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壁深度放射性溃疡清创后应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5例胸壁深度放射性溃疡患者,创面给予手术清创后,应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溃疡愈合良好。术后随访0.5~1年,胸壁溃疡无复发。结论胸壁深度放射性溃疡经有效外科清创后,采用血管恒定、血供丰富、组织量大的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修复,是临床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应用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分别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腹直肌肌皮瓣修复1例和局部侧胸皮瓣转移3例修复.结果除1例因局部缺血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满意.结论应用血运良好的皮瓣可有效修复乳腺癌手术放疗后放射性溃疡创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改善血供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F)重建乳房。方法在通常以上部腹直肌为蒂的 TRAMF 的肌蒂表面附加一块脐旁三角形皮瓣,使共同组成三叶状,藉以增加肌皮穿支动脉的血供及肌皮瓣提供的组织量,便于乳房塑形和腋部瘢痕挛缩的充分松解修复,以及胸壁的放射性烧伤创面的修复。结果乳癌术后单侧乳房缺失伴胸壁放射性溃疡及腋部瘢痕挛缩6例,肌皮瓣完全成活者4倒,皮瓣最远端少量坏死及脂肪液化者2例。重建乳房外形良好,胸壁放射性烧伤创面修复及腋部瘢痕挛缩修复。结论本术式最适用于单侧乳房缺失伴放疗后有胸壁烧伤溃疡及腋窝瘢痕挛缩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多种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放疔继发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乳腺癌术后放疗继发前胸肇放射性溃疡患者24例.采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11例)、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术(9例)和健侧乳房皮瓣(4例)转移修复溃疡.肌皮瓣面积为18 cm×12 cm~36 cm ×9 cm,乳房皮瓣面积为13 cm ×6 cm~16 cm×6 cm.2例患者在行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胸背动脉的位置.背阔肌肌皮瓣供区行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余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例因下腹腹直肌肌皮瓣巨大、脂肪过于肥厚而出现尖端皮肤干性坏死和脂肪液化,其余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溃疡无复发.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是修复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首选皮瓣.术前行DSA检杳明确胸背动脉的位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带蒂下腹腹直肌肌皮瓣因手术难度和创伤较大,可作为次选.健侧乳房皮瓣可导致健侧乳房畸形,且供瓣区面积有限,因而尽可能避免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直肌肌皮瓣在胸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5年5月-2018年12月的8例患者,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2例,放射性溃疡合并乳房缺损3例,胸骨骨髓炎患者3例。其中5例采用纵行腹直肌肌皮瓣;3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供瓣区给予缝合修复。结果:8例患者腹直肌肌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痊愈,其中5例乳房重建患者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3年,溃疡无复发,供瓣区无腹壁疝形成。结论:腹直肌肌皮瓣血运可靠、组织量充足,是修复胸壁溃疡及女性乳房重建的理想选择,是一种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腹直肌皮瓣修复乳癌放疗后放射性溃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直肌肌皮瓣在乳癌放射性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放射性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以来应用健侧单蒂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乳癌放疗后放射性溃疡16例。9例采用纵行腹直肌肌皮瓣,其中3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为其行臂丛神经松解术并局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7例采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其中4例同时行乳房再造术。结果: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2例术后出现皮瓣下渗出积液,手术予以再次清创。其余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满意。结论:腹直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是修复乳癌放疗后放射性溃疡的一种较为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应根据具体的病变程度、范围设计适宜的肌皮瓣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癌根治术后胸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特点及防治特点.方法 对胸部放射溃疡并肋骨、肋软骨或胸骨外露的患者,采用中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修复12例,其中单腹直肌蒂6例,单腹直肌蒂附加血管吻合双蒂皮瓣6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和创缘均一期愈合.随访1~4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周边瘢痕性组织血运得以改善.结论 TRAM皮瓣是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理想选择,必要时可附加血管吻合形成双蒂皮瓣.  相似文献   

8.
Guo L  Xing X  Li J  Xue C  Bi H  Li Z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65-1468
目的探讨胸壁全层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14例胸壁全层缺损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继发胸壁全层缺损12例,乳腺癌术后继发放射性损伤1例,热压伤1例。缺损范围为8 cm×5 cm~26 cm×14 cm。所有患者均伴肋骨缺损(1~5根),3例伴胸骨缺损。术中10例患者应用涤纶网或聚四氟乙烯补片行骨性重建,4例未作骨性重建。分别采用双叶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7 cm~25 cm×13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例发生创面愈合不良,经再次彻底清创、肌皮瓣修复和补充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8个月。除1例骨肉瘤患者因肝转移于术后6个月死亡,其他肿瘤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热压伤患者未同期行胸壁骨性重建,术后5 d出现短暂轻度反常呼吸,其他患者术后胸廓稳定性良好,无明显反常呼吸及呼吸困难。结论根据胸壁缺损病因、面积和部位,单独或联合应用局部皮瓣或肌皮瓣进行胸壁软组织缺损修复,必要时应用人工材料行胸壁骨性重建,可有效修复严重胸壁全层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改善血供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F)重建乳房。方法在通常以上部腹直肌为蒂的TRAMF的肌蒂表面附加一块脐旁三角形皮瓣,使共同组成三叶状,藉以增加肌皮穿支动脉的血供及肌皮瓣提供的组织量,便于乳房塑形和腋部瘢痕挛缩的充分松解修复,以及胸壁的放射性烧伤创面的修复。结果乳癌术后单侧乳房缺失伴胸壁放射性溃疡及腋部瘢痕挛缩6例,肌皮瓣完全成活者4例,皮瓣最远端少量坏死及脂肪液化者2例。重建乳房外形良好,胸壁放射性烧伤创面修复及腋部瘢痕挛缩修复。结论本术式最适用于单侧乳房缺失伴放疗后有胸壁烧伤溃疡及腋窝瘢痕挛缩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慢性放射性溃疡的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肌皮瓣、轴形皮瓣、任意皮瓣修复慢性放射性溃疡12例,其中腹直肌肌皮瓣3例,臀大肌肌皮瓣1例,阴股沟皮瓣1例,腰横筋膜皮瓣2例,任意型皮瓣4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网状皮片移植修复1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5例。结果:12例移植皮瓣或皮片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8年,平均2.9年,除1例因原发病死亡外,无溃疡复发。结论: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保持良好的创基和湿润环境是创面修复成功的关键,持续VSD及PRP技术是放射性溃疡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和胸壁溃疡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目的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 ,对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行腹直肌 (TRAM)肌皮瓣的切取进行完善和改进 ,将其精确为腹壁下动脉穿支 (DIEP)皮瓣 ,从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创面修复的皮瓣。 方法切取DIEP皮瓣 ,移植至胸壁受区 ,腹壁下动静脉分别与胸廓内动静脉相吻合 ,用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修复。 结果 解剖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自腹壁下动脉有粗大的肌皮穿支或皮支自血管主干发出 ,穿过腹直肌纤维直接进入皮瓣 ,因此 ,术中只剪开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腹壁下动静脉及其穿支周围的腹直肌纤维 ,无须离断腹直肌纤维 ,临床应用DIEP皮瓣再造乳房 4例 ,修复胸壁缺损 2例 ,皮瓣面积 (10cm× 12cm )~ (12cm× 35cm) ,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 结论 DIEP皮瓣是对传统的TRAM皮瓣的一种技术改良 ,既保留了TRAM皮瓣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塑形的优点 ,尚可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 ,同期进行腹壁整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 ,对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行腹直肌 (TRAM)肌皮瓣的切取进行完善和改进 ,将其精确为腹壁下动脉穿支 (DIEP)皮瓣 ,从而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创面修复的皮瓣。方法 切取DIEP皮瓣 ,移植至胸壁受区 ,腹壁下动静脉分别与胸廓内动静脉相吻合 ,用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和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修复。结果 解剖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自腹壁下动脉有粗大的肌皮穿支或皮支自血管主干发出 ,穿过腹直肌纤维直接进入皮瓣 ,因此 ,术中只剪开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腹壁下动静脉及其穿支周围的腹直肌纤维 ,无须离断腹直肌纤维 ,临床应用DIEP皮瓣再造乳房 4例 ,修复胸壁缺损 2例 ,皮瓣面积 (10cm×l2cm)— (12cm× 35cm) ,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结论 DIEP皮瓣是对传统的TRAM皮瓣的一种技术改良 ,既保留了TRAM皮瓣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塑形的优点 ,尚可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 ,同期进行腹壁整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肌皮瓣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修复慢性皮肤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肌皮瓣联合VSD技术修复慢性皮肤放射性损伤6例,臀大肌肌皮瓣3例,胸大肌肌皮瓣2例,腹直肌肌皮瓣1例。结果:采用肌皮瓣联合VSD术,6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愈合。术后随访6月~3年,无溃疡复发或形成新的溃疡。结论:肌皮瓣血供丰富,组织量大,充填效果及外观良好,围手术期联合VSD技术清洁创面,促进肉芽生长,同时清除创面内渗液及液化组织,是修复严重放射性溃疡和功能重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直肌肌皮瓣在修复胸壁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4月-2010年5月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胸壁热压伤、胸壁肿瘤患者,采用单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修复13例.结果:13例腹直肌肌瓣移植病例中,1例皮瓣边缘皮肤青紫出现水泡,1例皮瓣远端皮肤约0.8cm*2.5cm坏死,2例腹部切口有轻度脂肪液化,经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0.5-2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修复满意.结论:腹直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是修复胸壁严重缺损的理想选择,是一种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修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  张克勤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66-1267,I0007
目的:探讨胸壁放射性溃疡修复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创面扩大切除,背阔肌肌皮瓣或局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供区植皮术。结果:15例胸壁放射性溃疡采用该法治疗,12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边缘与创面愈合欠佳,少量渗出,经多次换药,创面愈合;1例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部分坏死,二次手术采用局部延迟皮瓣转移修复治愈。结论:该法安全,对大创面的修复效果可靠,为一种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积极有效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谢舒,李素芝放射性溃疡因其病理生理、组织学特点,治疗较为棘手。我们采用腹直肌肌皮瓣移泣修复2例因Ⅲ期乳腺癌行乳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致胸壁溃疡。溃疡发生时间距最后一次照射1例5年,1例7年。面积分别为10×14cm和6×2...  相似文献   

17.
三叶状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改善血供的下腹部械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F)重建乳房。方法 在通常以上部腹直肌为蒂的TRAMF的肌蒂表面附加一块脐旁三角形皮瓣,使共同组成三叶状,藉以增加同皮穿支动脉的血供及肌皮瓣提供的组织量,便于乳房塑形和腋部瘢痕挛缩的充分松解修复,以及胸壁的的放射性烧伤创面的修复。结果 乳癌术后单侧乳房缺失伴胸壁放射性溃疡及腋部瘢痕挛缩6例,肌皮瓣完全成活者4例,皮瓣最远端少量坏死及脂肪液化者2例。  相似文献   

18.
应用肌皮瓣修复前胸壁放射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前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肌皮瓣修复前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22例,手术扩创后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5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例,腹直肌肌皮瓣修复5例。结果移植肌皮瓣全部成活痊愈。溃疡甲级愈合19例、乙级愈合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溃疡无复发,供区无异常。结论应用带血运的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解决了前胸壁区因根治手术或放射所致的血管损伤而引起的创面难愈合问题,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溃疡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或肌皮瓣修复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各种皮瓣或肌皮瓣修复不同部位的放射性溃疡创面21例,包括背阔肌皮瓣6例,侧腹壁皮瓣2例,脐旁皮瓣2例,臀大肌皮瓣3例,小腿内侧皮瓣1例,胸三角皮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3例.其中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4例,带蒂转移皮瓣修复17例.皮瓣面积最大18 cm×11cm,最小8 cm×5 cm.结果1例因静脉栓塞皮瓣部分坏死,1例因术后出血,血肿形成,皮瓣远端坏死,其余19例皮瓣全部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有溃疡复发,皮瓣质地良好.结论应用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放射性溃疡疗效满意,可有效预防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20.
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修复胸壁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胸壁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对5例胸壁缺损患者行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术。其中胸骨骨髓炎术后、胸骨肿瘤刮除术后、胸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各1例,心脏手术术后2例;均因感染致胸骨及内置物外露,病程6个月~2年。先行病灶清除,视创面大小设计切取15cm×10cm的胸腹壁随意皮瓣,然后切取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胸壁缺损。结果术后4例皮瓣期愈合,1例皮瓣延期愈合,无并发症。皮瓣外观良好,无臃肿及色素沉着,X线片显示胸骨死骨阴影消失。随访1~3年,平均1年6个月,无复发。腹部供区皮肤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结论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术是治疗胸骨体周围胸壁缺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