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内以速殖子和缓殖子两种滋养体形式存在。其机会性致病与速殖子和缓殖子之间的互相转换密切相关,揭示此转换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和慢性感染。本文刈近年来有关这种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是广泛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 ,速殖子和缓殖子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其致病的中心环节。速殖子引起的急性感染可被宿主正常的免疫系统所抑制 ,从而转变为代谢、增殖缓慢的缓殖子 ,并以包囊的形式继续存在于脑、肌肉和视网膜等细胞中 ,形成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 ,包囊中的缓殖子则可变为代谢旺盛、增殖迅速的速殖子 ,引起组织破坏 ,形成局部炎症 ,如慢性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如不及时治疗 ,可直接导致这类免疫功能受累患者 (如爱滋病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 )的死亡[1,2 ] 。1 速殖子和缓殖子 作为弓形虫生活史中滋养体阶段的两…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供体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亚硝基铁氰化钠 (SNP)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SNP与影响胞内 /胞外钙离子浓度的试剂作用于RH株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gondii)速殖子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DNA含量的变化。 结果 ①SNP导致弓形虫速殖子DNA的损伤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② 2mmol/L胞外钙离子螯合剂EGTA ,2 5 μmol/L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及 5 0 μmol/L钙离子拮抗剂verapamil单独处理弓形虫速殖子 ,其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③ 2mmol/LEGTA ,2 5 μmol/LBAPTA/AM及 5 0 μmol/Lverapamil明显减少 2mmol/LSNP所致的速殖子亚二倍体峰的比例。 结论 SNP通过改变弓形虫速殖子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 ,诱导其亚二倍体峰的出现 ,造成虫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内以速 殖子和缓殖子两种滋养体形式存在克勤克俭 机会致病与速 殖子和缓殖子之间的互相转换密切相关,揭示此转换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和慢性感染,本对近年来有关这种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核孔膜过滤法纯化刚地弓形虫接种小鼠腹腔后所获腹水及其洗涤液中的速殖子。共纯化6批,约70ml含虫悬液。原虫回收率为65.8%,原虫纯度达98.87%。对宿主白细胞的清除率为98.4%,红细胞85.2%。宿主细胞占纯化后的原虫悬被中有形成份的比例均低于1%。过滤操作对速殖子的生命力、毒力和感染力等无影响。且一张滤膜可滤获10~8原虫。核孔膜具有孔形稳定、孔径均匀、分辨力高、低吸附和表面阻留等优点。该法是纯化弓形虫速殖子的稳定高效、省时简便的无损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且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民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弓形虫速殖子呈半月形或香蕉形,虫体表膜分两层。前端有极环和类锥体:极环由内膜增厚形成,类锥体则是一中空的圆锥状结构,它由斜向走行而排列整齐的纤丝组成。22根膜下微管起始于极环而分布至虫体后端。棒状体从类锥体向后延伸至核前沿,其切面呈腺体样结构.棒状体可能具分泌功能.类锥体则与虫体侵入宿主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弓形虫疫苗研制提供新的候选分子。 方法 用弓形虫免疫兔血清作为探针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 NA文库 ,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分别进行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 结果 筛选出 6个阳性克隆 ,其插入片段大小约为 45 0~ 2 0 0 0bp ,随机选取Toxo D2、Toxo D3、Toxo D5三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将所得的序列与GenBank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Toxo D3与狒狒的线粒体DNA同源 ,Toxo D5与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 1序列同源 ,而Toxo D2为一新基因 (GenBank登录号为AY2 2 3 5 3 8) ,编码 3 68个氨基酸 ,有完整阅读框 ,PROSCAN分析显示该新基因含有 1个N 糖基化位点 ,9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 ,7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 ,7个肉豆蔻酰化位点。 结论 新基因的获得为弓形虫病疫苗和免疫诊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均可感染,引起人畜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属机会致病原虫,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弓形虫可造成严重危害。与其它原虫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虫体能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宿主免疫系统对弓形虫的识别也主要在表膜蛋白。Handman等[1] 于1980年建立了4株弓形虫McAb ,首次对弓形虫表面抗原进行了分析,4株McAb分别识别出分子质量单位为43、3 5、2 7和14ku的膜抗原。因3 5ku和14ku抗原…  相似文献   

10.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速殖子在人体急性感染期对致病有重要意义。国内对弓形虫的超微结构报道较少。为适应当前对弓形虫研究的需要,我们对速殖子超微结构进行了深入观察。 弓形虫速殖子呈半月形或香蕉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一边较扁平,一边较弯曲,大小约5~6×1.8~2.5μm,虫体外有细胞膜包绕。虫体前端有极环和类锥体,极环由内膜的前端增厚形成,厚约58.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治疗孕妇及小儿弓形虫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方法抽取感染弓形虫小鼠腹水并稀释至含虫1×105个/mL,加入常青胶囊粉剂使其终浓度为1.5mg/ml,以未加药物的相同腹水作阴性对照,阿奇霉素为阳性对照。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1h、16h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拍照。结果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虫体超微结构逐渐遭到破坏,最终或固缩,或崩解死亡。在相同作用时间内,常青胶囊对速殖子结构的破坏更严重。结论常青胶囊具有确切的抗弓形虫效果,且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可为进一步探讨新型的抗弓形虫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疥疮是疥螨寄生在人体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 ,主要由人疥螨引起。常在家庭和集体生活的人群中流行。建国后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防治工作的开展 ,疥疮在国内曾基本消灭 ,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又有明显升高 ,治疗方法也有新的发展。临床主要表现为好发于皮肤薄嫩处的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 ,自觉剧痒 ,夜间尤甚。疥疮的治疗以外用药为主 ,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口服药用于临床 ,治疗目的主要是杀虫、止痒、治疗并发症。1 常用抗疥螨治疗药物及方法1.1 硫磺制剂  6 %~ 2 0 %的硫磺软膏或复方硫磺乳膏 (婴幼…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群与动物的弓形虫感染率很高。有关弓形虫在实验动物体内传代、虫株分离以及致病力等方面的研究虽有报道 [1~ 3] ,但鼠龄、接种途径对感染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以及感染时间与收虫数量的关系的报道甚少。为了全面了解弓形虫动物转种的影响因素 ,本文用胰蛋白酶消化与不消化法收集的弓形虫速殖子、不同虫数经不同途径接种 ,以及感染不同龄鼠 ,观察了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及不同感染时间收虫量的动态变化 ,为弓形虫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 ,雌…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 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近年来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已成 为候选的诊断和疫苗抗原, 主要包括P30、 P22、 P43、 P35和P23等, 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待其长至培养皿的80%时,将星形胶质细胞与弓形虫速殖子(细胞与虫体的比例为1∶10)共培养0~72h,吉氏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弓形虫速殖子的变化。共培养1h,此时定为0点,再培养0~48h,单磺酰戊二胺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内自噬囊泡的变化。结果发现共培养1h时,弓形虫速殖子开始进入星形胶质细胞,并出现荧光颗粒;8h星形胶质细胞内荧光颗粒最多;12h后显著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开始被破坏;48h星形胶质细胞内荧光颗粒消失;72h大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已被涨破,留下大量增殖的弓形虫速殖子。说明自噬在弓形虫速殖子体外感染星形胶质细胞的过程中是受到抑制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丝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抑制剂PD98059及U0126对刚地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阻断效应。方法丝裂原蛋白激酶抑制剂PD98059或U0126分别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作用于速殖子-宿主细胞培养系统,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宿主细胞感染速殖子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U0126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的细胞培养孔的细胞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量分别比对照组平均降低了26.10%(P<0.01),66.42%(P<0.01)和70.39%(P<0.01)。而加入PD98059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降低了25.45%(P<0.01),53.01%(P<0.01)和64.70%(P<0.01)。实验中发现100μmol/L U0126作用培养细胞9h的时候,可导致HL-60细胞出现部分聚集成团、漂浮的中毒现象。结论U0126和PD98059均可明显抑制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但其差异无显著性,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尖吻蝮蛇蛇毒对刚地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细胞培养系统中宿主细胞在不同剂量源自皖南地区的尖吻蝮蛇 (Agkistrodonacutus)蛇毒的作用下感染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百分率的差异 ;探讨运用蝮蛇蛇毒作为辅助因子提高细胞培养用于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的敏感性。方法 以尖吻蝮蛇蛇毒加入分孔培养的Hela细胞和THP - 1细胞中 ,分别用IFA和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观察尖吻蝮蛇蛇毒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细胞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的时间内 ,在尖吻蝮蛇蛇毒的作用下 ,Hela细胞和THP - 1细胞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百分率在不同的时段均明显的提高。结论 尖吻蝮蛇蛇毒可以促进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 ,在实际应中 ,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因子在检测标本时提高速殖子检出率 ,有利于缩短弓形虫的检出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不同毒力株弓形虫速殖子cDNA消减文库。方法以弓形虫强毒株RH株速殖子为Tester、弱毒株Prugniaud株速殖子为Driver,进行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以Prugniaud株为Tester、RH株为Driver,进行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分别将获取的2组抑制性消减杂交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以PCR扩增鉴定插入片段。结果获得正向和反向cDNA消减文库,每个消减文库分别随机挑取384个阳性克隆,PCR扩增显示插入率为98%,片段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结论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2个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弓形虫毒力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弓形虫与ct26复合感染度(moi)分别为1∶1、2∶1、4∶1、8∶1、16∶1的共培养试验模型,台盼兰排斥试验连续7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8∶1共培养模型组6h、12h、24h、48h细胞周期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ct26细胞cyclinB1、cdc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台盼兰排斥试验发现各比例组弓形虫均能有效抑制小鼠ct26细胞的体外增殖,且呈现前4d缓慢抑制,4d后细胞大量死亡的现象,以8∶1模型组的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感染7d后细胞抑制率达80.7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8∶1模型组弓形虫可在各作用时间明显改变ct26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24h达到作用高峰,使G2/M期百分比升高12.77%,48h则细胞G2/M期百分比下降;弓形虫感染ct26细胞3~24h,细胞cdc2转录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细胞cyclinB1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现为感染3h时表达增强,随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的现象,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在感染后24h只达到对照组的16.55%。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感染前期以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为主要机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活性下降在G2/M期阻滞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丝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抑制剂对刚地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的影响。方法以丝裂原蛋白激酶抑制剂U0126分别以不同浓度加入分孔培养的细胞中,于不同时间分别用吉氏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宿主细胞感染速殖子的差异。结果吉氏染色检测在以U01261μM,10μM和100μM作用3小时下其感染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20.22%(,P<0.01),52.91%(P<0.01)和75.27%(P<0.01);在作用6小时及9小时其感染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32.88%(P<0.01),57.24%(P<0.01),79.21%(P<0.01)和41.26%(P<0.01),54.73%(P<0.01),80.80%(P<0.01)。FCM检测结果与之相似。结论U0126通过作用于MAPK信号传导途径而明显抑制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