节疼痛消失。主动屈伸范围为 40°~ 82° ,平均为 5 8.5° ;较术前增加 3 5°~ 5 8° ,平均为 46°。 13例患者均已恢复原工作。结论 自体肋软骨膜移植关节成形术是重建掌指关节功能有效而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的跖趾及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及指间关节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足部跖趾及指间关节移植修复手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1993年4月至2010年11月,分别对4例掌指关节及5例近位指间关节和3例掌指关节连同近位指间关节一并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第二跖趾关节、近位趾间关节或同一足趾的跖趾关节连同近位指间关节一并移植进行修复. 结果 12例关节移植均全部成活,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移植关节的骨愈合时间为5~ 10周,术后随访时间为4~ 28个月.移植关节均无明显骨及关节的退变.其修复后的掌指关节伸屈活动为0°~70°,近位指间关节的伸屈活动10°~90°,参照关节活动度TAM/TAF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 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的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缺损,其愈后功能恢复比较满意,关节活动能达到基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可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