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探讨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资料。结果:肿瘤多数位于中颅窝及后颅窝,少数可骑跨于中、后颅窝,呈类圆形或圆形伴乳头状突起,累及Meckel腔,骑跨者多呈哑铃状,少数形状极不规则。肿瘤内多数伴有囊变。结论: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部位、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颅内三叉神经鞘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鉴别。结果:颅内三叉神经鞘瘤可发生于后颅窝、中颅窝,但骑跨于中——后两个颅窝外形呈哑铃状为较常见的生长方式,并且依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易造成中颅窝底或岩骨尖的骨质吸收、破坏,肿瘤平扫多为低密度。灶周无水肿,注射造影剂后以环状强化为主要表现。结论:CT扫描是准确诊断颅内三叉神经鞘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鞘瘤的MRI 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三叉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6例,其中并发神经纤维瘤病2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肿瘤MR表现以哑铃状骑跨征为主,肿瘤大多为实性,边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肿瘤呈等。混杂或长T1、长T2信号,注射Gd-DTPA后性病灶呈均匀强化,整性病灶呈环状强化。结论MRI以其特有的多方位断层,多参数成像对三叉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I 诊断恶性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CT、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 例恶性脑膜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额顶14 例,小脑幕4 例,其它部位10 例。CT 平扫不均匀高密度区和混杂密度区22例,均匀高密度6 例;不均匀增强16 例,不规则环形增强8 例,均匀增强4 例。不均匀长T1 、长T2 信号和不均匀短T1 、T2 信号水肿区,颅骨破坏及增厚13 例。结论:提高识别恶性脑膜瘤的CT、MRI 表现及其良性演变的恶性过程,有利于临床综合治疗,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瘤CT及MR I的影像表现与解剖对应关系。方法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和/或MR I资料。结果17例中颅后窝5例,颅中窝8例,位于颅中窝、颅后窝的肿瘤呈椭圆形或伴分叶状改变;跨颅窝4例,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CT及MR I表现有以下特点:①肿瘤实性部分略高密度3例,略低密度4例,近脑灰质密度改变2例,伴有囊状低密度区4例。②T1W I均匀低信号5例,不均匀等低信号7例,T2W I均匀高信号4例,不均匀高信号8例。③CT及MR I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均匀强化7例。④肿瘤沿着三叉神经并跨颅窝“哑铃状”生长4例,三叉神经根增粗与瘤体相连续3例,M eckel腔扩大6例。⑤岩骨骨质吸收3例。肿瘤边界清,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及钙化15例。结论CT和MR I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瘤的CT和MRI诊断(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MRI对面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CT,MRI表现,结果 6例面神经瘤中位于颞内段4例(迷路段1例,鼓室段2例,鼓室段+乳突段1例),颅,内脑池段,内听段及颞内段(迷路段+鼓室段)1例,颞内段(鼓室段+乳突段_并颅外肋腺段1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部位有关,CT影像上,颞内段面神经瘤显示受累段面神经管扩大,破坏;中耳腔和(或)乳突软组织肿块及膝状神经窝区内质破坏,如肿瘤扩展到中颅窝或肋腺也可一并显示,1例起源于内听道,桥脑小脑角区的面神经瘤,CT,MRI清楚地显示了桥脑小脑角区肿块,内听道扩大,迷路段面神经管扩大,以及扩展到膝状神经窝区的病灶。结论 CT和MRI能准确地描绘面神经瘤的受累情况,CT在显示骨破坏细节方面极佳,而增强MRI对肿瘤本身的显示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鞘瘤的生长部位、MRI表现及其影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8例,分析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并与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三叉神经鞘瘤中,左侧3例,右侧5例。3例呈椭圆形生长于中颅窝,5例跨颅窝生长,呈哑铃型。6例突入颞下窝。2例实性病变伴有囊变,6例基本为实性。肿瘤实性部分在T2加权像呈"椒盐"样改变,增强扫描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三叉神经鞘瘤的生长部位、肿瘤的形态及信号特征对于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CT、MRI问世以来,有关诊断颅咽管瘤报道很多,但大组病例报道不多,有关该病的CT、MRI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密切相关性研究报道甚少。为提高CT、MRI诊断颅咽管瘤的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颅咽管瘤。1 资料与方法1.1 102例颅咽管瘤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1~64岁。其中10岁以下19例,11~20岁23例,21~30岁15例,31~40岁19例,51~64岁1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儿童发育迟缓、侏儒、嗜睡等;成人为头痛、视力下降、多饮多尿、闭经、性欲减退等。病程1周~18年,其中1~5年居多,占94.1%。102例均经CT检查,其中25例…  相似文献   

9.
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特征.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6例,均行MRI或CT检查.结果:3例位于下肢软组织,1例位于髂窝,2例位于脊柱.所有病灶边缘均不清晰,3例下肢软组织的pPNETCT显示不同程度的钙化,其中2例MRI显示相邻骨髓腔受侵,另1例髂窝肿块出现坏死;2例脊柱pPENT于MRI显示累及椎体附件并形成软组织肿块,MRI信号无特征表现,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结论: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缺乏明确表现特征,结合发病年龄、软组织肿块的边界、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及相邻长骨的骨髓腔受累程度能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CT及MRI诊断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中庆  侯建明  戴志龙 《人民军医》2008,51(11):705-705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因右上腹部阵发性胀痛,伴右腰背部放射痛就诊。查体:体温36.3℃,心率90/min,血压120/90mmHg。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莫菲征(-)。B超显示胆囊多枚增强光团,后方伴声影,最大18mm×17m,考虑为胆囊多发结石。CT显示胆囊密度不均匀增高,右肾前间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光片、CT、MR检查对三叉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纤维瘤病人的X光手片、CT、MR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病X光平片的特征表现为颅底骨质破坏或卵园孔扩大。本病的CT检查特征为,病变位于中颅凹,岩骨尖处病变呈园形或类园形,多有囊变、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可以同时发现颅底骨质破坏。本病的MR检查特征为长T1,长T2信号,其中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其中信号不均匀,可以发现囊实性肿瘤。结论:三叉神经纤维瘤的病人经过X光平片、CT、MR检查可以在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9例病毒性脑炎。总结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与CT、MRI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强调了MRI检查在发现早期病变、过小病灶,病灶数目及脑膜改变等方面,明显优于CT检查。但合并出血时CT则优于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传统尿路造影、CT与MRI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本15年(16个部位)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病例中,13例(14次)行静脉肾孟造影(IPV),6例(7例)逆行肾盂造影;1例肾穿刺造影;6例CT检查,其中4例加增强扫描;2例MRI检查,先以自旋回波(SE)序列做轴有冠状面T1和T2加仅扫描,再做冠状面磁共振尿路选影(MRU).结果:传统尿路造影共8例9次(64%)获得术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17例小脑幕脑膜瘤中,肿瘤呈哑铃状8例、突向幕下6例和突向幕上3例。CT呈略高密度12例、等密度3例和完全钙化2例。T1WI呈等低信号8例和略高信号5例;T2WI略高信号11例和等信号2例。肿瘤非钙化部分均呈明显增强。结论:小脑幕脑膜瘤的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CT和MRI诊断脑节细胞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CT、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6例CT表现。结果:幕上10例和幕下2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密度,伴高密度钙化3例。T1WI呈等、低信号,4级节细胞胶质瘤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伴等、低信号区。增强扫描1级节细胞胶质瘤无增强2例;2~4级节细胞胶质瘤轻度斑片状增强3例,显著不均匀增强7例。结论:脑节细胞胶质瘤有一些MRI和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大多数病例可诊断。  相似文献   

16.
颅内脑膜瘤的MRI诊断(附63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脑膜瘤MRI的特征及其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6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MRI表现。结果  63例中 ,62例为单发 ,1例为多发。位于额、顶、枕区脑凸面 3 0例 ,鞍区 10例 ,蝶骨嵴 8例 ,嗅沟 5例 ,其他部位 10例。T1 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 ,占 87.2 7%。T2 加权像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和略高信号 ,占 69.84% ,明显高信号占 19.0 5 % ,混杂信号占 7.94% ,略低信号占 3 .17%。病理分型 :上皮型 2 9例 ,纤维母细胞型 11例 ,沙粒体型 8例 ,血管母细胞型 5例 ,血管型 10例。MRI诊断 63例均与手术相符。结论 MRI对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血管型脑膜瘤在MRI中具有较强的流空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髓母细胞瘤CT、MRI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50例,34例作CT检查,30例作MRI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发病年龄小于20岁者占78%(39/50),发生于小脑蚓部者占88%(44/50).其中CT平扫为略高密度者占53%(18/34),混合密度者占44%(15/34).CT增强后病灶呈均匀强化者占50%(17/34),不均匀强化者占38%(13/34),环状强化者占12%(4/34).MRIT_1WI病灶呈低信号者占73%(22/30),混合信号者占27%(8/30).T2WI呈高信号者占73%(22/30),混合信号者占23%(7/30).MRI增强后病灶呈均匀强化者占72%(13/18),不均匀强化者占22%(4/18),有5%(1/18)病灶显示环状强化.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出血、瘤周水肿及脑积水征象.CT对髓母细胞瘤检出率、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90%、83%,而MRI则分别为100%、96%、90%,二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结论: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Rathke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之CT及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32.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及MRI表现.结果:7例Rathke囊肿中,单纯位于鞍内者3例,直径均小于1.2cm;鞍内鞍上者4例,直径均大于1.2cm.CT及MRI表现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变化多样,增强扫描一般无增强,囊壁极少钙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仔细分析其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 结果: 15例CA共检出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多见(13/15).15例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或稍高密度;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9个,高信号7个,混杂信号3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无占位效应;CT和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结论: CA有典型影像表现,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优于CT,是首选和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