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魏平杰 《中国处方药》2022,(11):111-113
目的 探讨氨基己酸注射液对牙龈的止血效果,为临床排龈止血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行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的15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使用浸有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0%氨基己酸注射液、0.9%生理盐水的排龈线进行排龈处理。排龈10 min后,口腔数字化扫描预备体制取光学印模,查看预备体肩台清晰程度。取出排龈线后在放大镜下观察龈沟出血情况,以评价不同止血药物的排龈止血效果。结果 与B组、C组相比,A组排龈止血效果更优(P <0.05),和C组相比,A组、B组印模满意度更佳(P <0.05)。结论 氨基己酸注射液对龈沟出血有止血效果,但效果不如肾上腺素注射液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排龈线排龈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行前牙烤瓷冠修复的100例患者(125颗)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4颗)和对照组48例(61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线排龈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进行黏固之前采用双线排龈法排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牙龈变色6.25%(4/64),牙龈炎4.69%(3/64),牙周炎1.56%(1/64)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指标SBI(1.53±0.37),PD(2.34±0.28)mm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修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GCF量(2.34±0.28)mg,IL-1β(4.19±0.63)ng/mL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改善牙龈和牙周状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114-115
目的 探讨不同排龈方法对冠桥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实施的40例冠桥修复患者,共60颗患牙,随机将其分为机械组(采用机械排龈法)和化学组(采用化学排龈法),给予相应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0颗机械组患牙中,治疗后达到A级的有29颗,而化学组达到A级的仅有17颗.与化学组的治疗效果相比,机械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学排龈法进行冠桥修复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杨春江  龚连喜 《河北医药》2011,33(20):3075-307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排龈方法对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的影响,探讨排龈方法对牙周健康的安全性。方法选取需全冠修复临床病例15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不应用排龈技术;2试验组分别采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加排龈线或加排龈膏,修复后定期复查记录指标。结果修复治疗1周后,应用排龈技术的2组与未排龈组在牙周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4周、半年比较,排龈线组牙周指标高于排龈膏组、未排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与未排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技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排龈线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大于排龈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排龈线联合止血剂在前牙美容修复龈下肩台的清晰度进行评价,为临床制取清晰的印模及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81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行前牙美容修复患者68例(188颗基牙),随机分为对照组(83颗)和观察组(105颗),对照组应用双线排龈法,观察组应用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法.排龈后制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对基牙的肩台、龈沟止血效果、石膏模型清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排龈线联合止血剂组与双线排龈组比较,基牙肩台的清晰度、工作模型肩台及软硬组织界限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止血效果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法和双线排龈法均被证实为较好的排龈方法,在龈沟止血效果方面,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明显优于双线排龈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含肾上腺素排龈线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唇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0.1%肾上腺素排龈线和不含药排龈线进行治疗,以排龈前1 d、排龈后0.5 h、1、3、7、14 d和1个月为观察点,测定龈沟液(GCF)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结果两种排龈方法排龈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排龈后0.5 h GCF量均有所增加,排龈后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排龈后的0.5 h和1、3 d两组患者GCF中AST、ALP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率(43.3%)高于治疗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龈方法对牙周组织都存在一定损伤,但均可恢复;肾上腺素排龈线更有利于止血,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聪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121-122
目的:评价排龈硅橡胶(MFC)与排龈线2种方法排龈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116颗需全冠修复前牙,牙体预备后记录预备体边缘位置,分别为龈下≤2 mm或>2 mm.随机将患者分为排龈线组和排龈硅橡胶组(MFC组),其中:排龈线组57颗,龈下≤2 mm者34颗,>2 mm者23颗;MFC组59颗,龈下≤2 mm者31颗,>2 mm者28颗.排龈后对预备体排龈效果和印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预备体和印模质量进行观察,当边缘线位于龈下≤2 mm时,排龈线组和MF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龈下>2 mm时,观察预备体排龈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印模质量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排龈线比较,MFC用于龈上边缘或边缘在龈下2 mm以上时,操作更为简便且无创;当深度>2 mm时,排龈线的排龈效果优于MFC.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排龈线和排龈膏2种排龈方法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龈下楔状缺损患者,共98例306颗患牙,楔状缺损位于龈下0 ~2 mm内.治疗前洁治所有患牙,使接受楔状缺损修复前所有患牙探诊出血(BOP)为阴性.然后根据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排龈线组患者共51例162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线排龈;排龈膏组患者共47例144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膏排龈.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与排龈膏排龈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减少修复后牙龈出血,有利于牙龈健康,达到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ra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共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不含药排龈线、含药排龈线和Expasyl排龈膏排龈,树脂充填。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和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随访,记录牙龈指数(GI),以改良的直接USPHS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结果随访1年后各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两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的充填后疼痛发生情况和牙龈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充填体脱落、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四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在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时均可以获得良好稳定的排龈效果,排龈膏排龈法患者疼痛反应小,出血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在老年前牙龈下根面龋填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58例前牙龈下根面龋老年患者,根据采用方案不同分为三组,I组(81例,132颗,采用单线排龈方案)、II组(87例,143颗,采用排龈膏方案)、I-II组(90例,146颗,采用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方案).对比三组排龈时间、排龈疼痛度、排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水平,评估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楔状缺损的下颌前磨牙84颗,分为A、B两组,每组42颗受试牙,A组排龈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直接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时进行临床指标(PLI、GI、GCD)检查和龈沟液取样,对GCF量和MMP-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时,A、B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A、B两组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和MMP-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对患牙牙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0-1mm内的唇颊面楔状缺损病例40例12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牙,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年后疗效。结果实验组1年后充填物无脱落者占93.24%,对照组为80.67%;实验组1年后无继发龋发生者占96.82%,对照组为85%;实验组1年后无边缘性龈炎发生者占97.92%,对照组为85%,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排龈线排龈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治疗中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排龈线和排龈膏在冠桥修复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军 《江西医药》2005,40(8):480-482
目的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的联合应用在冠桥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作者在对53例门诊患者132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预备牙及取模过程中应用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结果132颗牙排龈后,124颗牙齿达到满意标准。8颗牙未达到满意标准,有效率达93.94%。结论该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健康的牙龈及细微的操作是减少损伤,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杨秀杰 《中国药业》2013,(21):81-82
目的 探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单纯性牙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均治疗7d,观察治疗前后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I,SBI和PLI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可有效降低GI,SBI,PLI水平,改善牙龈炎症状,对牙龈炎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新元  蔡琪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11-2412
复合树脂作为牙色材料在牙体缺损充填中应用日趋广泛,对缺损位于龈上的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缺损达龈下时常规充填易发生悬突或是充填不足导致术后敏感、牙龈炎或继发龋。本研究旨在探索排龈术对复合树脂在缺损波及龈下时充填体适合性和术后敏感的影响,以改善复合树脂对龈下缺损的充填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调查提示,楔状缺损发病率为5%,其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达90%,而我们以前的调查中飞行人员楔状缺损的发病率也达到27%。本研究将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并与直接充填修复作对照,以期评估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GI(牙龈指数)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单纯性牙龈炎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吡氯铵液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治疗2h内禁止饮食和漱口,治疗7d后,观察两组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及口臭值(OS),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I、PLI、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单纯性牙龈炎采取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的疗效较好,改善患者牙龈炎,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提高诱导排痰成功率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120例排痰困难的患者,根据诱导排痰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A组采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5 mL的雾化吸入方法进行诱导排痰,B组采用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5 mL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诱导排痰,C组采用5 mL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雾化之后吸入的方法和15 min振动排痰的方法联合使用进行诱导排痰,并对这三种的排痰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对比发现,其中A组40例患者诱导排痰成功的有25例,诱导排痰产功率为62.5%;B组40例患者诱导排痰成功的有30例,诱导排痰产功率为75%;C组诱导排痰成功的有32例,诱导排痰产功率为80%。B组排痰成功率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排痰成功率和B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5 mL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和15分钟振动排痰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诱导排痰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03-205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时机对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超声龈下刮治治疗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8),分别于龈下刮治前0.5~1h和龈下刮治完成后次日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袋内注射,1次/周,连用4周。分别于牙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I、GI、BOP%、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个月,A组患者PI、PD、BOP%均明显低于B组(P0.05),而组间GI、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时予牙周袋内注射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较大程度地发挥抗菌作用,有助于提高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刮治后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治疗,30例)和常规组(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探诊出血(BOP)及治疗时、治疗后24h、术后1月疼痛。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平均时间低于常规组患者[(35.1±9.8)min vs (54.7±10.6)min,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D、AL水平及BOP阳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D、AL水平低于常规组,BOP阳性率低于常规组[(3.1±0.6)mm vs(3.6±0.7)mm,(3.1±0.6)mm vs(3.7±0.5)mm,16.67%vs 46.67%,P <0.05]。治疗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4h、治疗后1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2.7±1.0)分vs(4.3±0.9)分,(2.0±0.4)分vs(2.7±0.6)分,P <0.05]。结论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治疗慢性牙周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