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生成素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由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组成.Tie-2是其共同受体.Angiopoietin-1能保持血管内膜的稳定性,与VEGF协同作用,促使血管成熟.Angiopoietin-2能拮抗Angiopoietin-1的作用,破坏血管的稳态.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Angiopoietin-2表达于肿瘤侵袭的最前沿,是血管产生的早期信号.阻断Angiopoietin/Tie-2通路可能拮抗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内皮祖细胞(EPCs)在小鼠肾癌(RCC)中的分布特征,探讨EPCs在肾癌新生血管化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BALB/c裸鼠7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35只)、B组(35只),另取6只作为对照组(C组)。A组小鼠右肾下极移植人肾癌细胞,B组为假手术,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实验后21、28、35、42、49d,A、B、C组各时间点分别处死7只、7只和1只小鼠,收集标本评估C组右侧正常肾组织(NT)、B组右肾损伤肾组织(ST)、A组的癌组织(1Tr)和癌旁组织(AT)中EPCs水平及分布,以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趋化因子受体(CXCR4)等mRNA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T中EPCs水平在28d后逐渐升高,明显高于TT、NT及ST中的表达(P〈0.05);TT中EPCs水平则先升高以后逐渐降低,且明显高于NT中表达(P〈0.05)。免疫荧光检测EPCs主要聚集于A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中MVD明显高于TT和NT,而TT中MVD则低于NT(P〈0.05);AT中VEGF、FLK、SDF-1和CXCR4 mRNA水平对比,TT和NT明显升高(P〈0.05)。结论 EPCs可通过分泌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参与血管形成来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化,并以此促进肾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苦参素注射液是氧化苦参碱水溶液制剂 ,为纯生物碱类药物 ,氧化苦参碱含量达 98%以上 ,为纯中药制剂。研究表明 :苦参及其主要成分 -氧化苦参碱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但是否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目前鲜见报道。我们对氧化苦参碱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肉瘤S180瘤株 ,腹腔传代接种。待腹水生长旺盛时 ,抽出腹水 ,细胞计数 ,调整细胞浓度为 2× 10 10 个细胞 /L ,在小鼠腋下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 ,每只接种0 2mL ,以建立小鼠皮下肿瘤模型。 4 8只小鼠于接种当天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加速新生血管形成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判断肿瘤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鼠S180移植瘤及瘤周组织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S180小鼠腹水瘤接种于昆明小鼠左腋部皮下,20天切取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和对侧同一部位正常皮下组织作对照,HE染色观察确认肿瘤.光镜下用Schiff染色观察淋巴管和血管.结果动物模型显示两周以上小鼠腋部可见明显肿块.Schiff染色可见瘤中心区液化坏死,无毛细淋巴管;瘤周边区淋巴管及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及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侧(P<0.001~P<0.005).瘤周边区淋巴管分布不均匀,管腔大,形态不规则,管壁薄.结论S180小鼠移植瘤中心区无淋巴管,可见血管;瘤周边区淋巴管及血管密度高,管腔扩张,形态不规则.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38例人脑膜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肿瘤血管密度及细胞增殖能力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收集 1981~ 1998年间本院手术切除脑膜瘤共186例 (良性脑膜瘤 118例 ,非典型 39例 ,间变型 2 9例 )。选取其中组织块在 2块以上 ,病理诊断和分型明确 ,资料齐全及术前未用抗肿瘤药物的标本 38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7例 ,年龄 4~ 72岁 ,平均 4…  相似文献   

7.
磨菇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抗瘤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磨菇多糖(Lentinan)抑制肿瘤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磨菇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有较强的抑瘤作用,在体内可明显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磨菇多糖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激发机体的抗肿瘤机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8.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已发现许多生长因子如EGF,PDGFBB,bFGF,TGFβ等都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VEGF 可改变内皮细胞基因的活化形式,增强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目前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大多数肿瘤表达高水平VEGF,且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病理性近视(PM)患者视力损害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及时治疗通常会引起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的临床应用为PM-CNV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主要综述PM-CNV治疗研究现状、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61例有随访资料的脑星形细胞肿瘤中VEGF和iNOS的表达水平,并定量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以反映内皮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星形细胞肿瘤间质血管呈现7种形态特征,血管内皮细胞FⅧRAg阳性细胞总面积和积分吸光度随级别增高而显著增大(P<0.001),且随VEGF标记指数(LI)增高而显著增大(P<0.05);VEGF LI高的病例组(LI≥25%)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VEGF与iNOS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关联性(P<0.001),即随着iNOS表达的减弱。结论 FⅧRAg定量检测能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形成活性;VEGF和iNOS可能通过相互上调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它们对于判断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受体-1 (flt-1)和含插入区的激酶受体(KDR)在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内膜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23例子宫内膜癌及6例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中VEGF、flt-1、KDR蛋白质及其mRNA进行检测,并对少数病例行Western印迹分析,以检测VEGF亚型在内膜癌组织的分布,用内皮细胞标志Ⅷ因子标记内膜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flt-1、KDR蛋白质及其mRNA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胞质内.VEGF蛋白质在中分化(G2)、低分化(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内膜癌(G1)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 VEGF 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大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flt-1蛋白质及flt-1mRNA在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高于G1、G2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在癌细胞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均高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KDR蛋白质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较强,但不随分化程度发生变化,其mRNA在中分化(G2)、低分化(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高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G3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血管密度(48个±12个)高于G1(27个±14个)、G2(26个±16个)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26个±11个,P<0.05).结论 VEGF、flt-1、KDR及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形式提示其与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血管通透性相关,VEGF及其受体是与子宫内膜癌旺盛生长相关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对荷瘤鼠S180细胞生长和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小柴胡汤(XCHT)浸膏对荷瘤鼠S180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柴胡汤对瘤细胞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高、中和低浓度XCHT(1000g·L-1、500g·L-1、250g·L-1)溶液治疗后,对荷瘤鼠S180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4019%~5873%,其中以高浓度组疗效最佳。同时可见经XCHT治疗后各组S180细胞均出现凋亡的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浆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大量凋亡小体,其中以低浓度组为甚,而高浓度组S180细胞则以坏死为主。结论:XCHT对荷瘤鼠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诱导S180细胞凋亡及坏死,其中瘤细胞以哪种死亡方式为主,依用药的剂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鼠肉瘤(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探究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腋下注射S180腹水型瘤株,建立S180荷瘤小鼠肉瘤模型,共15只,每组3只;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小鼠S180移植瘤组织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分析肿瘤组织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随肿瘤生长的变化情况。结果 3d组标本观察发现,毛细淋巴管管壁结构完整,管壁可见锚丝与胶原纤维,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各种结构正常的细胞器;5d组、7d组及9d组观察到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毛细淋巴管管壁断裂溶解情况越来越严重,可观察到的锚丝与胶原纤维数量越来越少,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受损程度也越来越严重;11d组观察到毛细淋巴管管壁几乎全部破碎溶解,未观察到锚丝与胶原纤维,无法清晰辨认淋巴内皮细胞,未观察到细胞器。 结论 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和重量呈增长趋势,毛细淋巴管管壁受损程度、淋巴内皮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的受损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剂1(HA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HAI-1基因在4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上述组织CD34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HAI-1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MVD的关系.结果 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AI-1的阳性率为85.00%,而48例前列腺癌组织的阳性率为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A+B期HAI-1的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C+D期(37.04%,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HAI-1基因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呈负相关(r=-0.647,P<0.05).结论 HAI -1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肿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滑膜肉瘤肿瘤细胞中MMP-2、TIMP-2的表达情况,收集每例临床病理学参数并统计生存率、以CD31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MMP-2、TIMP-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7%(61/72)和83.3%(60/72),二者表达强度呈负相关关系(r=-0.290,P=0.013)。(2)有转移病例出现MMP-2高表达和TIMP-2低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分别P=0.010,P=0.002)。(3)MMP-2高表达病例的MVD明显大于其低表达者(P=0.005),TIMP-2高表达病例的MVD明显小于其低表达者(P=0.048)。(4)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TIMP-2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分别P=0.002,P=0.016)。结论MMP-2和TIMP-2表达异常可能与滑膜肉瘤的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关,TIMP-2低表达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微血管密度 (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92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织V组织VEGF表达、MVD以及 2 1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织VEGFmRNA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 ,VEGF12 1(1.16 %± 0 1% )和VEGF165(1.0 1%± 0 .1% )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0 .96 %± 0 .14% )、(0 .88%± 0 .1% ) ,P <0 .0 5~ 0 .0 1。此外 ,MVD与VEGF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70 2 ,P <0 .0 1)。VEGF表达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关系密切 (P <0 .0 5~ 0 .0 1)。VEGF高表达组和高MVD组的无复发存活时间低于VEGF低表达组和低MVD组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和MVD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有促进作用 ;VEGF和MVD对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存活时间能起到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缺氧诱导因子-1/缺氧反应元件(HIF-1/HRE)基因调节系统为载体,构建含HRE启动子的人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 cDNA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缺氧条件下骨肉瘤细胞VEGF表达的靶向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由HRE启动子驱动的含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和人反义VEGF165 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骨肉瘤细胞系MG63,用液闪计数仪测定缺氧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节,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缺氧条件下细胞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由HRE启动子驱动的含Luc和反义VEGF165 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质粒pBI-HRE-Luc-AsVEGF165,该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系,缺氧条件下可使报告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提高3.5×102倍,使肿瘤细胞VEGF分泌下降45%.结论利用肿瘤缺氧,HRE启动子能够实现反义VEGF165的高效表达,为开展靶向性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斑块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Sun L  Wei LX  Shi HY  Guo AT  Hou N  You LB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5):427-431
目的 比较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态学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 ,探讨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的关系。方法 从死亡前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 5 2例尸检冠状动脉标本中选取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块共 92 2块 ,以脂质核心面积是否大于斑块面积的 4 0 %为标准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 (15 3块 )和稳定斑块组 (76 9块 ) ,比较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由两组随机选取各 4 0个组织块进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阳性物质在斑块内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新生血管检出率 (80 4 % )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 (6 6 6 % ,P <0 0 1)。新生血管主要分布在斑块的肩部和基底部 ,纤维帽相对较少 ;不稳定斑块组各部位的新生血管最大密度 [肩部 :(2 2 16± 19 96 )个 /mm2 ,基底部 :(2 1 6 8± 2 0 4 4 )个 /mm2 ,纤维帽 :(3 80± 5 32 )个 /mm2 ]均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的相应部位 [肩部 :(10 0 4± 11 5 2 )个 /mm2 ;基底部 :(9 6 8± 11 5 2 )个 /mm2 ;纤维帽 :(1 4 8± 2 2 8)个 /mm2 ,P <0 0 5 ]。结论 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新生血管检出率和密度均显著增高 ,提示新生血管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除目前较为公认的脂质核心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研究中药复方抑瘤饮对小鼠S180移植瘤内巨噬细胞(Mψ)浸润及TNF-a和iNOS表达的影响,揭示其体内抗瘤免疫机制.方法 Balb/c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小鼠每日灌服抑瘤饮,对照组小鼠每日灌服等量凉开水.分别于第10、20、30天和第40天杀鼠取瘤制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内Mψ浸润及TNF-a和iNOS表达,以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测定.结果 所有4个时间点抑瘤饮组Mψ浸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0天时抑瘤饮组TNF-a和iNOS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第20、30天和第40天时高于对照组.结论 抑瘤饮体内抗瘤作用可能与增加肿瘤组织中Mψ浸润及TNF-a和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