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介绍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患者(足母)趾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趾关节胫侧(足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为皮瓣蒂的带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患者12例,同时将皮瓣内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顺行精细吻合,(足母)趾皮肤缺损面积5.0 cm×2.8 cm~6.5 cm ×4.5 cm。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少许表浅坏死,换药1周愈合,供区植皮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颜色、质地与受区一致,耐磨,皮瓣感觉恢复至S2 2例,S3 4例,S3+ 3例,S4 3例,两点分辨觉4~9mm。 结论 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方便、灵活、安全可靠,修复质量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前足皮肤缺损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压榨伤12例。缺损部位:趾5例,前足跖侧8例、背侧3例。新鲜创面12例,陈旧创面4例。创面范围为5.0 cm×3.5 cm~10.0 cm×6.0 cm。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6 cm~12 cm×7 cm、以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6d1例皮瓣出现远端浅表坏死,经换药1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感觉功能恢复至S1 1例,S2 3例,S3 12例;两点辨别觉2~4 mm,平均2.6 mm。足趾及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 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多源性供血,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术后外形良好,可恢复受区感觉,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 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躅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观察足内侧皮瓣内的动脉吻合和分布范围.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54岁,平均32岁.皮肤缺损面积2.5 cm×3.5 cm~7.5 cm×9.5 cm.结果 <足母>横动脉与躅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足母>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足母>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临床上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均获得成功.皮瓣切取面积3 cm×4 cm~8 cm×10 cm.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足、踝部功能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旋转点最远可前移至<足母>趾近节趾中点,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侧成人足踝标本经胴动脉注入红色乳胶液,解剖观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在足内侧区的分布、起源等.临床设计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2 cm~9cm×4 cm.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向<足母>展肌和趾短屈肌肌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底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底内侧皮瓣;向<足母>展肌和舟楔骨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内侧皮瓣.11例足内侧穿支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2 cm×3 cm~11 cm×5 cm.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以足内侧穿支血管营养的足内侧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肢体穿支皮瓣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81例。男69例,女12例;年龄13~75岁,平均54岁。外伤创面35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h~45d;肢体体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19例,烧伤后瘢痕切除术后缺损27例。部位:小腿及足部56例,前臂及手25例。缺损范围3cm×3cm~23cm×18cm。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26例,桡动脉穿支皮瓣18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8例,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1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4cm×3cm~25cm×18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7d4例皮瓣部分坏死,均经换药、植皮修复后愈合;其余皮瓣及植皮均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质地、颜色与受区相匹配。肿瘤患者无复发。结论肢体穿支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角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跖底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缺损部位为皮瓣头端设计角形穿支筋膜皮瓣,弓形侧及凹陷侧均应切开深筋膜,并携带跖腱膜,将其旋转推进覆盖创面,皮瓣内尽可能包含2~3个穿支血管,必要时可结扎源血管(足底外侧动脉或足底内侧动脉),以利于增加皮瓣旋转推进距离.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设计应用角形穿支皮瓣修复7例足底皮肤缺损,缺损范围约1.5 cm×2.0 cm~4.0 cm×5.0cm,皮瓣切取面积为7 cm×3 cm~13 cm× 7 cm.结果 术后6例角形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另1例皮瓣远端出现裂开坏死,残留小创面经换药、二期全层皮片移植愈合.供、受区伤口愈合良好,经3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 应用足底角形穿支皮瓣,供区缺损无需切取皮片移植,由足底同源性厚实坚韧皮肤修复,是修复足底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优越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中足脱套伤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设计以胫后动脉及足底内侧动脉为血管蒂的胫后动脉和足底内侧的串联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患者5例,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跖底负重区的皮肤缺损,胫后动脉皮瓣修复足背区皮肤缺损并覆盖血管蒂部,中足跖底的皮肤缺损取全厚皮植皮.结果 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及植皮区外观良好,前跖负重区两点辩别觉10~15 mm,平均12 mm,感觉恢复至S3+级,长距离行走无继发溃疡.结论 胫后动脉皮瓣串联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前中足大面积套状皮肤缺损、重建跖底感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寿建国 《实用骨科杂志》2013,(11):1021-1023
目的探讨足内侧不同血管蒂的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8~42岁,平均31岁。创面面积4.2cm×2.2cm-6.0cm×3.3cm。急诊修复2例,择期修复10例。分别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供养血管的足内侧皮瓣5例,足足母趾底内侧动脉浅支为供养血管3例,跗内侧动脉为蒂供养血管3例,内踝前动脉为供养血管1例。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术后皮瓣的两点分辨率为7~9mm。手部功能良好,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结论选择不同血管蒂的足内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皮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共7例,其中足背创面缺损4例,足跟创面2例,足底创面1例.缺损面积:6cm×4 cm~18cm×9 cm大小.其中5例穿支皮瓣吻接了股前皮神经支,供区创面直接缝合3例,游离植皮4例.结果 本组7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随访3~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其中吻合皮神经的穿支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不同穿支蒂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8例,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4例前足底内侧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底内侧浅支在第一跖骨颈的穿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中部软组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或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外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外侧终末穿支或足底动脉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将坏死皮瓣清除后经扩创,肉芽生长良好后,取髂腰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植皮.有5例患者经4~6个月随访,皮瓣血供良好,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至6~8mm,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另3例失访.结论 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足内侧皮瓣的血供来源及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侧成人足标本的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进行解剖,观察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以及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吻合关系。根据解剖的实际情况,对临床12例患者设计足内侧皮瓣,分别切取穿支螺旋桨皮瓣(5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4例)、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3例)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结果解剖显示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的血管吻合以及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吻合,共同构成足内侧皮瓣的血运基础。所有患者的皮瓣及植皮区均成活,供区创缘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较满意,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无溃疡发生,均恢复保护性感觉;其穿鞋行走及负重等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根据足内侧穿支血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并切取不同形式的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应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逆向移位修复儿童(足母)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跨趾皮肤缺损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13岁.撕脱伤4例,重物砸伤3例.(足母)趾末节趾腹缺损1例,近节腹侧缺损4例,(足母)趾残端皮肤缺损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5 cm×2.0 cm~6.0 cm×4.0 cm.病程2 h~1个月.术中切取皮瓣范围3.0 cm×2.5 cm~6.5 cm×4.5 cm,供区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5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分别于术后2 d和3 d出现0.5 cm×1.0cm水疱,均于2周后脱痂皮愈合.供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7个月.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好,两点辨别觉为5~12 mm,无溃疡或磨损,行走无影响.结论 采用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儿童(足母)趾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4.
两种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组)与?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蒂组)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隐神经组皮瓣和穿支蒂组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各16例、20例,对两组移植皮瓣术后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肿胀消退、感觉恢复等分析对比。[结果]隐神经组皮瓣淤血8例,表浅及以上坏死6例,Ⅱ期愈合6例;穿支蒂组皮瓣淤血2例,表浅坏死1例,Ⅱ期愈合1例。随访7月~19个月,平均12个月,负重后皮瓣均不同程度肿胀,隐神经组平均1.6个月消肿,穿支蒂组平均0.8个月消肿;感觉恢复:隐神经组S1 2例,S2 5例,S3 4例,S3+3例,S4 2例;穿支蒂组S2 1例,S3 3例,S3+7例,S4 9例。从皮瓣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消肿情况及感觉恢复等方面对比穿支蒂组优于隐神经组(P<0.05)。[结论]?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修复质量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手腕掌部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3.5 cm~10.5 cm×4.5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4.0 cm~11.0 cm×5.0 cm,供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后期软组织坏死缺损10例,其中跟骨外露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6.0 cm^11.0 cm×7.0 cm.均采用对侧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7.0 cm^12.0 cm×8.0 cm,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 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12 mm,感觉恢复满意,无摩擦破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外观满意,供瓣区植皮修复,均Ⅰ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质地接近,皮肤感觉恢复好,是一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7.
足趾皮瓣修复前足部小面积皮肤缺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4种足趾皮瓣修复前足部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前足部小面积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患者提供一种有效修复方法.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趾腓侧皮瓣、趾侧腹皮瓣、趾蹼皮瓣和第2趾全趾皮瓣修复前足部小面积皮肤缺损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2~56岁.伴有跖趾骨骨折骨外露者7例,单纯趾伸肌腱外露2例,趾伸肌腱断裂并外露2例.皮肤缺损范围1.5 cm×1.0 cm~6.0 cm×5.5 cm.伤后距手术时间8 h~28 d.皮瓣切取范围1.8 cm×1.2 cm~6.5 cm×6.0 cm.结果 11例均获随访4~17个月,平均7.6个月.9例切口均I期愈合;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皮瓣周围植皮区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伤口感染、皮瓣坏死发生,患足外形好,皮瓣有满意感觉,耐磨擦耐压,无皮肤破溃发生,皮瓣不臃肿,穿鞋方便,患肢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足趾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好、不臃肿,是修复前足部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行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4月,收治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36岁。左足8例,右足3例。其中碾挫伤5例,压砸伤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4~12h;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后3例,病程3~12个月。创面部位:第1跖趾关节背侧5例,趾背侧2例,跖骨远端背侧4例;创面范围4cm×2cm~6cm×5cm;单纯肌腱外露6例,肌腱缺损合并骨外露4例,肌腱缺损合并跖趾关节开放脱位1例。一期皮瓣修复7例,二期修复4例。于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以足背动脉足底穿支为旋转点,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皮瓣切取范围4.5cm×2.5cm~6.5cm×4.5cm。其中7例将足背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7d2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成活;余9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无臃肿、磨损及破溃,患者步态正常。其中7例吻合神经者,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为5~12mm;未吻合神经者皮瓣仅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逆行跗外侧动脉皮瓣厚度适中且耐磨,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大,血供充分,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足母)趾远端缺损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6~ 48岁,平均31.6岁.锐器切割伤3例,重物砸伤3例,交通伤4例,(足母)趾术后遗留创面1例.其中(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4.6h;(足母)趾离断伤再植术后坏死3例.(足母)甲皮瓣移植术后供区骨外露1例.术中首先进行彻底清创或坏死组织切除,创面缺损范围1.5 cm×1.5 cm~2.5 cm×4.0cm.采用大小为1.6cm×1.8 cm~3.0cm×4.5 cm的(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创面宽度2.0 cm以内者共3例,予以直接拉拢缝合,超过此宽度者8例,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12.0 ~18.0cm. 结论 (足母)趾内侧趾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容易,血供可靠,其携带的皮神经可与受区趾神经吻合,同时修复缺损部位感觉,是修复(足母)趾远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