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本文对1967~1987年间手术取出的147例胆结石进行了肉眼剖面观察.结果,胆固醇结石占49.0%,胆色素结石占41.5%,稀有结石占9.5%.肝内胆管结石,女性占10.4%,男性占5%.30~49岁组以胆囊结石多见,而30岁以下组和50岁以上组,则以胆管结石多见.城镇患者64例中胆固醇结石占64.1%,胆色素结石占31.3%,而乡村患者83例中,胆色素结石占49.4%,胆固醇结石占13.3%.本组病例以1970年为界分前后两期,胆固醇结石由前期的34.7%增高到后期的65.5%,而胆色素结石却由前期的68.9%降至后期的31.1%.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例胆囊内纯胆固醇结石和5例胆管内色素结石病人的胆石、胆汁进行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在胆色素结石中胆色素占32.24%,胆固醇12.5%,钙2.7%。从胆色素结石病人术后T管引流获得的感染胆汁沉淀物其超微结构和成分均与原胆色素结石相似。在纯胆固醇结石中胆固醇占95.18%,胆色素0.67%,钙1.05%,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结论指出纯胆固醇结石形成与胆固醇过饱和胆汁有明显关系,而胆汁感染和淤滞是胆色素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内蒙地区11个医院连续两年经手术取出的胆石标本共476例,全部胆石均用化学定量法测定了胆石中胆固醇、胆色素及钙的含量,现报告如下:结果分析一、概况:本地区胆石成分:476例胆石分析结果,胆固醇类结石439例,占92.2%胆色素类结石37例,占7.8%,本组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胆固醇类结石与胆色素类结石之比为11.86:1。胆石形成部位:胆囊结石占81.5%,肝外胆管结石占7.4%,胆囊与胆总管结石占10.7%,肝内胆管结石占0.08%,本组以胆囊结石占优势。年龄:本组以40—59岁病人最多,占57.6%,其次为31—39岁18.2%,60岁以上占15.1%,30岁以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12月~2009年1月在该院普外科实施内镜保胆取石手术的204例患者的胆囊结石,将结石磨碎过滤后涂片镜检.同时随机抽取同期108例实施内镜保胆取石手术患者的胆汁,离心后将沉渣涂片镜检.结果 204例胆囊结石中163例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79.9%,108例胆汁中,46例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42.6%,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华支睾吸虫卵在胆色素性结石、胆固醇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9.6%、57.9%和70.0%,三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叉(P<0.0001);204例胆囊结石中,159例来自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如广东、广西(胆色素性结石占69.2%,胆固醇性结石占5.7%,混合性结石占25.2%),45例来自华支睾吸虫病非流行区,如甘肃(胆色素性结石占11.1%,胆固醇性结石占22.2%,混合性结石占66.7%),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结果第一次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有密切关系;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胆囊结石以胆色素性结石为主,在非流行区以胆固醇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为主;华支睾吸虫卵在胆囊结石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胆汁;胆囊结石磨碎过滤镜检是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胆石标本100份,用化学定量分析法测定胆石中胆固醇、胆红素、胆绿素和钙等化学成份。结果:27例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为主要成份的混合性结石占15例(63.0%);65例胆管结石中,胆色素性混合结石占53例(81.5%);胆囊及胆管结石3例中,胆固醇性混合结石占2例;胆色素性混合结石1例。其余记载不详的5例中,3例为胆固醇混石,2例为胆色素混石。并对两类结石主要成份的检出率和各层化学成份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本室自1980年2月—1983年6月采集胆石标本100例进行化学定量分析,为诊治胆石症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体胆囊结石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X射线衍射法对18例人体胆囊结石的结晶进行测定分析,并与80年代初的分析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颗粒状的人体胆囊结石,尽管其外观和剖面结构各不相同,但都以结晶态物质为主,其主要成份为胆固醇;泥沙状结石以非晶态物质为主,其主要成份为胆色素或胆色素盐;与10a前的测试结果相比。,胆固醇性结石的比例显著升高而胆色素类结石比例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7.
1983年7月~1985年7月,在华东地区(福建、山东、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范围内,对有关医院经手术治疗的胆石病进行了统一调查。总病例数为2,652例。胆色素类结石占59.5%,胆管结石占59.7%;胆固醇类结石占33.8%,胆囊结石占40.3%。福建、山东、江西三省的胆管、胆色素结石患者多,浙江与安徽的两类结石与两个不同部位结石的患者基本相等,而江苏与上海的胆囊,胆固醇类结石患者较多.这个结果与过去一向认为华东地区都是胆管、胆色素类结石较多的结论不一致。调查资料还说明工人、干部、知识分子患胆囊结石多,农民患胆色素类结石多;胆道蛔虫与胆色素结石有关;脂肪和蛋白质饮食与胆固醇结石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胆石表面积、胆固醇、胆色素和钙含量对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的溶石影响。胆固醇结石的每日减重量与胆石表面积和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且与后两者复相关密切。而胆色素结石的每日减重量与上述4个因素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是胆道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胆石的主要成分为胆红素、胆固醇、粘蛋白、钙等,以胆红素为主的称胆红素性(棕色素)结石,以胆固醇为主的称胆固醇结石,而钙含量相当高的称混合性结石,其他尚有罕见的黑色素、粘蛋白、蛋白为主的黑色素结石.在我国常见且治疗困难的原发性胆管结石,90%以上为胆色素结石.  相似文献   

10.
胆结石患者结石氨基酸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内蒙古西部地区胆结石患者的结石氨基酸谱,并探讨氨基酸与胆结石成因的关系,并且对各类胆结石进行氨基酸成分测定对照研究,以助于寻找更好的溶石药物。也可分析出不同时期胆结石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无变化。方法:根据红外光谱特点以及结石取石年份的不同选出90份胆结石进行氨基酸成分测定,其中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同年内各型结石中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比较三年内同类型结石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氨基酸量比例为28.9∶5.67∶1,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其氨基酸酸性组分大于碱性组分,其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同一类结石在三年内的氨基酸含量做统计学处理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因实验的关系未测得半胱氨酸,而测得半胱氨酸的二硫化合物-胱氨酸。结论:①胆结石中普遍存在着17种蛋白质氨基酸。②无论何种胆结石,其成分均为脂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含硫氨基酸。③在8种脂肪族氨基酸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占17种氨基酸总量的15.56%。④氨基酸含量依次为: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胆固醇结石。⑤混合型结石中胆红素含量越高,氨基酸含量也越高。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各氨基酸百分含量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
胆色素结石与肠屏障关系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SD  Su Y  Fan Y  Jin JZ  Zhang ZH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98-1502
目的 探讨胆色素结石形成与肠屏障功能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豚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20只、成石组(PS)30只、肠黏膜保护组(GLN)30只,分别给予正常饲料、胆色素结石致石饮食、添加肠黏膜保护剂谷氨酰胺的致石饮食,饲养8周建立胆囊胆色素结石模型.检测并比较各组胆结石成石率、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尿甘露醇/乳果糖排泄率、腹腔淋巴结细菌移位和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β-G酶)活性.临床病例59例,分为对照组、胆同醇结石组、胆色素结石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浆DAO、血浆内毒素.另选临床病例130例,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结石组、胆色素结石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尿99mTc-DTPA排泄率.结果 豚鼠模型中,成石组成石率为73.9%,与正常组相比,成石组血浆DAO、血浆内毒素水平、尿甘露醇/乳果糖排泄率、腹腔淋巴结细菌阳性率和内、外源性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高.肠黏膜保护组成石率下降至44.4%,除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外其余各指标均较成石组降低.临床实验中,结石组患者血浆DAO、血浆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胆色素结石组患者尿99mTc-DTPA排泄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动物模型中胆色素结石豚鼠和临床实验中胆结石患者均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胆色素结石形成与肠屏障功能异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肠屏障功能异常可能通过细菌移位机制在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蛋白与胆道黏膜及胆红素结石成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道粘膜和糖蛋白在胆红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方法 利用兔胆红素结石模型对胆道细菌感染诱发成石过程中胆道粘膜下腺体和我院近年收治部份临床胆红素结石病人胆道腺体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兔胆道粘膜下酸性腺体形成 ,粘多糖存在 ;人胆囊及胆管粘膜下腺体AB、AY阳性 ,电镜证实为粘多糖。结论 胆道粘膜理化性质的改变可导致胆汁中粘多糖含量增高 ,2组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及扫描电镜,研究胆色素类结石经复方桔皮油乳剂溶解后的成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胆石中胆固醇、胆红素,钙、镁含量均有显著下降,而铜的含量变化不大,胆石钙含量下降率与减重率呈正相关;胆石外层有明显的溶解改变,但胆石基质包裹内的胆石成分无溶解改变。提示:含有丰富苧烯的桔皮油对胆石中的胆固醇成分有确切的溶解作用;在胆石的众多金属元素中,钙是影响溶石效果的关键成分;胆石基质是干扰溶石效果的重要原因。对改善色素类胆石溶石效果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 between gall stones and chronic pancreatitis is uncertain; there are differing opinions on this issue. Firstly, gall stones are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acute pancreatitis, but it cannot cause chronic pancreatitis. Secondly, a connection between gall stones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pancreas might exist. Numerous studies or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are common in gallstone patients. Although it seems that gall stones might be a cause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according to these finding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still needed for confirmation,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胆结石成核过程中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胆固醇结石不同断层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胆固醇仅在结石核心出现,而且随着从核心至周边的秩序含量依次减少,最外层没有出现胆固醇。结论:结石成核过程中胆固醇过饱和性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豚鼠为对象,向其胆囊内植入人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各一块,用低、中、高三种剂量及UDCA治疗一月。结果显示:1.中剂量金石散和UDCA均具有明显溶解胆固醇结石的作用,两者效应相仿,比中剂量大一倍的高剂量溶石效应稍有增加,而低剂量则不显溶石作用。2.对胆色素结石三种剂量金石散均具明显溶石作用,UDCA则无。3.低剂量金石散和UDCA显示具有明显利胆作用。4.动物喂金石散后,胆汁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而胆红素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与金石散的溶石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120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for 2 months with Jinquiancao Ga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 among which 29 cases were cured, 42 cases markedly improved and 40 cases ineffective. Anim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is medicine can prevent gallstone growth. The gallstone growth rate was 78.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2.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less than 0.05). The mechanism of the decrease of gallstone growth rate suggests that the said medicine could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beta-Glucuronidase in the bile, diminish the non-combined bilirubin and prevent the bile from forming bilirubin stones. The result of cultured liver cells in vitro showed that the cholesterol synthesis was markedly inhibited by Jinqiancao Gao. Thus the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of bile was decreased. These effects in turn prevented the bile from forming cholesterol ston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菌感染与胆固醇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探讨可能防治的新途径。  方法 :从 36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囊胆固醇结石中提取 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NP- PCR)技术 ,从中特异性地扩增细菌 DNA片段。  结果 :发现 30例 ( 83.33% )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 DNA存在。其中胆固醇含量在 30 %~ 69%之间 6例 ( 6/ 6) ;70 %~ 90 %之间 14例 ( 14/ 17) ;>90 % 10例 ( 10 / 13) ,尚未发现结石中胆固醇和水分含量多少与细菌 DNA存在与否有关。采用 16S r RNA基因序列对照分析鉴定细菌种类 ,在 10例( 2 7.78% )胆石中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的 DNA片段 ;从 8例 ( 2 2 .2 2 % )胆石中得到痤疮丙酸杆菌型 DNA序列 ;2例 ( 5.56% )胆石中残留的细菌 DNA片段与化脓性链球菌相关 ;8例 ( 2 2 .2 2 % )胆石内细菌的 DNA片段具有多样性 ,类似于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或其它未鉴定细菌 ,可能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另有 2例胆石的细菌 DNA分子量较低 ,不同于大肠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 ,归类于其它未鉴定细菌。  结论 :证实多数胆固醇结石内有细菌 DNA存在。至于这些微生物在胆固醇结石形  相似文献   

19.
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治胆道结石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碰到的问题和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 对714例以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其中,132例术后有胆道结石残留,残余结石率为18.5%。术中已知结石残余54例,术后经T管造影和术后胆道镜证实有结石残余78例,78例中包括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开口狭窄2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变异37例、胆总管下段节段性狭窄伴结石12例。结论 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时要注意有无胆道变异和病变胆管开口狭窄或胆总管下端节段性狭窄等情况,术者应按顺序逐支逐段地检视,对胆道应采用连续的窥视方法以尽量避免主观和客观因素引起的术后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20.
血清脂质,载脂蛋白与胆汁类脂水平及胆囊结石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贤波  宫轲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11):657-659
为确立胆囊结石易患人群高危因素与防石因素的血清学指标,作者对比研究了胆囊结石患者与非胆囊结石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水平,胆囊结石不同类型的血脂特点;血脂、功脂蛋白(Apo)水平与胆汁中类脂水平及胆固醇饱和指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