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CEC)及胸主动脉环,利用生物分析法,探讨CEC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NO)的检测方法,影响EDRF/NO分泌的因素。发现单纯CEC或经乙酰胆碱(Ach)预处理的CEC对去内皮血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而经L-精氨酸(L-Arg)或L-Arg和Ach预处理的CEC可引起去内皮血管环产生明显舒张;NG-甲基-L-精氨酸和Ach预处理的CEC则引起去内皮血管环明显收缩。提示CEC在基础状态和经Ach预处理后,其合成和分泌EDRF/NO的能力很低或丧失,可能存在内源性EDRF/NO前体L-Arg不足,供给外源性L-Arg有增强CEC合成和释放EDRF/NO的作用。在L-Arg供给充足情况下,Ach可进一步刺激CEC释放EDRF/NO。  相似文献   

3.
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是抗阿米巴原虫的主要效应分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能够调节巨噬细胞的许多机能,包括NO产量,本文探讨了TGF-β1对活化巨噬细胞体外杀伤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效力和NO产量及其合酶(mac-NOS)mRNA的表达与其相互关系。方法Balb/c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M)的NO产量用Griess方法检测mac-NOSmRNA表达水平(1)TGF-β1本身不能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溶菌酶与晨尿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测定尿NAG、尿溶菌酶、晨尿白蛋白、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明部分患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未合并早期DN组(A组)的晨尿白蛋白、尿NAG分别为(7.12±2.94)mg/L和(11.16±7.11)U/L,合  相似文献   

5.
EXPRESSIONOFTGF-β1,PDGFANDIGF-1mRNAINLUNGOFBLEOMYCIN-A5-INDUCEDPULMONARYFIBROSISINRATSLiHaichao李海潮,HeBing何冰,QueChengli阙呈立andW...  相似文献   

6.
人胰腺癌血小板活化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腺和癌变标本中血小板活化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基因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PDGF及其PDGFR在肿瘤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Northern杂交方法,采用cDNA探针(PDGF A、B,PDGFR-α、-β)对两株胰腺癌细胞(PaTu8988、PaTu8902)、1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进行了分子杂交检测。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在RNA水平,PDG  相似文献   

7.
DOWN-REGULATIONOFC-MYCONCOGENEDURINGNGF-INDUCEDDIFFERENTIATIONOFNEUROBLASTOMACELLLINESChenJie(陈杰),LiuTonghua(刘彤华)andAlonzoHRo...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造血干细胞因子( S C F)并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 P C R 方法从p R C/ C M V(含 S C Fc D N A)中钓取 S C F c D N A 膜外段活性区,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 N A3,转染入 C H O 细胞;用 R T- P C R 方法检测 m R N A 水平表达及通过协同刺激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来检测转染细胞上清的生物活性。结果:转染 S C Fc D N A 的 C H O 细胞可表达 S C Fm R N A,其细胞培养上清可协同 G M - C S F刺激骨髓细胞形成集落数比 G M - C S F 单独作用高 2 倍,转染外源基因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转染 S C Fc D N A 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转染细胞上清协同 G M - C S F 刺激骨髓细胞集落的形成,而本身对集落的形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和肝素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aortaamoothmuscle,cell,hASMC)增殖,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以及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3H-TdR,^3H-脯氨酸掺入及N  相似文献   

10.
EFFECTSOFDYNORPHINA(1-17)ONMOTORFUNCTION ANDSPINALINTRACELLULARMESSENGERSYSTEMSINRATZhangZhiyuan;(张志媛),LiFuchun;(李富春),RenMinf...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小鼠海马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MT1、MT2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纳络酮诱发戒断症状。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跳跃次数、体重下降等指标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实验小鼠海马MT1、MT2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吗啡依赖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吗啡戒断组(P〈0.05),吗啡戒断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依赖小鼠海马MT1、MT2 mRNA表达增加,纳络酮戒断能够抑制吗啡依赖引起的MT1、MT2表达增加,表明海马MT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髓水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ERK5)信号通路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0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n=24):对照组(A组)、戒断组(B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C组)、MK801组(D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第6天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western blot技术,鞘内注射NMDAR抑制剂MK801,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脊髓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 A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并未出现戒断症状及痛觉过敏.与A组相比,B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45.2±7.3)分]、痛觉过敏评分[(14.4±3.7)分],C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44.7±6.2)分]、痛觉过敏评分[(13.2±2.7)分],D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28.3±1.6)分]、痛觉过敏评分[(5.9±11)分]明显增加(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MK801后戒断症状评分[(28.3±1.6)分]、痛觉过敏评分[(5.9±1.1)分]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848±621)、C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579±396)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C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579±396)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MK801后脊髓水平p-ERK5(5123±546)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脊髓水平NMDAR-ERK5信号通路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I-3K信号通路在吗啡依赖纳洛酮激发戒断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小鼠急性和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鞘内和脑室内注射PI-3K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的影响,探讨神经元PI-3K信号通路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鞘内预先注射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Wortmanin能明显加重急性和慢性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激发戒断反应。脑窜内预先注射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Wortmanin也明显加重急性和慢性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激发戒断反应。结论:脊髓和脊髓上中枢神经元PI-3K信号通路均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及戒断反应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吗啡对肠道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状态下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剂量递增腹腔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模型。试剂盒检测血浆尿酸含量、血浆及小肠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的活性。提取小肠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肠组织XO mRNA的水平,以β-actin mRNA为内标。结果:血浆尿酸水平显示,7 d吗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XO酶学结果显示,7 d吗啡用药组X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戒断组与纳洛酮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肠组织XO酶学结果可见, 7 d吗啡用药组与纳洛酮戒断组X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肠组织XO的mRNA水平可见,7 d吗啡用药组、自然戒断组和纳洛酮戒断组XO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吗啡促进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吗啡促进大鼠小肠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关键酶XO的活性,纳洛酮不能阻断该作用。提示吗啡对小肠XO的作用是通过非μ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吗啡(Morphine, M)戒断反应中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吗啡腹腔注射创建小鼠吗啡戒断反应痛觉过敏模型,根据药物处理随机分为Control、M、M/Dex、M/Min、M/Dex/Min。Von Frey测定各组小鼠机械性痛阈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变化,Western blot和PCR检测各组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并用微透析测定脊髓内炎症因子水平,最后电生理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髓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sIPSC)的影响。结果 同Control组相比,M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吗啡戒断痛觉过敏模型创建成功,同时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脊髓背角CGRP及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同M组相比,M/Dex、M/Min、M/Dex/Min组痛阈显著升高在模型创建后4h最明显,同时三组小胶质细胞激活均明显减少,脊髓背角CGRP及炎症因子表达降低。电生理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显著增强脊髓背角神经元sIPSC的振幅和频率。结论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减少CGRP的表达并减轻脊髓炎症反应,且能够增强脊髓抑制性电活动,从而缓解吗啡戒断反应中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6.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每组6只动物.移植或手术后24,72 h和7 d,用RT-PCR方法对GDN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移植组GDNF mRNA 24,72 h和7 d时都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BMSCs移植可使损伤脊髓表达GDNF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在大鼠吗啡精神依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再分为依赖组及戒断3d组、戒断6d组、戒断10d组。在处死前各个时点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评,处死后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DBImRNA在海马CA1区(HIPCA1)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并用相关分析检测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与CP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吗啡成瘾组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OD值为0.28±0.0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4±0.018(P<0.05),并在戒断的第3天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调。2.在戒断第1、3、6、10天,研究组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与CPP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1.DBImRNA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上调,说明DBI参与了慢性吗啡依赖生物学过程。2.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和CPP有密切关系,推测DBI可能在精神依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 A,Nogo A)的表达情况,来评估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130只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组(n=60),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5 μL。NSP组(n=60),大鼠SCI后立即鞘内注射NSP 25 μL。正常对照组(n=10),只去除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Western blot检测SCI局部GDNF和Nogo-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CI局部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时间延长,术后SCI组和NSP组大鼠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但是两组并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显示:急性SCI后1天GDNF表达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NSP组GDNF表达量均高于SCI组。急性SCI后Nogo-A表达成逐渐升高趋势,同时,NSP组在各时间点的Nogo A表达量均低于SCI组。real-time PCR显示:SCI 1天后BDNF表达水平显著提高,随时间推移,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同时,NSP组在1、3、7和14天各时间点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SCI组。结论  急性SCI后,大鼠内源性BDNF、GDNF和Nogo-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外源性给予NSP对大鼠急性SCI后的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但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在转录水平上吗啡对大鼠肝脏谷氨酸脱氢酶(GLDH)及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 方法:5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3 d吗啡组(吗啡Ⅰ组)、7 d吗啡组(吗啡Ⅱ组)、自然停药3 d组(停药Ⅰ组)及自然停药7 d组(停药Ⅱ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结束次日早8:30处死,采集肝脏组织并提取肝脏总RNA,以看家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吗啡给药及停药后大鼠蛋白质分解代谢酶GLDH和核酸分解代谢酶ADA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吗啡Ⅰ、Ⅱ组及停药Ⅰ、Ⅱ组大鼠肝脏GLDH 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2、1.09、1.16及1.46倍,吗啡给药大鼠肝脏中GLDH基因表达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强,自然停药一定时间内大鼠肝脏中GLDH mRNA含量仍持续增高;吗啡Ⅰ、Ⅱ组及停药Ⅰ、Ⅱ组大鼠肝脏ADA 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5、1.89、1.18及0.87倍,吗啡Ⅰ、Ⅱ组大鼠肝脏ADA的基因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自然停药后大鼠肝脏ADA表达逐渐下降,停药7 d时下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吗啡可以诱导大鼠肝脏GLDH及AD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模型与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以及中药活性成分青藤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纳洛酮催促,引发躯体戒断症状.连续给予吗啡(5 mg/kg,sc)6d,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大鼠,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两个模型分别给予青藤碱低、高两个剂量(30 mg/kg,60 mg/kg,im)治疗.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1.吗啡依赖大鼠经纳洛酮催促后,戒断评分值明显升高,同时伴有下丘脑NE和5-HT水平升高[分别为(7.07±1.41)μg/g脑组织和(1.15±0.35)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Ⅰ[分别为(3.34±0.97)μg/g脑组织和(0.49±0.21)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脑内DA水平下降[(0.28±0.12)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1[(0.39±0.14)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大鼠脑内DA和5-HT水平升高[分别为(1.13±0.36)μg/g脑组织和(1.23±0.34)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Ⅱ[分别为(0.43±0.11)μg/g脑组织和(0.47±0.18)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E则无明显改变[(3.28±1.10)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Ⅱ[(3.57±1.17)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藤碱连续用药可显著抑制催促戒断症状和吗啡引起的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 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吗啡的躯体戒断症状与NE和5-HT升高的关,而位置偏爱效应主要与DA水平升高有关.青藤碱能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消除吗啡诱导的大鼠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