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继娟 《抗感染药学》2019,16(3):479-482
目的:探究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促进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其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12月间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的系列资料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1—12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的系列资料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实施前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情况、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的分布及其构成比差异。结果:实施后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护师及药师上报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且新的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药品不良反应种类及其涉及药品的发生率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口服用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吸入及阴道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上报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效提高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尤其是提高了静脉注射给药致不良反应和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种类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6):90-9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实现合理用药实践做法。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进行干预。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采用PDCA循环后所发放的65782件药品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PDCA循环前所发放的54780件药品设为对照组。观察采用PDCA循环法前后药库药品管理情况;另抽取我院1000份病历,其中采用PDCA循环前500份病历做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21641项;采用PDCA循环法后的500份病历为观察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19859项。观察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物不合理医嘱率明显低于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发现采用PDCA循环前所发放的54780件药品中,药品有效使用率为96.90%,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8.4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3.10%。采用PDCA循环后所发放的65782件药品中,药品有效使用率为98.80%,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9.4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1.10%。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管理使用PDCA循环能帮助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流程,加强医疗药品管理质量,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药学服务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药物治疗患者14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6月,分段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药学服务,其不良反应几率(2.86%)明显低于未接受药学服务的对照组(12.86%)(P<0.05).结论 药学服务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几率,对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17):2353-2355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中的效果,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ADR上报和效果评价标准,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ADR监测数量及质量明显提高,2011-2014年ADR上报例数依次为63、95、136、206例,新的/严重的ADR上报例数依次为2、5、15、30例,临床科室上报例数依次为15、39、87、164例,均显著增加。无效报表例数和ADR病历无记录/记录不详实例数都显著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范美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082-2085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对实施干预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6月间PDCA循环管理前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资料为管理前组,另抽取PDCA循环管理理论实施后(2017年2月—2019年5月)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资料为管理后组,以每60 d为一个循环周期,观察和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情况以及药物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得到明显改善;药品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实施管理前组(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明显得到优化,且药品费用大大下降,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监测、上报管理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我院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监测、上报管理工作,通过对一个循环的实际操作,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管理措施,经过执行、检查改正处理,最后评价效果。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及时、完整,上报成功率由上半年的63.9%提高到下半年的86.6%。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监测、上报管理工作,此管理模式值得在医院其他实际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发现药剂科问题及对策.方法 选择PDCA循环理论来实施数据分析,对问题原因进行查找,同时制定针对性对策.选择PDCA循环前(2013年1~12月)所发放的药品55 126件作为对照组,选择PDCA循环后(2014年1~12月)所发放的药品64 351件作为试验组.对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并以PDCA循环前的4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分析医嘱16 374项;以PDCA循环后的400份病历作为试验组,分析医嘱20 528项;对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药物不合理医嘱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PDCA循环管理法对药剂科进行管理,可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的管理质量,有效改善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构建医院麻精药品安全体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2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对中心药房麻精药品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选取其中麻精药品处方500张,另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7年1-12月麻精药品处方500张。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麻精药品处方不良问题发生情况,麻精药品的登记、空安瓿回收记录符合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麻精药品处方缺失身份证、规格书写错误、用药剂量不科学及医师签字不规范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PDCA循环前(P均<0.05)。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基本信息、批号符合率均高于实施PDCA循环前(P均<0.05)。结论PDCA循环在构建医院麻精药品安全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提高了麻精药品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8,(1):69-70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间未实施高危药品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资料为实施前,另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实施高危药品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资料为实施后,比较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值以及按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评估的评分值。结果:实施后工作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值为(87.30±6.23)分和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评分值为(85.65±3.84)分高于实施前为(75.24±5.61)分和(76.36±2.54)分(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切实可行,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吴君  刘丽萍  胡伟  杨雅茹 《安徽医药》2013,(10):1808-1809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提高医疗单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方法导入PD—CA循环原则,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促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导入PDCA循环,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促进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是提高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631例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1例患者中,女性发生率(52.93%,334例)略高于男性(47.07%,297例)(P<0.0...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7,(6):1165-1167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2015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以及2016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差错处方,统计和分析医院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并比较实施管理法前后的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率以及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973%;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552%;管理前后药品调配差错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管理中,产生了较理想的效果,减少了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提高了住院药房的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安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综合医院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调动医务人员主动上报药物不良事件并持续改进,是医院安全文化面临的挑战.方法 通过采用戴明环医疗质量的管理方法,制定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标准,分析我院2005~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 5年来,我院上报各种药物不良反应2 850例次,平均每年570例次,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其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3例次,发生率为0.49 %,占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51%.我院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用药安全文化.结论 戴明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各个环节的持续循环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漏报及其改进措施将是今后医院做好此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谢洁 《抗感染药学》2021,18(4):538-54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对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简称实施前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另抽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简称实施后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药敏试验送检率、用药不合理率以及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实施前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般用药、限制级用药、特殊使用级用药药敏试验送检率和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70.83%、3.92%、19.61%、19.61%和56.86%;而实施后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分别降至52.78%和0.00%,一般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分别为13.16%、39.47%和47.83%,实施后组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住院患者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提高了不同用药级别的药敏试验送检率,确保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疗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管理办法,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5年ADR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促进我院安全、合理用药。结果:我院5年上报ADR数量为1363例,其中运用PDCA管理方法前(2011年)有效例数仅为47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2-2015年ADR有效例数分别为171、286、417、442例,报告总例数逐年升高;2011-2015年严重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为0(占0.00%)、58(占33.92%)、142(占49.65%)、118(占28.30%)、172(占38.91%)例;有效报表的比例从2011年的82.46%上升到2015年100.00%;对比实施管理前我院ADR报告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以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为主,占57.45%;2011-2015年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严重ADR累及系统以红细胞异常为主,占68.67%。结论:运用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能有效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低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住院病历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00份病历,按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0份,对照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病历,实验组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病历,比较两组病历质量的差异。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后,甲级病历率从96.3%上升到99.67%,乙级病历率从3.7%下降到0.33%,无出现丙级病历。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了病历质量,是病历质控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28):4027-4029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干预,评价管理实施1年后的改进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通过完善ADR监测的管理制度、将ADR监测纳入临床药师考核体系、建立ADR网络上报平台、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传递ADR信息及加强重点药品品种的ADR监测,2013年我院ADR上报数量增加了18.37%,其中新的和严重的ADR上报比例明显升高(由22.28%增至38.42%);ADR上报来源方面,病区ADR上报率明显增加(由8.16%增至43.84%);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比均明显下降(分别由54.52%、23.03%下降至43.84%、13.30%);ADR临床表现方面,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比例也显著下降(由53.64%下降至39.41%)。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我院ADR监测工作的管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住院患者100例,基于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管理改革时期差异进行分组,其中2019年全年(未开展抗菌药物PDCA专项管理)50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为对照组,2020年全年(开展抗菌药物PDCA专项管理)50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9.
李敏妍  林岱  冼琼 《海峡药学》2016,(5):231-233
为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药品盘点帐物相符率的效果.由药学部门负责人、各部门组长及药品会计组成管理小组,按照PDCA循环,即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及处置,提高各药房药品使用的管理,并对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的药品盘点帐物相符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开展PDCA循环,门诊药房、分院门诊药房的帐物相符率分别由83.62%、86.87%上升至91.18%和92.51%,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分院专科药房由91.23%上升至9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药房由92.43%上升至9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法,有利于及时发现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及时解决药品、人为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显著提升药品盘点帐物相符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展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促进医院用药安全。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干预,评价干预1年后的整改效果。结果针对我院ADR上报质量不高的原因,制定了奖惩措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定期为医护人员进行ADR专项培训及加强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等措施。与2016年相比,2017年我院ADR上报数量增加了41.81%,其中严重的ADR数量增加明显;药师上报比例明显增加;抗菌药物导致ADR例数虽然增加,但是占比下降,而生物制品导致ADR例数与占比均明显增加。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的干预,明显提高了我院ADR报告和监测水平,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