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T和MRI在颌骨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骨髓炎的CT和MRI征象特点和其在颌骨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颌骨骨髓炎CT和MRI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和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MRI对骨髓水肿和病变在周围软组织中扩散范围的显示具有优越性,CT和三维重建可以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骨骨髓炎骨质改变的情况。结论:CT和MRI对颌骨骨髓炎的显示各有优缺点,在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颅内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颅内脂肪瘤的分布特征、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6例颅内脂肪瘤,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7.6岁。结果:CT表现为脂肪样低密度区(CT值:-44~-71HU),MRI表现为短T1中等T2和高质子密度信号,在各序列上与脂肪组织信号同步。11例单发,5例多发。主要分布在中线及旁中线区,其中9例(56.25%)为胼胝体区。11例(68.75%)合并有颅内、外的单或多发异常,其中9例(56.25%)为胝低体发育异常。结论:颅内脂肪瘤好发于颅中线区及其邻近部位,CT及MRI有特征性表现,常合并颅内、外多发异常,结合CT及MRI检查可诊断。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增强CT及MRI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症急性胰腺炎常引起胰腺实质及胰周组织的损坏,并伴有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严重代谢及多脏器衰竭,还可出现胰腺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瘘管及假性动脉瘤等局部并发症,增强CT及MRI在区别正常胰腺与胰腺坏死,判断胰周炎性病变及液体聚积作用方面相似,MRI的多平面成像,可判断液体聚积,假性囊肿与上腹部结构的关系。MRI发现出血,瘘管,周围脏器炎症较CT敏感,而发现气泡,钙化,假性动脉瘤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颅咽管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全部行CT检查,23例行MR扫描。结果肿瘤最大径2.0~9.0m,累及鞍上49例、鞍内3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1例;囊性肿瘤38例,囊实性20例,实性5例。结论依据肿瘤的CT和MRI特征,大多数颅咽管瘤能得到正确诊断,CT对诊断有困难者MRI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涛  韩萍  史河水  柳曦  王振平  陈艳  杨明  孔祥泉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79-1082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image fusion)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MRI检出并均行高分辨率CT扫描的颅底肿瘤患者33例,将同一患者的CT、MRI图像融合。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协商评价CT/MRI融合图像、MRI图像,评价的内容包括病变内部的密度或信号、病变的轮廓、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病变与周围神经的关系、病变邻近骨质的破坏或硬化情况、病变周围软组织的改变,依据两种图像所能显示的病变信息等级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的结果。结果:与单独MRI图像相比,CT/MRI融合图像在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而在病变的轮廓、邻近骨质的改变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单独MRI图像(P〈0.05,P〈0.01)。结论:CT/MRI融合图像显示病变的综合信息明显优于单独的MRI图像,能够直观地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CT、MRI诊断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颅内感染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MRI检查对于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治疗应答、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MRI新技术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均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优越性。就颅内常见感染的CT、MRI表现和近几年这方面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松果体区肿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抹及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20例。9例行CT扫描,11例行MR扫描,均同时作增强扫描。将该区肿瘤分成为原发性肿瘤和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对其CT与MR影像资料和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肿瘤中,发殖细胞瘤10例、松果体肿瘤3例、畸胎瘤2例、脂肪瘤1例;来自邻近结构的为天幕裂孔动脉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和Galen静脉畸形各1例。CT平扫,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瘤和畸胎瘤表现为分叶状的等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可有钙化,钙化大小与形态不一,畸胎瘤内常含有脂肪、钙化和骨骼。除脂肪瘤外增强后其它原发性肿瘤均可明显强化,MRI均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增强后肿瘤均明显强化。结论:CT与MRI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中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原发肾上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肾上腺淋巴瘤的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同时行MR和CT检查,2例仅行CT检查,观察肿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双侧3例,单侧1例,共7个肿瘤。肿瘤最大径5.013.0 cm。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4个,三角形1个,不规则形2个;边界清晰5个,边界不清2个。CT平扫肿瘤类似于肌肉的密度,6个肿瘤密度均匀,1个欠均匀;MRI平扫T1WI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轻至中度均匀或稍不均匀强化;3个肿瘤累及同侧肾脏和血管,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脑裂畸形的CT、MRI诊断价值(附1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脑裂畸形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比较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脑裂畸形的CT、MRI资料,其中CT检查15例,MRI5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0岁以下14例,11-38岁5例。结果:CT、MRI特征性表现为病侧大脑半球内自皮质到侧脑室的横跨裂隙,裂隙两旁为内折的灰质,在CT上与皮质呈等密度,MRI在T1、T2加权像上与皮质呈等信号。裂隙内端多数有侧室外侧壁的憩室状突起,外端表面开口处均有楔形或扇形扩大。根据裂隙能否被肉眼看出可分为:(1)融合型:特点为裂隙前后的灰质层相贴或融合,裂隙关闭;(2)分离型:特点为内折皮层分离,形成较大的裂隙与脑室相通。5例裂隙附近脑皮质有多微小脑回,2例有巨脑回,11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脑裂畸形的CT和MRI有特征表现,而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颅脑肿瘤患者均在1~2周内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全部CT和MR图像传送至Siemens 3D Virtuoso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并应用其中的Registration软件包进行融合.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CT、MR和融合图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Kappa检验,2位医师的CT、MR和融合图像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75).经χ2检验,融合图像对颅脑肿瘤的显示均明显优于单独CT或MR图像(P<0.01).结论图像融合技术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信息量更丰富、可视化程度更高的图像,从而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1.
利用CT和MRI融合技术确定咀嚼肌三维肌力向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于小波金字塔分解的方法对颅颌面CT-MRI医学图像进行融合,再经可视化技术处理,以测量和分析颅颌面部各咀嚼肌的三维肌力向量,结果显示:咀嚼肌系统在功能状态下不同大小的生理模截面积和最大肌力,不同咀嚼肌以及同一咀嚼肌的不同侧别其肌力的空间方向亦各不相同,提示借助于颅颌面CT-MRI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获得咀嚼肌的三维肌力向量是可行的,这将为咀嚼肌系统的基础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嗅神经母细胞瘤CT、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 本组经病理证实 9例 ,男 4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 4.6岁。CT平扫检查 4例 ;MRI 7例 ,MRI强化 2例。结果 发生于鼻腔 2例 ,鼻筛窦区 7例 ,右侧 6例 ,左侧 3例。CT、MRI表现为破坏性实体性占位 ,CT值 2 9~ 3 6HU ;MRIT1WI高于舌肌均匀信号强度 ,T2 WI稍高于脑灰质信号强度。 9例均有鼻甲、筛窦骨破坏 ,4例侵犯对侧鼻或筛窦 ,侵入颅内 8例 ,额窦 6例 ,同侧眶内 8例 ,2例突眼 ,破坏上颌窦 5例 ,蝶窦 5例。结论 发生于鼻腔、筛窦的破坏性实体肿瘤 ,MRIT2 WI中等均匀信号强度者应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3.
颅内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CT、MRI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 ,瘤周水肿不明显 ,2例伴有瘤内钙化及局部颅骨侵蚀。MRI显示肿瘤在T1WI为低、等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MRI增强时T2 WI中央低信号部分不强化 ,周边强化明显。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软骨联合处 ,常伴瘤内钙化和局部颅骨侵蚀 ,但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MRI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节细胞神经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卵圆形肿块,亦可呈不规则形,沿冠状轴生长,可对邻近大血管包绕1/2以上(4/14)。CT平扫表现水样至肌肉样密度,多表现低密度(10/12),其内散在点状或结节状钙化(5/12),不增强或轻度增强居多(6/9)。MRI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不强化,逐渐增强,病理上与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相关。包膜可强化。结论CT、MRI诊断节细胞神经瘤各具特征,其影像学表现与瘤内节细胞、神经纤维成分、黏液基质比例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特殊部位的脑膜瘤CT、MRI影像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脑膜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特殊部位 (侧脑室、鞍隔、额窦 )脑膜瘤的MRI、CT表现。其中MRI检查 8例 ,CT检查 3例。结果  11例均为单发。位于侧脑室 4例 ,鞍隔 4例 ,额窦 3例。T1WI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T2 WI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略高信号、略低信号。MR增强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平扫 :表现为均匀等密度和稍高密度 ,均未做强化。病理分型 :纤维母细胞型 4例 ,血管母细胞型 3例 ,合体细胞型 1例 ,砂粒体型 3例。 11例脑膜瘤中有 9例误诊。结论 提高特殊部位脑膜瘤影像学诊断正确率 ,对临床确定正确手术入路、提高肿瘤手术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表现。方法43例中28例行CT扫描,10例行MR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扫描。结果炎症或脓肿形成9例,具有侵犯范围广及向周围扩散的典型特点;嚼肌间隙原发肿瘤包括横纹肌肉瘤6例,血管瘤5例,成骨肉瘤4例,均有各自较典型的CT或MRI表现;转移瘤19例,均为周围肿瘤直接侵犯嚼肌或下颌支,原发肿瘤以头颈部鳞癌为主。结论嚼肌间隙感染及大部分原发肿瘤均有CT和(或)MRI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作了回顾性分析。 18例表皮样囊肿均作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其中 12例还作了CT平扫检查。对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CT密度、MRI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以及邻近结构的改变作了观察。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 10例 ,鞍上或鞍旁 3例 ,松果体区和第四脑室内各 2例 ,小脑延髓池 1例。肿瘤大小不等 ,形态多呈不规则形 ,轮廓光整或呈分叶状。CT平扫 10例呈均匀低密度 ,2例呈稍不均匀的低密度 ,CT值在 -15~ 10HU之间。在MRT1WI图像上肿瘤呈不均匀的低信号 ,在T2 WI、FLAIR图像上均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增强后除 1例肿瘤边缘似有轻微强化外 ,其余肿瘤均无明显的强化。结论 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 ,通过CT、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8.
骶骨肿瘤CT与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骶骨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 69例骶骨肿瘤的CT和MRI表现 ,包括动脉瘤样骨囊肿(ABC)、骨母细胞瘤、骨肉瘤各 1例 ,骨髓瘤 2例 ,淋巴瘤 3例 ,骨巨细胞瘤 5例 ,脊索瘤 2 3例 ,转移瘤 33例。结果 骨巨细胞瘤位于椎体和前部附件 ,呈溶骨性破坏 ;ABC位于后部附件 ,MRI有液 -液平面 ;骨母细胞瘤和骨肉瘤CT呈骨性密度 ,MRI信号较低 ,后者伴软组织肿块 ;2 2例脊索瘤伴骶前包块 ,1 1 / 1 6例CT上出现钙化 ,9例在T2 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骨髓瘤 (1例 )、淋巴瘤和转移瘤在T1 WI和T2 WI分别呈略低信号和较高信号 ,1例骨髓瘤在T2 WI呈较高信号。结论 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两者结合 ,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相似文献   

19.
邻关节骨囊肿的CT、MR表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组共36例经病理证实的邻关节骨囊肿病例,其中19例做了CT扫描检查,17例做了MRI检查,5例(5/36)同期做了CT和MRI检查。结果邻关节骨囊肿的CT上主要表现呈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病灶,边缘可见硬化,单房或多房,骨皮质可有断裂,病灶多位于关节软骨下,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上主要表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T1WI上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上为均匀的高信号,在STIR图像中异常信号未被抑制,病灶位于关节软骨下,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病灶与关节相通。结论CT和MR是检测这类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经手术病理及放疗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19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CT和MRI图像。结果19例肿瘤中,12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4例位于鞍区。松果体区肿瘤MRI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边缘光滑,出血少见,CT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鞍区肿瘤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短T1信号消失,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可以表现为等或高信号,CT上肿瘤实体部分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基底节及丘脑肿瘤,呈弥漫性生长,瘤体较大,信号及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出血多见,增强呈斑片或花环样强化。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根据发生性别、年龄和MR及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在多数情况下可做出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