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17岁。 2 0 0 0年 11月突然发生排尿困难 ,于 2 0 0 1年 1月 5日来我院会诊。B超、CT检查发现前列腺有一肿物约10cm× 8cm大小。硬膜外麻醉行前列腺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 :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主要由成束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角形瘤细胞构成 ,细胞界限不清 ,核膜增厚 ,染色质呈丝网状 ,核仁明显 ,核周有透明晕 ,透明晕增大使整个细胞呈透明状 ,核分裂象常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区域瘤细胞为小圆细胞构成 ,胞浆少 ,核小圆形 ,染色质致密、深染。免疫组化 :横纹肌肌动蛋白“ -” ,平滑肌肌动蛋白“ ” ,CK“ -”…  相似文献   

2.
3.
上皮样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泽田 《重庆医学》1993,22(4):244-245,254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组织起源未定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局部形成单个或多个皮下硬结.主要发生在肢体,呈缓慢浸润性生长,易复发且常见转移.组织学特征为大多角形、卵圆形及梭形瘤细胞呈结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乳腺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该病发病率极低,临床可提供的诊断及治疗经验较少,笔者报道乳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1例,并分析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大家对此疾病的认识。1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发现左乳房肿物迅速增大2月余。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位于左乳乳头右上方有一约"鸡蛋"大小包块,边缘清楚,质软,患者初期无任何自觉症状,后肿物不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甲状腺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大体及镜下特点观察,使用免疫组化SMA、CD68、CD163、Ki-67、CD34、s-100、Ckpan、TG、Syn、CT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复习文献。结果:甲状腺原发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临床诊断较困难,镜下病理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SMA阳性。结论:甲状腺原发上皮样平滑肌肉瘤是罕见高度恶性肿瘤,侵袭性高,术前、术中无法准确诊断,免疫组化至关重要,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按软组织肿瘤WHO(2002年)分类标准收集2例上皮样肉瘤,应用光镜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远端型(即经典型)和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各1例.远端型患者为女性,28岁,部位为左小腿;组织结构为典型的假性肉芽肿形成,肿瘤细胞呈上皮细胞样,中心有坏死.近端型患者为女性,36岁,部位为宫颈;组织结构可见结节形成,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样,但坏死范围更大.免疫组化染色:两例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EMA、CK,阴性表达Desmin、NSE、S-100;前者还阳性表达低分子CK、CD34,后者还阴性表达Actin(横纹肌)、SMA、HMB-45.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必需结合临床、组织结构及免疫表型特征才能作出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8.
子宫粘液样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肉瘤 ,截止 2 0 0 0年底国外文献仅报道 18例 ,国内仅见 4例报道〔1、2〕。作者报道 2例 ,并结合文献 ,对其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例 1女性 ,4 6岁。下腹坠胀伴纳差 10天。子宫增大如孕 3月大小 ,左附件处一 8cm大小边界不清实性肿块 ,有压痛。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 ,大量腹水。术中见子宫底部一 10cm暗紫色肿块与左附件粘连 ,有草绿色腹水 2 0 0 0ml。患者术后 15月死亡。例 2女性 ,5 0岁。子宫次切术后 8月 ,便秘 1月。B超示盆腔包裹性积液。前次术…  相似文献   

9.
10.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是纤维肉瘤的一种少见亚型,由Meis Kindblom等于1995年首先报道并命名[1]。SEF多发生于成年人,好发于四肢和躯干,表现为深部软组织内缓慢性生长的肿块。本文报道1例SEF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原发皮下软组织的EA进行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成片,瘤细胞呈上皮样特征,异型性显著。瘤组织之间见相互吻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血管腔隙,血管内衬异型肿瘤细胞,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细胞围成管腔,腔内含红细胞。免疫组化示异型肿瘤细胞CD31强阳性,CD34局灶阳性,F8阴性,CKP+/-,CKL+/-。结论:EA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血管内皮分化。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会阴部软组织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和免疫表达。方法:分析5例会阴部软组织EAS临床资料、光镜和免疫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肿瘤成分几乎全部为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小巢状、围绕血管成岛状、片状或条索状,可见原始血管结构形成,免疫组化:瘤细胞CD34、CKpan、EMA、Vimtin、CD31及CD99(+),KI-67(10%~25%),而SMA、S-100、Myoglohin、MLA及HMB45(-)。结论:发生于会阴部皮下软组织的EAS罕见,准确诊断较困难,在仔细观察HE组织学的基础上,借助免疫组化染色,对于正确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皮样肉瘤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传统的或经典型ES主要指发生于四肢末端者,也称远端型(distal type)或普通型(conventional form)ES。近年发现有些ES也可发生在头颈和躯干,称为近端型或近心型(proximaltype)ES。本病组织来源不明,多认为其起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叶细胞。它可以向间叶方向(肉瘤)分化,也可向上皮方向分化,以上皮分化占优势。现复习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云秀  赵甲升 《甘肃医药》2011,(11):704-705
目的:复习阴阜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被误诊为上皮样平滑肌瘤的原因。方法:对1例阴阜上皮样肉瘤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阴阜上皮样肉瘤瘤组织呈分叶状,小叶内大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少数瘤细胞为梭形,细胞及核轻度异型,核呈泡状,瘤组织中央可见片状地图样坏死。瘤细胞Vim和EMA呈强阳性表达。该肿瘤被误诊为上皮样平滑肌瘤的原因包括:大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胞浆弱嗜酸性,似肌源性细胞;核轻度异型,病理性核分裂象罕见,形态学似良性;肿瘤初发时无明显坏死,不易考虑为恶性。结论:瘤组织有无坏死及双向分化在上皮样肉瘤的诊断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上皮样肉瘤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上皮样肉瘤病例数的增多 ,有些病例被误诊为软组织良性肿瘤或软组织癌 ,从而导致因治疗不当所引起的多种不良后果。本科收治两例 ,术后病理证实为上皮样肉瘤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女性 ,2 6岁 ,因左膝疼痛进行性加重 8个月伴无痛肿块 2个月就诊。入院查体 :全身情况尚好 ,左膝后触及约 10cm× 8cm× 5cm质硬肿块 ,轻压痛 ,边界不清 ,基底固定 ,局部表面皮肤无红肿 ,无浅静脉充盈。左膝关节活动受限 :10°(伸 )~ 30°(屈 )。生化检查 :AKP 68U/L ,ESR 2 0mm/h ,均正常。X线检查 :左窝部 5cm×…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偶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 月就诊,无红肿,不痛.曾在门诊细胞学穿刺后活检,病理诊断乳腺肉瘤,要求入院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59岁。因"右前臂包块破溃不愈30余年"于2009年9月10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发现右前臂有花生米大小包块,无疼痛、红肿,自己用中草药外敷后破溃,创面不愈合,逐渐扩大,伴流脓,无发热。自行换药治疗,创面明显增大。入院查体:右前臂创面长约15 cm,环前臂一周破溃,肉芽组织呈菜花样生长,触及易出血;桡骨、尺骨外露,伴恶臭;右手肿胀,手指加粗,感觉消失,活动障碍;右宿关节活动正常,肘关节僵硬,背侧皮肤变硬;腋窝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右尺、桡骨X线正侧位片:右尺桡骨质破坏,右肘关节间隙变窄;右肱骨未见骨  相似文献   

20.
安宁  罗雁  王军 《甘肃医药》2021,40(3):236-238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PTEA)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总结其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好发于老年女性,肿瘤组织常呈巢状、片状、实性浸润性生长,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