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蜚蠊俗称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卫生害虫,它除能污染食物,损害衣物等造成经济损失外,更主要的是它能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各地已从蜚蠊体内外分离出多种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从而更进一步的证实了蜚蠊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全世界已知蜚蠊有4000种左右,其中大多数营野栖生活,仅少数种类栖息于室内(包括各类建筑物)。我省近年来对室内栖息的蜚蠊做了初步调查,到目前为止发  相似文献   

2.
了解室内蜚蠊状况,探讨防制蜚蠊的方法,指导居民科学防制蜚蠊。方法:药激法调查蜚蠊种类密度及侵害率,采用药物喷洒和投放毒饵的方法控制蜚蠊。结果:本市蜚蠊侵害率为72.94%,平均密度11.4只/间,蜚蠊种类仅德国小蠊1种;采取药物喷洒与投放毒铒相结合的方法对蜚蠊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本市蜚蠊侵害严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严重的场所采用药物喷洒与毒饵相结合是控制德国小蠊侵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蟑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的昆虫,在我国室内常见的有5科、9属、19种,福建省室内以德国小蠊、美洲大蠊、褐斑大蠊、黑胸大蠊为优势种。蟑螂能携带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引起疾病的传播,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旅客列车流动性大、车厢内温度高、水源和食品充足,适应蟑螂的生长和繁殖。为保障旅客的身体健康及旅  相似文献   

4.
国内蜚蠊种类包括5科21种,主要种类6种: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其中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危害极为严重;蜚蠊防制目前的主要方法为化学防制,其次为物理防制,生物防制正逐步兴起。本文综述我国卫生害虫蜚蠊的种类、分布、危害及其防制的研究进展。德国小蠊可能成为国内各地的主要优势种类;未来的研究趋势是蜚蠊生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蜚蠊的防制必须走综合防制途径,加强采取法制防制和环境防制措施,合理利用化学防制控制害虫。提高国内室内卫生害虫蜚蠊的综合防制水平。  相似文献   

5.
蜚蠊俗称蟑螂 ,为蜚蠊目 (Blaftaria)蜚蠊科 (Bxattidae)昆虫 ,在我国室内常见的有东言蜚蠊 (B .orientalis)、澳州蜚蠊(Periplanetaaustralasiae)、德国小蠊 (Blattellagermanica)、热带蠊 (SupellaSupellectiLum )及美洲大蠊 (P .americana) 5种[1] ,我国以东方蜚蠊分布最广、最为常见 ,现已进行人工饲养[2 ] ,因此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以东方蜚蠊作样本。我国民间对蜚蠊的应用在《本草纲目》中就已有记载[3 ] ,捕捉后用沸水烫死 ,晒…  相似文献   

6.
<正> 蜚蠊栖息于各种较大型交通运输工具,危害生产,传染疾病,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几年我国对蜚蠊做为病媒昆虫的研究,已从蜚蠊体内分离出多种病毒,致病菌、寄生虫卵,从而更进一步的证实了蜚蠊在流行病学上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医学昆虫。我市塘沽区卫生防疫站1979年调查报导,新港港口工作船,沿海渔船,市区住宅及食品行业有德国小蠊,日本大蠊,淡缘拟刺板蠊栖息,住宅侵害率达22%。天津是首都的东大门,天津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室内蜚蠊的调查结果,已发现四科、五属、十五种(已定的九种,未定的六1种).并就蜚蠊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活动规律、生态习性和蜚蠊与疾病关系以及诱捕、杀灭方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防制蜚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室内蜚蠊种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蜚蠊(俗称蟑螂),是室内常见的昆虫,由于蜚蠊侵害广泛,涉及千家万户,其危害性日趋严重,因此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80年由中央爱卫办主持成立了全国防制蟑螂科研协作组,自协作组成立以来,全国各协作单位(主要是卫生防疫部门)对室内蜚蠊的种群分布、生态习性、传病关系及防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关于蜚蠊的种群分布已基本摸清,根据各地区调查发现的室内蜚蠊已有二十种左右,目前已定名的有以下十七种: 黑胸大蠊 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1839 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e,1758 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市区蜚蠊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城区范围区蜚蠊侵害及消长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定点、全年连续进行蜚蠊动态监测.结果 2004~2006年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全年均有活动,平均密度0.95只/(盒·夜),7~9月份密度最高,幼虫成虫之比为1.761,雌虫雄虫之比为1.331.结论 集安市城区室内蜚蠊种群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原来两种生境向不同生境进行扩散,种群密度增加了3倍.  相似文献   

10.
洪思让 《医学动物防制》2000,16(11):578-580
<正> 蜚蠊俗称蟑螂,隶属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n),蜚蠊科(Blattidae)。绝大多数种类的蜚蠊野生,少数栖居于人类住室内,成为家庭中常见害虫之一。蜚蠊不仅偷吃食物、污损物品,而且能传播多种病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病媒动物之一。为了摸清其种类、分布及侵害情况,分别调查了四个街道、四艘轮船、六个城镇、二十三个乡的蜚蠊种类、分布及侵害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通州地区蜚蠊的调查,室内有蜚蠊2属3种,其中黑胸大蠊为优势种。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栖息生境蜚蠊的优势种也随之而异。实验结果表明:5%奋斗呐可湿性粉剂室内滞留喷洒持效期达60天后,蜚蠊密度下降率仍达91.38%,并有实际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1981年我们在营口市酒厂发现一种蜚蠊,数量很多,经北京植保所吴福桢教授鉴定,系蜚蠊目蜚蠊科一新属新种。定为拟刺板蜚属,淡缘拟刺板蠊。据目前所知,该蠊先后曾在天目山、青岛等地野外采到过。但栖于室内,国内仅见营口市酒厂。为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82—83年,在营口市卫生防疫站昆虫饲养室进行人工饲养,对其生态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3种常见蜚蠊的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安徽省3种常见蜚蠊的可溶性蛋白质区带进行测定,为蜚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冻融匀浆法制备3种蜚蠊的可溶性蛋白液,进行SDS-PAGE,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观察、计算各蛋白质区带的分子量。结果 黑胸大蠊的蛋白条带数目♂为29条,♀为31条;美洲大蠊的蛋白条带数目♂为28条,♀为30条;德国小蠊的蛋白条带数目♂为25条,♀为28条。通过比较发现3种蜚蠊的蛋白质区带数目和位置有差别;德国小蠊主要蛋白质区带的益与两种大蠊相差明显,♀♂之间也有差别。结论SDS-PAGE可作为蜚蠊分类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蜚蠊对几种杀虫剂毒力及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关于乌鲁木齐市蜚蠊对氯菊酯、溴氰菊荑两种杀虫剂的毒力及敏感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全国臭虫、蜚蠊防治协作组”统一要求的果酱瓶药膜法,测定氯菊酯、溴氰菊酯对乌鲁木齐市蜚蠊的毒力及敏感性。结果氯菊酯KT50为17.38分钟,为1983年基线调查的2,59倍,溴氰菊酯KT50为31.24分钟,为1983年基线调查的7.95倍;氯菊酯LD50为8.23分钟.为1983年基线调查的462倍,溴氰菊酯LD50为12.60分钟,为1983年基线调查的3150倍。结论乌鲁木齐市蜚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两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市蜚蠊综合防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蜚蠊俗称蟑螂,是一种世界性的城市卫生害虫,在我国被列为四害之一。近10年来,我国的一些病媒工作者已开始对我国城市蜚蠊的生物学、生态学开展研究,为开展城市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漳州市区蜚蠊的繁殖与活动规律,指导蜚蠊防治工作。方法采用粘蟑屋诱捕蜚蠊,每月监测1次。结果本次调查捕获蜚蠊2科2属5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蜚蠊全年活动,平均侵害率为11.51%,平均密度指数为1.74只/张,高峰期在3~5月份,不同场所中密度及侵害率从高到低分别为餐饮业、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居民区。结论漳州市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较高,应根据其活动规律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室内蜚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5年在59.7%的市县进行室内蜚蠊调查。采集160,523只成虫,有14种蜚蠊,定种的蜚蠊隶属于4个科、5个属、8种。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是福建的广布优势种。种的分布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黑胸大蠊种群比重及分布范围,随年均气温的下降,北纬度的增加而上升;而澳洲大蠊则与其截然相反。蜚蠊的密度高峰在5—9月,其中成虫呈单峰型,若虫呈双峰型的季节消长。用瓶诱法捕捉蜚蠊,6—8月份成虫多于若虫。蜚蠊对住家的侵害率达97%以上,同时又是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而其活动时间主要在夜间21—23时,危害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应引起对杀灭蜚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 蟑螂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昆虫,其种类多,分布广,密度高,与人类关系密切。国内外对它与疾病的关系曾作过许多的研究,已证实能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但蜚蠊携带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情况未见报告。为了探讨这类昆虫传播耶氏菌病的意义,为防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验室内我们用美洲大蠊作人工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海口港区九个不同单位蜚蠊的初步调查,港区蜚蠊经鉴定有七种。美洲大蠊不仅是港区室内的优势种,而且是本港小型船舶上的优势种:以船舶蜚蠊密度最高,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只有在船舶上捕获:调查发现若虫多于成虫,雌虫多于雄虫。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开展鼠类、蝇类、蚊类和蜚蠊类等常见病媒生物生态学研究,为科学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生境分别采用夹夜法、捕蝇笼、CO2紫外线灯诱和粘蟑板诱捕法对鼠类、蝇类、蚊类和蜚蠊类进行全年连续性监测,将捕获的病媒生物鉴定分类,计算密度,从中发现其生态规律。结果调查发现,居民区和畜牧养殖厂主要分布褐家鼠和小家鼠,农田中主要以黑线姬鼠、小仓鼠和小家鼠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58.3%、25.0%和16.7%。蝇类密度监测表明,该地区家蝇和丝光丽蝇为优势种类,与其它蝇类的构成比为70%以上,有明显季节高峰。蚊类结果显示,淡色库蚊占整个蚊种的90%以上,刺扰伊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其它蚊种很少。蜚蠊类监测结果显示,本地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类,蜚蠊类的季节消长与气温关系密切,本地区全年均可发现蜚蠊,7~9月份为高峰季节。结论不同鼠类在不同生态环境发生量不同,这与鼠类的个体差异和生态习性有关。蝇类发生量与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密切相关,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种的蝇类优势种群。淡色库蚊为当地的优势种群,也是入室骚扰吸血的主要蚊种。德国小蠊为当地蜚蠊主要种类,在室内温度满足的条件下可以全年发生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